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

多彩科普绘南澳!汕头大学第二届科普文化节在这里举行

发布时间:2024-07-17 08:31:5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通讯员供图)

中国报道讯(郑雪云 通讯员赵越 丁源)“你看,我的科普印章集齐了!”中小学生们高高举起手中的打卡手册,兴奋地展示着自己一上午的收获。7月15日,由汕头大学理学院、至诚书院、汕头市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南澳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南澳县青澳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汕头大学理学院生物海洋教工党支部“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共同联合举办的“多彩科普绘南澳,‘双百’助力‘百千万’”汕头大学第二届科普文化节暨南澳科普嘉年华在这里举行。

活动共设21个展区,汇聚了传统文化的韵味、海洋的神秘和环保的清新,为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科学文化盛宴,线上线下共吸引了3000余人参加。

水浒传人物“鼓上蚤时迁”黑白分明的脸上“盘”一条银环蛇,配以弧形的线条,显得机智灵敏;“大刀关胜”红脸红须、浓眉大眼,不怒而威;“行者武松”粉底淡妆,英姿焕发……在非遗展区,英歌脸谱的绘制体验吸引了众多参与者的目光。参与者在同学们的指导下,学习如何勾勒脸谱的基本线条,调配传统颜料,亲手绘制出属于自己的英歌脸谱。“妙手绘纸鸢”“灯谜派对”“敬你一杯工夫茶”……参与者们穿梭在各个展区,在感受潮汕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集章换取礼物,为本次活动留下纪念。

“当树叶遇到化石,竟然可以这么美!”环保展区中的叶脉化石DIY活动,让参与者们有机会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叶脉化石。在专业指导下,参与者们利用树叶、石膏等材料,精心制作,将树叶的脉络永久地保存在石膏中,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叶脉化石。

而紧接着的环保飞行棋大作战,更是将环保理念与趣味游戏相结合,让参与者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环保知识。“哇,我走到了‘减少塑料使用’的格子,原来我们每天可以这么容易就减少塑料垃圾!”一位小朋友在游戏中惊喜地发现。

游戏中的每个问题和提示都经过了制作人的精心设计,旨在引导参与者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行为。“废品有话说”是环保展区的另一个亮点,“看,我用废弃的塑料瓶做了一个漂亮的花盆!”一位参与者骄傲地展示他的作品。在这里,参与者们被鼓励收集活动现场的可回收物,如塑料瓶、废纸等,并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将这些废弃物转化为有用的手工艺品。“即使是看似无用的废弃物,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和创造,它们也能焕发出新的价值。”

“我找到了海豚和海星!”“原来扇贝不仅可以吃,还有这么多种类呢!”

“海洋生物连连看”“南澳地标在哪里”“海洋贝类我的‘菜’”“‘蟹’逅一下‘贝’”……这些展区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海洋科普体验,参与者们带着对海洋的新认识和对科学的新兴趣,满载而归。

伴随着徐徐海风,这场别开生面的科普嘉年华渐渐落下帷幕。孩子们的笑声、游客们的交谈声、志愿者们的指导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首和谐的科普交响曲。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和快乐,手中的集章卡不仅是他们一下午努力的证明,更是他们心中科普种子生根发芽的见证。“我印象最深的是海洋生物连连看展区。那里能让我把平时在书本上看到的海洋生物和实际的图片对应起来,我觉得很神奇。我以后也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一位小朋友说道,眼神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风奇表示,汕头大学理学院、至诚书院通过这场‘校地共建’‘科普嘉年华’,展现科普服务社会、推动教育发展的责任和担当。从项目策划到项目落地,通过校地联动,共同营造了一个充满智慧和活力的科普氛围,让科学知识走进千家万户,让科学精神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也应该更多地走进基层,在服务社会中增长才干。未来,学校、学院将继续深入推进 “双百行动”落地落实,以“双百行动”助力“百千万工程”见实效,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责任编辑:陈赞亮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