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报道)8月23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发布《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珠海市卫生健康系统5家医院共获得33项立项,包括地区基金项目3 项、面上基金项目 7项、青年基金项目23 项。获批项目涵盖肿瘤、儿科、影像医学、感染免疫、呼吸、消化道等多领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国家支持基础研究的主要资助渠道,也是衡量医院学科建设水平、科技创新实力和人才工作的重要指标。近年来该市在持续推动建设高水平医院建设,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和重点专科培育的同时,大力鼓励“科技兴医”,以科技创新赋能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从此次“国自然”上榜情况看,通过近年来的发展,该市呈现出“由点及面”的趋势,即从之前的“国自然”多集中在高水平医院逐步转变为市内多家医疗机构均有上榜,这一变化表现出,珠海医疗机构不仅在诊疗能力上不断提升,参与科技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也明显增强,科研能力和水平也逐年提升。
近年来,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卫生健康领域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科技创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总动员、总部署,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卫生健康领域科技创新。 在推动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珠海市卫生健康系统不断推动全市医疗卫生领域科技创新,始终坚持“科技兴卫”战略,秉承“创新驱动”理念,通过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激发医疗机构科技创新主动性和能动性。一方面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强化科研人才引进和培养,各医疗机构注重建立专职科研团队,培养青年骨干科研思维和能力,通过与高校、医疗机构等专业科研团队的交流、培训、共建等多种形式,提升科研能力。另一方面优化管理提升能力。成立珠海市临床研究质量控制中心,组建市级临床研究检查员队伍,出台一系列科研管理制度,加强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研究规范管理协调工作。将科研诚信及科研能力培训纳入继续教育内容,针对医务科研人员工作性质特点,安排线上和线下培训形式,提升全系统各单位科研诚信整体意识和能力水平。
临床科技成果转化是提升医疗技术以及相关药械更新迭代的关键,科研更好的助力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和产业发展,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今年8月,珠海市卫生健康局、珠海市财政局、珠海市科技创新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促进珠海市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明确医疗卫生机构可以自主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医疗卫生机构要落实主体责任,把成果转化作为医院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来抓,加强对基础和临床研究能力建设,聚焦临床需求和重难点疾病预防诊治问题,推动原创疾病预发诊断治疗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和新策略等的产出,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今年珠海市卫生健康领域“国自然”立项取得的成绩,直接体现出全市卫健系统的科研能力和潜力,对全市卫生健康领域科研工作者也是极大的激励。接下来,珠海市将持续实施卫生健康科研能力提升工程,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加大人才激励力度,鼓励医疗机构以研究平台为载体、以临床应用为导向,在医疗、人才、教学、科研、管理全面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将全力支持医疗卫生单位与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建立创新协同攻关机制,助推医疗机构积极开放医疗应用场景资源,精准服务企业,通过推进医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推营造良好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为健康珠海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陈顺盛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