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

广州从化“1343”举措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发布时间:2024-10-21 11:29:3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通讯员供图)

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通讯员高树勇)广州从化一个从事生物科技的公司,是从化区行政执法监督基层联系点。企业经营者表示:“这几年,从化区对企业实行分级分类监管服务,让企业受益良多,作为企业负责人,我感到非常满意。之前不同部门经常分开来检查的,现在合并到一起了;原来有些部门一年检查好几次的,现在实行综合检查一次,甚至有一些部门都不用到企业现场检查,通过远程线上监测就行了。这些做法,让我们企业有更多的时间专心经营发展,我们现在更加有信心把企业做好做大做强。”

近年来,广州市从化区司法局以构建统一高效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为主线,不断健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机制,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经济开发区涉企行政执法行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通过加强“一个统筹”,建立柔性执法“三张清单”,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四项制度”,不断优化利企便企“三项机制”,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营造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实现了执法质量和企业群众满意度的双提升,助力从化高质量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

强化涉企行政执法“一个统筹”,让执法更有力度

一是推行“一三一”举措。制定“一个方案”(即经济开发区涉企行政执法工作方案)、建立“三项机制”(涉企行政执法会商机制、执法信息共享机制和开发区领导包片协调机制)、出台“一个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检查工作的意见),搭建涉企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二是创新“站点员”模式。设立全省首个设在经济开发区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站,选取18家企业设立行政执法监督基层联系点,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律师等选聘30人组建区行政执法监督员队伍,及时监督发现行政执法不规范问题。三是是凝聚“政企民”合力。定期组织召开涉企行政执法工作会议,开展“执法监督进企业”、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涉企乱罚款问题专项整治等行动,凝聚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力量,推动解决涉企行政执法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建立健全柔性执法“三张清单”,让执法更有温度

一是建立涉企行政执法检查白名单。将近三年无重大行政处罚、无不良信用记录、无重大安全隐患、无抽检不合格、企业信用高的企业纳入白名单,各行政执法单位对白名单企业日常监管实行“无事不扰”。二是建立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将多次被投诉、上级挂牌督办、三年内曾发生亡人事故、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多次抽检不合格等的企业纳入重点监管名单,对这类企业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实现管住重点、放开一般。三是建立“免责免罚”事项清单。全面梳理各行政执法单位“免责免罚”清单,对清单事项实行“现场整改完毕不予处罚、轻微违法不罚、首次违法免罚”。

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四项制度”,让执法更有尺度

一是推行“联合执法”制度。由属地镇街牵头统筹,结合各行政执法单位每月行政执法检查计划,主动联合区行政执法部门开展执法检查,切实做到“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应联尽联”。二是推行“企业宁静周”制度。除特殊情形外,任何单位不得在每月1-7日对企业开展执法检查。三是推行“非现场监管”制度。积极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方式,能通过远程监管等技术手段达到行政检查要求的,原则上不再进行现场检查。四是推行“执法观察期”制度。制定《从化区实施行政执法“观察期”制度工作指引(试行)》,对符合国家、省和市政策导向、有发展前景的新业态新模式企业,给予合理的执法“观察期”,“观察期”内优先采取教育提醒、劝导示范、警示告诫、行政提示、行政指导、行政约谈等柔性执法方式。

优化利企便企“三项机制”,让执法更有精度

一是健全会诊指导服务机制。对重点监管企业按照“一企一档”原则,逐企出具问题隐患清单,建立工作台账、事故隐患和整改责任清单,实行“会诊”服务。二是健全企业合规建设机制。各行政执法单位围绕本区重点产业发展,聚焦高频行政检查事项、行政处罚事项,出台企业生产经营合规指引,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三是健全执法监管服务机制。坚持“谁主管谁服务”原则,强化行政执法单位服务意识,主动指导企业建立完善的内控和风险防范工作机制。

通过上述“1343”工作举措,将多个部门涉及企业的多项检查事项集中进行一次检查,不仅提高了行政执法效率,还避免了以往各部门各自为政、多头执法、重复检查的问题,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同时,推行涉企执法分级分类管理和“企业宁静周”等制度后,企业接受检查的频次明显下降。如从化区制定2024年跨部门联合抽查(综合查一次)工作计划44项,今年以来累计实施“综合查一次”组团式检查569次,减少入企执法1863次,得到了企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有83%的企业表示检查频率有下降,对执法检查工作满意度达到92%。

 

责任编辑:陈顺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