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

男子来银行取钱,神情异常,柜员工作人员果断报警!

发布时间:2024-12-09 09:47:2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黄楚芳 报道)近日,东莞东城一名男子走进银行,要求提取18万元现金。

柜员小李(化名)注意到,男子神情紧张、言语含糊,于是询问取款用途。

男子称:“说是扶贫资金,我要拿回家用,装修房子,还要给孩子读书用。”并向小李展示了一条短信,声称卡里有200多万元的扶贫资金。

小李疑惑地问:“您的卡上有这么多钱,您自己不知道吗?”

男子无奈表示:“我这卡很久没用了,本来也没多少钱,是他们说有的。”

当被问及是否认识这些人时,其摇了摇头:“不认识,是他们主动联系我的,还说有工作人员会在银行与我对接。”

小李意识到男子可能陷入骗局,于是决定稳住他:“先生,取大额现金需要一些手续,请您先坐下休息一下,我们帮您核实信息,好吗?”

随后,小李拨打了报警电话。民警迅速赶到,征得男子同意后,仔细查看了男子的手机,从中发现了诈骗短信和来自微信群的诱导性信息。

民警耐心解释:“这是典型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法,骗子利用高额回报诱骗您上当,目的是获取您的个人信息和资金,并试图利用您取款进行洗钱活动。”

由于银行和公安机关的及时劝阻,该男子未遭受财产损失。

套路解析

第一步:推广引流。诈骗分子以“发放扶贫款”“发放慈善款”“民族资产解冻”等为幌子,引诱受害人。

第二步:骗取信任。群里会安排“托儿”发送成功申领资金的截图,制造“能成功申领”的假象,骗取受害人的信任。

第三步:验证银行卡。骗子会以验证银行卡是否达到领取扶贫款标准为由,要求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并诓骗受害人进行银行卡测试、刷流水等操作。

警方提醒

收到来历不明的快递及短信时,不要轻信其中的内容,更不要扫描不明二维码添加好友,不要点击陌生链接。

向有关部门致电求证。收到此类“政策”文件,一定要向有关部门致电求证,不要轻信网上非官方的信息。

如不慎被骗或遇可疑情形,请注意保护证据,立即拨打110报警或拨打96110咨询。(供稿/供图东莞市公安局)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