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

广东将消防治理纳入“百千万工程”省域重大部署见成效

发布时间:2024-11-07 14:05:0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发布会现场(陈伟赞 摄)

中国报道讯(陈伟赞 编辑陈若欣 报道)11月7日,从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10月31日,全省共发生火灾5万余起,其中亡人火灾77起,亡96人、伤216人,直接财产损失5.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火灾起数、亡人数基本持平,火灾伤人下降16.9%,火灾损失下降14.8%,未发生重大以上火灾事故,全省火灾形势平稳向好。

出席发布会的有,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总队长高宁宇,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副总队长袁奕之,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副总队长洪声隆,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副总队长兼灭火救援指挥部部长朱国营。发布会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邓鸿主持。

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邓鸿(陈伟赞 摄)

邓鸿介绍,今年11月9日,将是第33个全国消防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定于11月份在全国开展消防宣传月活动。

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总队长高宁宇(陈伟赞 摄)

高宁宇:广东将消防治理纳入“百千万工程”省域重大部署见成效

高宁宇介绍,广东消防抓紧抓实火灾隐患综合治理,将消防治理纳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等30余项省域重大部署,扎实推进消防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统筹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和畅通消防“生命通道”等专项行动,持续深化人员密集场所、混合经营场所和九小场所“除患攻坚”整治,连续第16年提请省政府挂牌整治火灾高风险区域和重大火灾隐患单位,消除了一大批火灾隐患,净化了全省消防安全环境。

高宁宇指出,今年以来,全省消防救援队伍闻警即动、向险而行,接处警超16万起,圆满完成北江特大洪水、“5.1”梅大高速塌方灾害、梅州“6·16”特大暴雨、抗击台风“摩羯”等急难险重任务,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先后有6个单位被各地党委政府记二等功,15个单位、71名个人被地方政府记三等功,23个集体、20名个人获评省级以上表彰,涌现出了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刘文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杨炳等一批先进典型。

“广东消防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创新“全员普训、分岗轮训、进阶复训”训练模式,建成“天空地一体化”融合通信系统,在深圳打造超大城市5分钟消防救援圈,全面推行“一键式”模块化调度,联合港澳开展跨境演练和技术交流,形成了一整套符合广东灾害特点的战术战法体系,确保队伍随时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高宁宇说。

高宁宇介绍,广东消防积极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参与筹备“一带一路”应急救援演习,推动签订《粤港澳应急管理合作暨大湾区应急救援行动合作框架协议》,成功举办香港消防员国情研习班和粤港澳大湾区消防论坛。持续深化优化一线消防救援力量结构布局、初战联战“两项改革”,大力推进“一基地两中心”(训练基地、区域救援中心、指挥中心)等重大建设项目,6个支队级训练基地完工投用,21个支队级物资储备库已按规定建成并完成物资储备工作;新建乡镇专职消防队74支,高质量推进乡镇消防专职消防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我们深化科技赋能,联合省科技厅完成13个消防科技项目、9个消防科研项目立项工作,申报成果专利、软件著作权等40余项,有力推进广东消防救援事业高质量发展。”高宁宇说。

高宁宇介绍,今年以来,广东省针对“九小场所”、多业态混合经营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等火灾防范重点场所,严查严治违规动火动焊作业、安全疏散条件不足、违规设置防盗网和广告牌等问题,累计排查各类场所772万多家次,消除了各类火灾隐患800余万处。同时,面对今年汛期的复杂严峻形势,全省消防救援队伍累计接处警超16万起,累计接报处置洪涝、台风灾害相关警情2273起,出动指战员17367人次,营救转移人员3080人、协助疏散人员6632人,排水排涝427.86万立方米,运送救灾物资1.68万件。

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副总队长袁奕之(陈伟赞 摄)

袁奕之:平时“保生活、保训练”,战时“保打赢”

袁奕之介绍,自改革转制以来,广东省消防救援队伍紧盯一线的实战需要,推动构建“成系统、成建制、成规模”的战勤保障体系。目前,已逐步形成一套平时“保生活、保训练”,战时“保打赢”的战勤保障模式。

在保障规划上,对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十四五”规划的要求,专门出台全省战勤保障建设规划,明确了全省战勤保障建设的目标方向,对各级战勤保障机构、人员、物资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并针对组织模式、调度响应、演练拉动、联勤联动等方面都制定相关机制。

在力量体系上,构建以总队训练与战勤保障支队为“龙头”,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等“五大都市圈”区域战勤保障基地为支点,各支队战勤保障站为基础,大队战保分队为补充的战保架构,分级建立了总队、总队区域、支队、大队四级储备库,目前21个地市均设有战勤保障站和应急物资储备库,全省战勤保障人员达700余名,战勤保障车辆670余台,储备物资23万余件(套),自我保障的基础更加坚实。

在响应模式上,将战勤保障编组纳入全勤指挥部,“一键式”调度、“一体化”出动。各级战勤保障队伍根据灾害事故类型,设置了7类装备“模块化”保障。

在保障能力上,构建集前线指挥、人员休整、装备维修、物资供应、医疗救治为一体的全要素保障模式,确保战斗力的持续生成。针对“三断”(断水、断电、断网)等极端恶劣环境,加强了高性能运输车、全地形车、大载重无人机等装备配备,完善了与社会力量的保障协作机制,有效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物资投送难题。

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副总队长洪声隆(陈伟赞 摄)

洪声隆:六大特色主题活动,宣传消防安全知识

洪声隆在回答本网提问时表示,今年广东消防将围绕“全民消防、生命至上”主题,开展消防宣传月启动活动、“百千万消防教育培训行动”、消防宣传“五进”活动、“蓝焰创意·志愿同行”系列活动、“消防光影秀·安全传万家”系列活动、“安全之声·全媒共振”系列活动六大特色主题活动,宣传消防安全知识。

“11月8日上午将举行全省消防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各地市也将同步启动。”洪声隆说,这个周末,恰逢“119”,各地的宣传活动丰富多彩,比如:广州举行全民趣味消防运动会,潮州举行消防马拉松跑,东莞开展消防宣传车“大巡游”等活动。欢迎广大市民群众到现场参观体验。

广东消防将发动“消防讲师团”“消防宣传服务队”走进百县、千镇、万村,对村(居)委会工作人员、网格员等开展“大培训”,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混合生产经营场所以及百人以上的单位、场所组织开展“大演练”。

消防宣传“五进”活动将广泛开展消防宣传“五个一”:安排学校上一堂消防安全课,组织企业职工开展一次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号召居民家庭绘制一张逃生路线图,推动社区开展一次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行为的大检查,动员乡村开展一次消防安全技能培训。

“11月15日起,将在佛山举办第二届‘广东·消防印记’文创作品设计大赛展,展期为一个月。”洪声隆说,全省中小学校也将充分发挥“小小消防志愿宣传员”工作成效,结合消防安全课活动,同步开展逃生疏散演练。

“消防光影秀·安全传万家”系列活动中,全省121个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和消防主题公园、1300余个消防救援站等消防宣传平台集中对外开放。同时,广东消防将通过各大商场、交通枢纽、楼宇电梯LED屏等平台,高频次、全方位播放消防宣传标语和公益广告。

同时,广东消防将开展“安全之声·全媒共振”系列活动。联合“抖音”新媒体平台开展微型消防站线上防灭火知识问答和技能实操挑战赛。

“希望通过1个月的密集消防宣传活动,全面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助力今冬明春的火灾防控工作,确保广东省火灾形势平稳,保障群众生命安全。”洪声隆说。

洪声隆介绍,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自开展以来,截至10月底,全省共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1978起,造成2人死亡,4人受伤,与去年同期相比火灾起数、死伤人数分别下降7.58%、77.78%和88.24%。

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副总队长兼灭火救援指挥部部长朱国营(陈伟赞 摄)

朱国营:今年以来共参加各类抢险救援行动3.9万起

朱国营介绍,今年以来,截至10月31日,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共接处警情16.7万起,出动指战员197.5万人次、消防车37.8万辆次,营救疏散群众4.3万人。

警情总量持续攀升。从2018年的10.3万起增加至2023年的17.7万起,年平均增加14.4%。今年警情继续呈攀升势头,比去年同期增加12%,平均每3分钟就处置1起警情。

火灾扑救任务艰巨。今年以来共处置火灾5万起,占警情总数的30%,亡96人、伤216人、直接财产损失5.2亿元。从地市看,珠三角9市共3.1万起,占全省的62.7%;从时间看,0时至5时亡人火灾多发,占亡人总数的35.8%;从区域看,乡镇、农村地区共3万起,占60.9%;从起火原因看,电气故障和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火灾3.1万起,占62.9%。

抢险救援任务繁重。今年以来共参加各类抢险救援行动3.9万起,占警情总数的23.4%,其中七成以上警情有人员被困。今年极端灾害多发,先后经历22轮强降雨过程和13次编号洪水,遭受4个台风正面登陆或严重影响,其中台风“摩羯”以超强台风级在湛江徐闻登陆,是秋季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

社会救助占比最大。今年以来共处置非紧急类救助警情6.2万起,占警情总数的37.2%,同比去年增加20.9%。其中,摘马蜂窝、抓动物等警情4.4万起,占救助类警情的七成以上。

“这里有一个情况需要特别提出,截至10月31日,全省各级队伍接报虚假警1.2万起,这不是一个小数字,这一方面给我们一线的救援队伍增加了很多的负担,另一方面也造成公共救援资源的浪费。”朱国营提醒,报假警是典型的违法行为,希望全社会共同抵制此类行为。

责任编辑:黄楚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