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黄埔区知识城平岗河—迳下水系绿美碧带航拍。(李剑锋 摄)
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通讯员王嘉敏) 八月,迳下,至清,尽美。野鸭在湖面上惬意摆尾,鱼群在澄莹的水底嬉戏。然而,就在一年前,这里还随处可见违章搭建和过度投放饲料导致的水污染。这条与过去有着云泥之别的绿美碧带,是中新广州知识城迳下水系连通一期工程(以下简称“一期工程”)所处地段。一期工程自2023年10月开工以来,目前已完成水系连通,形成了面积为31万平方米,容积为94万立方的调蓄区,完成岸线加固约6.95千米,建成湖堤、桥梁、水闸;完成景观绿化148亩,以及环湖路和林荫路的建设。
据悉,平岗河—迳下水系碧带示范段全长约25.3公里,辐射面积32.2平方公里。广州黄埔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以知识城活力示范碧带为定位,以知识城创新风貌、产业活力水岸为特色,打造集安澜健康水带、绿美景观林带、绿色交通带、文化休闲带、滨水经济带、缤纷生物带于一体的多功能水陆生态廊道。
河湖通了:水系连通提升调蓄能力与用水保障
“迳下村是广州市暴雨中心区之一,存在比较严重的内涝风险隐患。一期工程的建设,就是要通过提升流域防洪排涝能力,保障迳下片区水安全,减轻下游平岗河的防洪排涝压力。”黄埔区水务局迳下水系碧带项目负责人廖宏昊介绍,该工程对于迳下防洪的改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成了约100万立方米的调蓄区,并通过调蓄区的蓄洪错峰削峰作用,增强区域的调蓄能力;二是整治了腰坑水库和水响水库的排洪渠,提升区域的行洪能力。
目前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连通了约120个自然水体,形成31平方千米水面面积,总调蓄水量约104万立方米的调蓄区,上游与腰坑水库、水响水库连通,下游与平岗河连通,形成河湖交织、水网纵横的水系格局,大大提升区域洪涝调蓄能力、增强农业灌溉用水保障,构建健康且良性循环的水生态环境系统。
该工程还以九龙湖、凤凰湖及平岗河水系为重点,全面推进知识城海绵城市建设,打造多层次雨洪调蓄利用系统,实施河道清疏、河流健康评价及“一河一策”等综合治理措施,确保河湖生态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守护城市安全。
生态美了:生态修复打造水边绿化带、缤纷生物带
廖宏昊说,过去的迳下水系是由100多个独立的山塘构成的,附近的村民在此从事养殖业,随处可见违章搭建,过度投放饲料也导致了水污染。如今,经过水体治理,这片水域指标已达到地表水二类标准。
目前,一期工程拓展连续水边绿化带,完成迳下水系景观绿化148亩,打造水岸融合的生态美景,累计种植香樟、海南红豆、无忧树、凤凰木、落羽杉、乌桕等32种各类乔木1652棵,簕杜鹃、丛生桂花、山茶花、野牡丹、罗汉竹等29种各类灌木9539株。
据介绍,一期工程通过推进沿河湖水域两岸城镇村庄道路绿化美化,绿美乡村建设总面积达2550亩。在保护原生植被的基础上,通过种植乡土阔叶与彩叶树种,形成540亩季相分明的森林景观;实施经典线路林相改造120亩,推进区街(镇)村绿化与口袋公园建设,进一步丰富绿化层次与居民休闲空间。
该工程遵循“食物链自然法则”,开展迳下湖生物特色生境营造及凤凰湖水系生态治理养护,营造小鸟天堂、湿地、山林等生境,打造韧性十足的生态环境栖息地,优化沿岸动物栖息地空间增加生物多样性,促进物种间和谐共生。
经济活了:绿色交通带、文化休闲带助力乡村振兴
据悉,过去的迳下村,是一片无人问津的空心村,环境脏、道路乱、村民收入低,由于缺少产业支撑,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
如今,迳下村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型建筑工业化农房建设模式,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村,迳下纳米水乡AAA级景区有效促进了周边文旅经济的蓬勃发展,迳下村集体年收入从2016年不足2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526万元,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仅我们的环境变美了,我们这里的乡村旅游也发展起来了,村民可以通过做民宿、餐饮或者摆摊来增加收入,集体有收入了,村民的分红也更多了。”迳下村村民陈女士说,更让人欣喜的是,很多年轻人见到家乡变美了,纷纷返乡创业,有的开农庄,有的开超市,为村民提供了很多岗位。“比如我,现在也不用出去打工了,在村里就能赚钱,这样就可以兼顾家庭了。”陈女士说。
据悉,以碧带建设为契机贯通的绿色交通带,不仅包括续建知识城徒步道约17公里的知识城徒步道建设工程(一期),还包括龙湖街乡村振兴景观道路建设工程。该工程建设总长3公里乡村机耕道,无缝衔接何棠下村现代农业基地、平岗河升级改造景观提升项目及迳下村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融合乡村农田风光,深入挖掘沿线自然人文资源,打造乡村湿地湾、社区生活湾、校园活力湾3大湾区,因地制宜提升多层次的景观游憩体验。
接下来,平岗河—迳下水系碧带建设项目将进一步开展生物多样性通廊保育,构建多样生境,促进生态旅游和研学观光;依托碧带发展水上运动新业态,如浆板、皮划艇等,打造特色水上游线,并以碧带建设带动迳下乡村文旅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为方向继续探索。
责任编辑:陈顺盛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