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

大埕镇委党校:着力构建“四大体系” 提升党员干部教育质效

发布时间:2024-11-21 10:15:25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大埕镇党校分校(大埕镇电商与乡村振兴培训中心)。

中国报道讯(郑雪云 报道)饶平县大埕镇委党校立足“为党育才”的主责主业,着力构建培训、保障、课程、师资“四大体系”,打通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最后一公里”,持续提升党员干部教育质效。

聚焦政治引领 构建“系统化”培训体系

加强统筹规划,建立健全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制定《中共大埕镇委党校培训方案》,并结合上级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部署,敲定每年度学习计划,首要确保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不低于总课时70%,扎实推动思想教育培训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组织党员干部参与形势政策教育、履职能力培训、实用技能训练等,发挥党校熔炉作用,加快推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今年来大埕镇委党校共开设党的创新理论课程26场次,专题班3次,培训覆盖全镇1108名党员。围绕基层党建、乡村绿化美化、壮大村集体经济等课题,开设24场课。

聚焦需求导向 构建“全面化”保障体系

点线成面,筑牢全覆盖教育阵地。在建成镇委党校“十个有”基础上,持续夯实分教点、现场教学点建设成果。创建“1+2”总分教学点格局,以红花村、上东村分教点为“触手”,教育延伸至党员“家门口”;创新打造涵盖农业、种养业、海洋养殖业、电商新业态的多频道教学载体,因地制宜构筑“研学圈”,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和辐射带动;设置4个镇级阅览室和覆盖7个村的村级阅览室,实现“就近学”、“沉浸式学”的阵地格局。今年各现场教学点共办学8次,接待外来单位6次,接受县级以上单位参观5次。

深化交流,打造资源共建共享库。加强与周边镇委党校的交流与合作,推行“交叉办班共享教学”,聚焦沿海镇产业、资源条件和发展经验,丰富“红色+特色”课程;进行教学观摩和师资交流,促成横向联合、专业互补的师资人才共享格局;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不断开拓视野,启发思路,加快提升镇委党校建设水平。今年交叉办班4场次,促成师资交流活动2次,开展互学观摩2次。

统筹资源,用“小资金”撬动“大建设”。将镇委党校工作经费纳入镇财政预算,确保党校教学设施设备购置、教材资料费等各项费用支出有保障。盘活闲置资源,多方筹集资金,在积极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支持的基础上,项目式推进党校阵地分校建设,同步打造现场教学点,改善党校办学条件。截至目前,共投入建设资金80多万元。

聚焦精准定位 构建“立体化”课程体系

打造“固定讲台”,推动领导干部带头讲。结合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党委负责人带头开班授课,中层以上干部逐一上台授课,讲理论、讲党史、讲案例、讲业务,以领导“经验值”提升学员“能力值”,加快实现“干部教”“教干部”的良性循环。

开设“一线课堂”,推动党员干部“一线学”。组织党员干部等学员到清脏治乱、产业发展、绿化美化等一线现场看、听、实践体验,引导学员围绕在一线遇到的“真问题”开展“真讨论”,并由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对问题进行一一解答,有效引导党员干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提高党员干部服务发展的能力。

鲍鱼养殖体验式教学。

创新“花样课堂”,推动培训走心走深走实。根据培训内容和干部培训需求,改进培训方式,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开展互动式、案例式、体验式、观摩式等示范培训,探索运用论坛教学等方法,鼓励支持干部运用网络培训等形式涉猎知识。自制多期特色教材《每周一习话》和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教学微视频,辅助高质量教学。

帮扶单位市公安局讲师团讲师到大埕镇委党校授课。

聚焦质量驱动 构建“多元化”师资体系

大埕镇委党校充分调动各方资源,着力建设政治强、业务精、接地气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为培训教育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建强内部师资团队,推行“领导干部”“年轻干部”上讲台和“六必讲”等制度,常态化开展师资技能培训交流活动,开办师资人才评比活动,多措并举激发师资成长内生动能;聘请专业师资团队,坚持招才引智与师资培养融合,全域聘用专业型师资,架起与乡村振兴帮扶单位人才资源共建共享桥梁,将公安、金融、医疗等多个单位专业人才融入镇委党校兼职师资队伍储备,创新开办“法治大讲堂”“乡村振兴大讲堂”等专业课程,提升综合能力。深度链接省级博士工作站人才资源,打造聚焦“一镇一业”水产专业镇的党校教学“好课程”,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特色师资团队,坚持品牌目标导向,针对镇情实际,以名贤文化传播者、特色产业引领者、社会模范人物等组建特色师资团队,组织镇内部分乡土人才进行专题课题研讨,紧扣“名贤故里、水产专业滨海小镇……”等定位,讲好“大埕故事”。(中共大埕镇委党校 供稿/供图)

 

责任编辑:陈赞亮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