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供图)
中国报道讯(黄楚芳 通讯员叶畅颖)穿越古今文化,细品经典的韵味,中外名曲拨动心弦。日前,2024年东莞市青年艺术家圆梦行动之致敬经典--万乙霖、许晓华声乐专场音乐会在东莞市文化馆星剧场精彩上演。
一首悠扬婉转的《竹枝词》,拉开了本场音乐会的帷幕,这首歌曲将民间曲调与诗歌巧妙结合。山川的壮丽、溪流的清澈、田野的丰收,以及人们在这些自然背景下的生活点滴,都在音乐家许晓华老师那细腻的歌声下被生动地演绎出来。
(通讯员供图)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殴鹭。”悠扬起伏的诗词吟唱,展现出一代词宗“自是花中第一流”的气质,宋时烟雨已飘摇过千年,但此曲却在许晓华老师的歌声中如同穿越了时空的风,时而激昂,时而低沉,深沉而典雅的古诗词,与醇厚而深情的嗓音相互交织,将宋代美学意境完美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共同绽放出中国古典诗词艺术的独特魅力。
由圆梦人万乙霖老师演唱的这首 《告诉我玛丽尤》,旋律悠扬、情感深沉,如同涓涓细流,细腻地诉说着对爱人的珍视,又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引领着我们穿越爱的长河,感受那份独特的温暖与依恋。而意大利民谣《小嘴》却充满了激情与热烈,在万乙霖老师充满磁性的嗓音中,每一个音符都像是跳动的火焰,照亮了爱情的每一个角落,而电子合成器、弦乐、打击乐等现代音乐元素的巧妙融合,更是为这首歌曲注入了无限的活力与流行感。
(通讯员供图)
当耳畔回荡着外国旋律中的爱情传说,中式的爱情篇章同样散发着令人沉醉的芬芳,它们以独特的东方韵味,细细诉说着深情与缱绻。
在许晓华老师深情的演绎下,《芦花》这首歌曲如同一幅细腻的画卷,缓缓展开在听众眼前。以“芦花”为意象,起承转合,将一名士兵对爱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国家的忠诚嘱托娓娓道来,展现了一种超越个人情感的家国情怀。而《哥哥不来花不开》以其独特的民族音乐特色,生动地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热情。
这里因为音乐的共鸣而产生巨大的融洽性,自由又洒脱,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万乙霖老师的一首《我的太阳》一下子把观众们带到一片辽阔的旷野上,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蓝天白云环绕,周围是广袤无际的草原,汩汩水流,悬崖边有落日和晚霞、舒卷自由的云与崖。 《登上缆车》一曲更是瞬间把现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会场雷鸣与掌声不息,顺着音乐节拍共唱响。每一个音符、每一次掌声,都似乎被精心编排,只为这一刻的完美融合,这不仅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一次情感的共鸣。
(通讯员供图)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在这里,每一朵花都似乎在诉说着一个故事,每一片花瓣都承载着一份情感。质朴与纯真的《桃花红,杏花白》、《兰花花》,展现了民歌所独有的艺术魅力;热情与豪迈的《一杯美酒》、《山歌好比春江水》,将其民族的风格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充满强烈情感的《负心人》、《你是我的挚爱》伴随着抑扬顿挫的钢琴演奏,将听众带入了一个又一个的情感的漩涡。
当听众们都沉醉于从耳边流淌的自始至终动听的歌声,以及被歌声统治下的精密而猛烈的野兽般的奏乐之际,一首《我和我的祖国》渐渐把这场音乐会推向了尾声。在一声声对祖国深情的颂歌中,所有人手中的闪光灯化作了舞台的聚光灯,观众席下的点点星光,聚焦于舞台中央,闪烁着璀璨光芒。这场蓄势已久的盛大音乐会,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得以圆满,在歌者与听众心灵深处的共鸣中缓缓落下了帷幕。
责任编辑:陈伟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