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供图)
中国报道讯(郑雪云 通讯员肖树鹏 李盛和)10月21日上午,汕头潮阳区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潮阳英歌艺术研究中心揭牌、潮阳英歌大讲堂启动仪式暨第一期英歌学术研讨会。活动现场,与会的专家学者和当地英歌队的代表们围绕“潮阳英歌的历史起源与传承发展”这一主题,展开热烈的学术研讨和交流,共同对潮阳英歌的溯源、历史演变进行探讨梳理,为潮阳英歌的传承发展、对外交流出谋划策。
“像这样的一种舞蹈形式和艺术形式,在潮阳发生、成长,最后普及和推广出去,它应该有一个来作传承,梳理文脉的机构。”文科二级教授、广东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郭小东说,“现在成立潮阳英歌研究中心,应该说是一个顺势而为的事情。把群众性的艺术形式引领到一个更高的艺术层面,成为我们文化瑰宝里面非常突出的文化现象,我觉得这是非常必要的。”
“潮阳英歌”是汉族民间广场情绪舞蹈,是傩文化的遗存,是潮阳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且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民间艺术。潮阳英歌迄今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唐宋时期已形成雏形,至明代大为盛行,以潮阳为中心呈扇形向外传播,并在流传中不断演变,在实践中流传、变异、转化,注入了劲拳矫腿,产生了不同的英歌流派,有慢板英歌、中板英歌和快板英歌三种。1996年11月,潮阳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英歌艺术)”。2006年5月,潮阳英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潮阳英歌已成为潮阳乃至汕头市、广东省享誉海内外的一张文化名片,更是无数潮汕儿女记忆中历久弥新的乡音乡愁。近年来,潮阳区把潮阳英歌等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列入潮汕文化(潮阳)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内容进行重点部署落实,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出台保护政策,加强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等举措,不断推动潮阳英歌出新出彩、出圈出海,并取得了良好的文化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了解,目前潮阳区共有各级英歌传承人47人,每个镇(街道)都有英歌队,全区英歌队伍更是达到130多支,形成了浓厚英歌文化氛围。同时,潮阳区还推动潮阳英歌的保护传承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发展道路,将开展英歌传承活动的单位作为基地进行重点培育打造,积极推选申报非遗传承基地,目前,该区共建成英歌传承基地10个,其中省级传承基地1个、市级传承基地1个、区级传承基地8个。
“潮阳英歌艺术研究中心的揭牌成立,以及潮阳英歌大讲堂的启动实施,标志着潮阳英歌的传承发展迈入一个新的阶段,必将进一步推动潮阳英歌更好地保护活化,有效扩大潮阳‘千年古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提升潮阳文旅产业影响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活力。”汕头市潮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谢晓丹表示,潮阳区下一步将大力推进潮阳英歌舞国家级传承基地和艺术研究中心建设,在潮阳文光塔广场等重要景点定期举行“潮阳英歌大牌秀”英歌表演活动,借助汕头举办“两大盛会”的有利契机,不断探索拓展英歌“出圈”“出海”路径,大力谋划推动“英歌+文旅”“英歌+商业”项目落地见效,持续打响潮阳英歌品牌。
责任编辑:陈赞亮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