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

东莞沙田:手执团结奋斗“画笔” ,浓墨重彩绘就时代画卷

发布时间:2024-10-07 00:32:14 来源:中国报道

(叶瑞和 摄)

中国报道讯(黄楚芳 报道)时光荏苒,岁月如歌。75年前,东莞沙田镇一穷二白,疍民长期漂泊,工业底子薄弱;而如今,沙田镇早已旧貌换新颜,从围海造田到“洗脚上岸”再到经济实力大幅跃升,沙田人民凭借着顽强毅力和拼搏精神,深刻改变了社会面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沙田镇迎来了繁荣富强的万丈曙光。

新中国成立迎来崭新历程

疍民“洗脚上岸” 吃起了“农业饭”

“曾经的沙田是一片汪洋大海,明朝的时候,沙田还没有陆地,清朝初叶也只是有一点零散的陆地。”广东省疍民文化研究会理事、沙田镇民田官洲人郭树容叙说着以前沙田的历史。

在上世纪30年代,疍家人分布在广东各个地方的江口边,东莞沙田镇作为疍家人聚集地之一,疍民们长年在海上漂泊,他们没有自己的田地,没有自己的祠堂,因为是一群“无根”的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疍民备受欺凌。

“疍民不能上岸读书,不能参加考试,还要被人看成‘疍家佬’‘疍家婆’,社会地位很低。”沙田咸水歌传承人黄锦玉说起以前疍民的悲苦生活时,不胜感慨。“过去,疍家人卖几斤鱼虾的钱才能买到一斤米,那时生活很贫苦。”黄锦玉说。

于是,为了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纯粹的疍民开始向岸上悄悄发展,离开了居住了几十年的“摇摇晃晃”小船,走在了坚坚实实、稳稳当当的大地上,开始了“洗脚上岸”的第一步,由此,疍民成为“陆上疍家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原划入厚街、虎门和麻涌的沙田辖地建立人民公社,在原地围海造田、围河造塘、修建水闸,慢慢形成了现在沙田的雏形。

 潮水淹了,围起来,再淹,再围,受到潮水冲积,疍民需要一遍又一遍地筑围,如此不断,终于把一些田地给围了起来,开始了耕植与捕鱼的两栖生活方式。

围海造田的壮举,改变了沙田地区支离破碎的状况,由25个小围逐渐形成了一个近5万亩的大围,造就了今日的沙田,为沙田的农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1958年开始,沙田开始抗咸引淡,使围内8000亩水面变成淡水湖,40000多亩农田水利条件大大改善,原本在1958年,沙田水稻年亩产只有300斤,1965年达877斤,是1958年产量的2.92倍,特别是在1973年建东引工程之后,解决了沙田51848亩耕地引淡水灌溉问题,生产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水稻产量上了一个新台阶,水稻年亩产超千斤,疍民日子过得越发红红火火,吃上了稳定的“农业饭”。

从整日风吹浪打变成安心稳定耕种,从落寂的鱼艇滩涂到靓丽的海滨家园,从“摇摇晃晃”的小船到“稳稳当当”的土地,新中国成立后,沙田疍民洗脚上岸,依靠自己力量取得丰厚成果,整个沙田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改革开放春风吹拂大地

第一批企业横空出世 工业实现第一个飞跃

由于地理环境关系,沙田工业底子薄弱,六十年代以前基本没有工业,直到1961年成立沙田人民公社之后,才逐步办起了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至1976年,沙田工业总产值只有60.3万元。

随着改革开放春风吹拂祖国大地,沙田也乘了“经济发展”的东风,逐渐开始发展工业,从一个个工厂“点”演化为一个个工业门类“线”,最后织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网”,至1989年沙田工业总产值达3082.5万元,比1977年增加51倍,短短十二年间,沙田工业实现了第一个飞跃。

首家“三来一补”企业“展翅”

时针拨回上世纪七十年代,在1976年莞沙公路建成通车,1977年建好了横流大桥之后,沙田镇乘上了改革开放的东风,沙田工业才开始发展,凭借着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以“三来一补”的代工轻工业吸引了大批港商投资设厂。

机器声轰隆隆一片,一件又一件的成衣从生产线输出,当时沙田针织厂生产如火如荼,这是沙田镇第一家来料加工企业,首次引进港商资金而成立,建厂初期利用当时沙田公社的一个旧会堂作为厂房,起初只有300多名工人。

后来,随着规模不断扩大,大批厂房新建了起来,原来只有织机和缝盘车间,后期发展到洗水、烫衣等四个车间,打毛到商品成衣也成为“一条龙生产”,最盛时有近2000工人,产品全部出口。

“当时针织厂在沙田开了16年,员工遍地开花,除了招收小部分沙田本地人外,还有镇外、市外的人,更多的是外省员工。”原沙田针织厂员工陈群娣回忆道。

沙田镇针织厂的建立意味着首家“三来一补”企业的诞生与成长,向我们展现了沙田工业从零起步的历史,承载了深刻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成为了沙田镇开放与发展的生动缩影。

而后1989年沙太公路建成通车,沙田大道重新修建,彻底改变了沙田交通落后状况,沙田工业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前景,首饰厂、电子厂、制衣厂等一大批“三资”企业应运而生,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出现,至2000年,全镇共有“三资”企业98家和“三来一补”企业62家,年产值达141168万元,逐渐成为了沙田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带动起沙田工业的迅速发展。

首批个体商业和民营企业扎根沙田

民营企业原称个体或私营企业,至七十年代,沙田只有个别摆卖咸酸杂食的小摊档,以及一些走街串巷的从事理发、补锅和修理简单农具的木工等个体手工业,但他们都是自发的,既没有登记注册,也没有纳税,直至1977年工商所登记注册的个体户只有3户,从业人员3人。

直到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工农业迅猛发展,个体和私营工业得以建立和发展,成为沙田经济发展的一个新支撑点。

1988年广东福华集团有限公司肇创,1989年东莞市恒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建,1993年私营有限责任企业——沙田港水泥制品有限公司开始运营……他们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民营企业,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这些企业如同一棵棵大树,深深地扎根在沙田的沃土中,以敢想敢闯敢干的创业精神作为养分,将奋斗的汗水洒在大地上,向着蓝天伸展,不断开枝散叶,长成参天大树,聚成茂密森林。

一座座企业伫立沙田大地,见证着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骄人业绩。此后,在发展的大乐章上,又增添了不少动人音符,到了2000年,沙田民营和个体工商户1600多家,私营及个体零售总额为21826万元,比1985年增加3.6倍,全镇向着经济发展更高层次迈进,开启了新的篇章。

新世纪曙光照耀沙田

主动“开窗”拥抱机遇 吸引企业“安营扎寨”

公元2000年,又称“千禧年”,大地迎来了新世纪的曙光。沙田镇党委镇政府审时度势,进一步抓住机遇、扩大开放、促进发展,投资资金建设道路桥梁,推动政策落地促发展,加大力度优化投资环境,吸引了大批外资扎根沙田建厂办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5月,广东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前身)批复同意《虎门港总体布局规划》,立沙岛被定位为东莞唯一的石化产业基地,这对于立沙岛而言无疑是具有特别深刻的意义,从“穷乡僻壤”转变为“发展热土”,岛上疍民的生活条件以及经济状况得到了飞跃似的提升。

“立沙片是疍民上岸后的安身地,但是由于交通不便,几乎与世隔绝,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困难,在20世纪60年代,中围、和安、大流、泥洲4个自然村都曾是市级扶贫村”中围村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周淦坤描述以前的经济发展状况。

此后,立沙岛迎来了第一批开疆拓土的企业,他们在这片热土上挥洒激情与汗水,开拓创新,锐意进取,逐渐勾勒出沙田本土企业发展的精神风骨和时代风采。

2004年,广东宏川集团有限公司在立沙岛成立了东莞三江港口储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三江码头仓储项目,该项目2007年投产运营,是东莞市虎门港立沙岛化工区第一个建成投产的大型码头仓储项目。以三江码头仓储项目为根基,宏川集团于2015年实现上市,成为沙田第一家新三板上市企业,打造了立沙岛精细化工园建设的精彩样本。

得益于珠三角几何中心地带的区位优势和强而有力的政策支持,沙田立沙岛这片沉睡的土地逐渐“苏醒”,迎来了开发的好时代,除了东莞三江港口储罐有限公司以外,立沙岛精细化工园还吸引了其他大型企业“安营扎寨”。

2003年,东莞市九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背靠东莞立沙岛综合能源基地优势,形成较为完整的清洁能源产业链业务体系,如今,LPG年销量超过150万吨,是我国第四大 LPG 进口商,是华南地区第一大 LPG 进口商,处于行业内领先水平。

2005年,东莞市百安石化仓储有限公司成立,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随着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合作伙伴逐年增多,目前,60%合作伙伴为跨国企业,其中已和44家世界500强石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从四面环水、与世隔绝到如今建成了“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精细化工产业园区,立沙岛精细化工园区成为了沙田经济的一道靓丽名片,这正是沙田镇抓住机遇发展生产力的生动缩影。

奏响新时代璀璨华章

区位“金钥匙”打开新空间 “出海”又“上天”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此后,沙田经济发展成就日益显著,形成精细化工、智能制造、跨境贸易等重点产业集群,临港现代化产业体系初具规模,这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内湾的区位优势以及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让沙田走向世界各地,也让世界认识沙田。

时间回到2018年10月4日,位于东莞沙田镇的虎门港综合保税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这是东莞首个综合保税区,其位于东莞港西大坦商贸主港区后方,与东莞港主港区直线距离300米,半小时可达南沙、前海自贸片区,“1小时经济圈”对接大湾区主要城市。

2019年12月26日,经过400多个日夜的努力,综保区筹建的“硬骨头”终于被拿下,虎门港综保区正式通过国家联合验收。菜鸟国际、东莞飞力达全智能立体仓、广东启盈集团……一大批“明星”企业纷纷入驻虎门港综保区。

来到虎门港综合保税区内,只见自动分拣设备高速运转,一件件包裹严实的包裹经查验无异常后,被分装上车“秒速通关”,准备发往新加坡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奔向各地千家万户,这样的情景每天都在启盈跨境电商产业园内上演。

“当初我们会选址在虎门港,就是看中了虎门港独有的区位优势。”当时广东启盈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何源说。通过虎门港综合保税区,凭借沙田镇良好的区位优势,立足珠江口、链接穗莞深,企业搭乘跨境电商的东风,凸显产业竞争力,助推商品与世界“连接”。

如今,虎门港综保区发展迎势而上。2023年4月18日,空港中心项目正式运行,是全球首个直达机场空侧的跨境海空联运项目,极大提升了粤港澳大湾区货物国际通达能力,2024年8月25日,据黄埔海关数据,空港中心进出口货值突破100亿元,货运量达9984.46吨,已累计服务超过651家外贸企业,进出口商品种类扩大到738种,粤港两地在跨境航空物流方面实现更深入、紧密的合作。

“一路通而一域兴、一子落而满盘活。”这些大型企业驻扎生根,是沙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四通八达的具体体现。

步入新时代,已通车的广深沿江高速、港口大道,运行中的南沙大桥、莞番高速、穗莞深城际铁路,以及即正在建设的狮子洋通道等省市交通要道都经过沙田镇,沙田迎来与广州、深圳、东莞半小时间距的同城化时代,进入与香港、澳门1小时的便利经济圈,彻底打破了产业发展受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的瓶颈,加快人、物流、信息流的便捷性,助推沙田镇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走过峥嵘岁月,历经风雨洗礼,拼搏之路化为逐梦的光明大道。75年来,沙田人民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韧性,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在沙田大地上徐徐绘就。展望未来广阔图景,沙田镇必将继续执好奋斗“画笔”,绘就波澜壮阔的精彩画卷,脚踏实地、行稳致远,昂首阔步走向湾区至美滨海港城。(供稿/供图沙田宣教办)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