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供图)
中国报道讯(黄楚芳 通讯员陈嘉欣 邓乐希)东莞市石龙镇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以下简称“中山路项目”)是东莞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带动石龙老城区商业繁荣具有重要意义。10月29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杨保军带专家顾问团一行,到石龙参加东莞市石龙镇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专家咨询会,并到中山路项目现场进行实地调研。
广东省住建厅二级巡视员王瑜,省住建厅建筑节能处处长蔡春,东莞市副市长叶葆华,东莞市政府副秘书长陈志军,中心城区建设现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吴敬军,市文广旅体局副局长董红,市住建局副局长詹向辉,市自然资源局四级调研员梁颖贤,石龙镇党委书记李亚鹏,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炜,镇党委副书记周润良,镇党委委员何志伟,副镇长何荣坚,以及市镇相关职能部门和项目相关设计单位代表到场参加相关活动。
当天上午,专家顾问团一行先后到石龙中山公园、太平路、中山中路、石龙头粮仓、南岸公园、巡查巷、石龙水塔、龙溪书院旧址、石龙火车站旧址、广九铁路石龙南桥等地踏勘,调研街区风貌保护情况,对其后续开发利用进行研究分析。此外,专家顾问团一行还通过观看展板并听取相关负责人讲解,详细了解中山路项目的基本情况、建设内容、具体进度和下一步工作计划,全方位“问诊把脉”该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通讯员供图)
为深刻感受石龙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把中山路项目规划建设得更加符合石龙的实际情况,专家顾问团一行还走进石龙博物馆二楼参观“石龙历史陈列展”,重点了解石龙明清时期商贸经济、民国“东征”、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时期石龙取得的重要发展成就,感受石龙这座古镇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魅力。
当天下午,东莞市石龙镇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专家咨询会在镇政府三楼会议室举行。会议旨在通过专家顾问团的实地考察和咨询研讨,深入了解石龙镇老城区的街区现状,探讨中山路项目的规划方案、实施策略及运营管理,为项目提供专业指导和科学规划。
石龙镇党委书记李亚鹏代表石龙镇党委、镇政府向前来参加会议的领导、专家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石龙镇是东莞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山路作为东莞首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拥有全市现存最完整的岭南特色骑楼群建筑,镌刻了石龙过去作为‘商贸重镇’的辉煌记忆,承担着东莞非遗传承、活化、发展的历史使命,是我们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文化资源。”他表示,保护和提升历史文化街区是一项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复杂度高的系统工程。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来自历史文化保护、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多个领域,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深厚的学术造诣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推进项目不可或缺的智力支持与保障。他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坦诚交流,为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提升工作提出宝贵建议,共同探索出一条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彰显地域特色的保护提升之路。
为充分发挥专家的技术支撑作用,提高项目决策的专业性、实用性和权威性。“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专家顾问委员会”云集历史文化保护、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领域的专家,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何镜堂,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杨保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总规划师、深圳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朱荣远,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全国政协委员张广汉,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名城分院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秘书长鞠德东,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曹劲,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建筑学会建成遗产学术委员会理事冯江,万科城市研究院院长钱源,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李炳球,东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彤飚等10位专家。李亚鹏代表石龙镇向在场的8位专家颁发了聘书。
随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项目组相关负责人在会议上向与会人员介绍中山路项目建设方案的主要内容。据了解,前期工作中,为更好地挖掘和利用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资源,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建设,中规院团队对石龙镇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并广泛征集各部门和群众意见,编制了“东莞石龙镇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实施方案”,为项目推进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各位专家听取介绍后,分别提出意见和建议,与中规院团队共同探讨,进一步完善方案内容,共同以把中山路项目打造成历史文化保护提升工作的精品工程、示范工程为目标,让城市的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杨保军表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项目建设要体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总规划师、深圳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朱荣远表示,本项目的核心任务是稳定本地的生活状态和商业环境,保障原住民的生活质量与商业发展,并充分激发本地的内生动力。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全国政协委员张广汉表示,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当建立统一机制,让各方形成共识,确保项目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保留历史文化信息。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名城分院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秘书长鞠德东指出,要重点突出中山路上各个骑楼的时代印记,保护其多样性,而不是仅仅追求精致和统一。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曹劲介绍,石龙作为水铁枢纽,是其得以繁荣昌盛的重要因素。‘水’和‘铁’的元素在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体现出来。
万科城市研究院院长钱源表示,这个项目更应该是让石龙人享受美好生活的项目,吸引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回到老城生活、创业,重新焕发中山路的繁荣面貌。
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李炳球指出,石龙发达的工商业、优越的地理环境、多如繁星的历史名人、遍布全镇的红色印记等等,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项目建设中要深入挖掘背后的故事,并充分体现到项目建设中。
东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彤飚表示,要以‘轻介入、重培育’的方式持续点燃石龙的人文烟火气。
东莞市副市长叶葆华在总结讲话中表示,专家顾问团对中山路项目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和研讨,围绕项目的规划设计、保护策略、文化传承等方面,提出了很多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的建议,为中山路项目的发展方向捋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为后续开展保护提升工作作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石龙镇作为“东莞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东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魅力,载满了石龙人乃至全莞人民的乡愁和回忆。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各有关单位应当着眼未来,把项目建设成为“多个时代的记忆、多种人的记忆”,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此外,中山路项目作为东莞市在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方面的一个重要示范,必将为全市其他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为未来制定出更多更加适合东莞、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他希望以该项目为契机,促进全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全面、深入开展,为推动东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打造文化强市作出更多贡献。
项目介绍:
中山路位于石龙老城区,于1929年建成,全长1435米、宽16米,是石龙乃至东莞最早建成的现代马路,见证了石龙在城镇化历程,曾是东莞最负盛名的商业街之一。2012年,中山路入选第二批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先后孕育了8个市级、2个省级非遗项目,是享誉全市的“东莞非遗第一街”。街区内拥有东莞现存最完整的岭南特色骑楼群建筑,以及中山纪念堂、石龙中山公园史迹等红色文化遗存。
据了解,中山路项目拟采用“有机微改造,渐进式更新”的改造方式,将石龙镇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为集“市井生活、休闲体验、主客共享”于一体,且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文旅生活空间街区。实施改造范围总共约15.91公顷(涉及开发策划研究范围约47.05公顷),在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基础(约8.75公顷)上,把中山路、太平路、巡查巷、南岸公园的部分建筑物纳入重点改造对象,形成“两轴一带四核心”的片区规划结构。
石龙镇是全市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并于清代与广州、佛山、顺德陈村并称“广东四大名镇”,同时也是东莞历史上最早的建制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保存了明清以来东莞的历史文化脉络,集中体现了莞邑历史文化。其中,石龙拥有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是“东莞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实施活化改造,将其打造成为传统和现代交织共生的历史文化街区空间,能充分展现东莞市对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高度重视,更好展示东莞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对推动东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中山路项目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建成后能有效推动东莞城乡协调发展,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和东莞火车站等枢纽功能,更好对接穗深惠港澳等地区,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格局。
与此同时,石龙镇通过启动实施中山路项目,修缮保护、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完善老城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打造老旧街巷改造、文旅融合发展的示范区,重新激活历史文化街区价值,“以点带面”推动石龙镇老城区焕发新活力,着力为石龙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生产生活环境、更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稿/供图石龙宣教办)
责任编辑:陈伟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