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

周五开票 |  舞剧《咏春》以舞诠释岭南武学文化魅力

发布时间:2024-09-12 17:15:17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黄楚芳 报道)武打经典,动人心弦。舞剧《咏春》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出品,深圳歌剧舞剧院创排演出,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与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共同资助的艺术瑰宝。舞剧《咏春》从去年4月到北京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开启全国巡演之路,到今年初登上央视春晚,再到如今登陆伦敦,足迹遍布海内外39座城,49个剧场,观众人数超27万人。令人惊喜的是,舞剧《咏春》回到赋予其精神气韵的故土——岭南大地,将于11月15日至17日在东莞玉兰大大剧院连演3场,9月13日将隆重开票。

出圈又出海

中国文化在国际传播上打开“一扇门”

去年9月,《咏春》第一次出海,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连演4天4场,创下当年剧场单日票房冠军记录。今年8月30日晚,《咏春》开启英伦首秀,演出票早早售罄,现场座无虚席。9月6日,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伦敦迎来了200场的重要节点。从2022年12月完成首演,到登上2024年总台春晚舞台,再火爆英国伦敦……事实证明,正如剧中叶问在香港打开了咏春的“一扇门”一样,舞剧《咏春》破圈出海,也在国际演艺市场、国际传播上打开了“一扇门”,让中国特有的文化精神可以触达每一位观众。

舞剧《咏春》是一部致敬平凡人的英雄故事。英雄,如戏里的“叶师傅”,从“咏春堂”的挂牌到亲手摘牌,打破门户之见、将毕生武学毫无保留地传扬四海,在他身处难以预料的变化时代里播下了咏春的种子,枝繁叶茂成一棵参天大树;平凡,如戏外的“电影人”,至今时今日每一个怀抱着理想奋斗的普通人,皆是这棵大树的枝枝蔓蔓,每一根枝杈都在尽全力输送养分,每一片绿叶都在用生命歌咏春天。

武术+舞蹈+非遗

呈现东方文化独特之美

在近半年的全国巡演中,该剧凭借“舞蹈+武术”的优美与刚劲,“咏春拳+香云纱”双非遗的热血与柔情,让岭南气质风靡全国。“《咏春》热”正是源自于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近年来,《咏春》等粤产文艺精品不断涌现,以新时代广东鲜明而生动的文化标识,让世界通过广东的鲜活实践了解中国的生机活力,通过对广东的认知认同增强对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认知认同,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该剧的服道化也是广受称赞的一大亮点。演员们的服装采用“香云纱”,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口说话”,以其为载体,呈现岭南大地的人文史脉,凸显“岭南文脉”。在《咏春》中,主创团队不断探索,以舞蹈呼吁对广东优秀文化保护、活化、传承。作为深圳设计的代表品牌,见萩香云纱参与了《咏春》的共创。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咏春拳”、“香云纱”展现出新的生命色彩。亦让舞剧《咏春》通过艺术的表达,为“咏春拳”、“香云纱”赋予了全新的脉动。

值得一提的是,《咏春》中的功夫对决相当精彩。五大功夫门派咏春拳、南螳螂拳、八卦掌、八极拳、太极拳悉数登场,而这些高燃打斗片段都是由来自荷花奖、桃李杯、文华奖等殿堂级赛事的舞蹈演员。《咏春》则恰到好处、惟妙惟肖地用舞蹈把武术内涵精准表达。韩真、周莉亚两位导演常说,“舞剧创作过程中一定要一只手朝前,一只手朝后”。朝前那只手就是要不断地探索,以更高的要求,尝试更多新的创作手法。而朝后那只手,就是每一步的创作均能向后拉住观众们的手,让他们走进剧院,跟随演员们一同感受艺术和作品的魅力,感受舞台带来的造梦的空间。

双非遗、双线索、双场景带来了两个时代同频共振,是本剧的最大亮点。双非遗“咏春拳”与“香云纱”分别以主题和展现形式恰到好处地融入到剧情与舞台表现中。“戏外”深圳《咏春》剧组与“戏内”赴香港打拼的叶问的故事,两条线索在剧中并行展现、无缝切换,两个场景在舞台上旋转交替。追寻理想,追寻心中的那一束光,成为两个时代同频共振的基因和核心。

不负期待,整装待发

爆款进莞尽显东方气韵

200余场演出积累,出海新加坡好评如潮,香港演出座无虚席,登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典礼舞台、央视龙年春晚、央视AI盛典,B站跨年晚会播放量破2亿,闪耀伦敦舞台……带着这份漂亮的成绩单,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又整装出发,奔赴东莞。11月15日至17日,在家门口get燃爆伦敦同款舞剧的好机会不容错过!9月13日震撼开票,东莞玉兰大剧院邀您赴一场“武林”之约。(供稿/供图东莞玉兰大剧院)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