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方供图)
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报道)“我曾见过一片烂掉的果子。”南昌大学食品学院青年科学家关倩倩深知,只有发展果蔬精深加工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菜贱伤农、果贱伤农”的现象,但是我国乃至国际上都缺乏果蔬发酵专用菌种。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她和同事们“白天找菌种,晚上坐着火车去下一个地方找菌种,一走就是一个月。”
8月21日,在2024“强国青年科学家”引领计划分享会暨“青年科学家百城行·走进佛山”的活动现场,关倩倩分享了自己所在的科研团队四处奔走,打破菌种“卡脖子”难题,建成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果蔬发酵专用菌种库的故事。
2024年“强国青年科学家”引领计划由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主办。自启动以来,已深入触达全国25个省市的百余所院校、科研院、国企单位和民营企业,聚焦身边人、身边事,发掘促进颠覆性原创性科技创新、推动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的青年。据了解,此次活动共有268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参与活动,并向60位科学家发出邀请,涵盖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专业领域。
分享会上,六位青年科学家分享了自己在科研路上的奋斗故事和心路历程。他们有的研究先进光子信源器件,不断刷新器件性能的世界记录;有的将智能大数据与艺术品鉴证保护领域相结合,实现“弯道超车”,打破艺术品鉴证行业被国外公司长期技术垄断的状况;有人将临床和科研相结合,提出适应中国人群特点的肺癌筛查新策略,攻克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难题,有效避免了对患者的过度治疗;有的利用光学知识解决海洋问题,研究出了能在深海使用的“照相机”,实现了其在海洋探测、应急救援、核电领域的应用……
“国家需要,我就去做”“做隐姓埋名的奋斗者”“走自主可控的创新之路”……这些青年科学家甘坐“冷板凳”,向着国家最需要的方向,解决“卡脖子”的科研难题。来自东南大学和紫金山实验室的青年科学家张川曾在基带芯片研究上做出突出的贡献,他说:“在科研上,我们不仅要有平视世界的能力,更要不断奋斗,努力站上世界前沿。”
“活动发掘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其科技创新成果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能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中国青年报社负责人介绍,2024年“强国青年科学家”引领计划着眼“政产学研用”精准对接,洞察科技攻关方向、助力科研成果转化、搭建长期合作机制,积极为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面向未来,新质生产力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生产力?”在“青年+新质生产力”圆桌对话上,几位科学家共同探讨了各自科研领域发展的前沿视角以及产学研合作的路径。与会科学家表示:“做‘顶天立地’的科研才能更好的服务企业。”
佛山市南海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广佛经济圈核心地带,不仅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科技创新发展的热土。佛山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刘珊介绍,佛山科技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已培育引进省、市科技创新团队超240个,拥有博士超7000人。“佛山努力让人才有用武之地、让珍宝绽放光彩的诚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更加深切。”
南海区区长王勇向海内外优秀人才发出邀请,他表示南海能为科技人才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希望与青年科学家一起,携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添砖加瓦,贡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陈顺盛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