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

广州越秀区建设美丽河湖 织就“水—产—城”共治样板

发布时间:2024-07-09 11:30:04 来源:中国报道

东濠涌治理后两岸景致(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中国报道讯(陈伟赞 编辑陈若欣 报道)古语云:“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交织的河涌自岭南山脉起,如经脉般穿广州城而过,经历了千年岁月,“六脉”几乎已难寻踪迹,只有东濠涌仍日复一日地流淌着,并作为“六脉”之首,见证广州千年的城市格局变迁。东濠涌北起白云山脚下的麓湖、南至珠江,全长4.51公里,贯穿广州中心老城区——越秀区,原属旧广州城的护城河,是仅存的古六脉渠之一。近日,东濠涌入选广州市首批15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近年来,越秀区充分发挥河长制、湖长制优势,坚持系统思维引领共建共治共享。区级河长、湖长巡查指导300余次,带动街、居两级河长累计巡河2.5万次,及时处置问题5400余宗,推动东濠涌、东山湖等辖内河湖蜕变为集安全行洪通道、自然生态廊道、文化休闲漫道和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于一体的多功能生态空间。

以河湖长制为重要抓手形成纵横联动治水格局。从充分发挥河湖长制制度优势、高位推动,到多部门资源共享、协同联动,越秀区始终把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多次研究部署碧道规划建设工作,同时依托河长办平台,将碧道建设融入治水目标年度任务书中,压实各级河湖长、各成员单位责任,以督查促落实,以整改促成效,确保碧道建设任务提质提速完成。区级河湖长切实扛起治水攻坚责任,重要任务亲自部署、关键环节亲自把关、落实情况亲自督查,深入一线“把脉问诊”合流渠箱清污分流、劣V类一级支流除劣攻坚、排水单元达标创建等“正本清源”项目,有效推动解决碧道建设重点难点问题。

以系统治理为有效途径激活多元滨水空间活力。一是提升水安全,盘活水资源。充分发挥东濠涌、东山湖等辖内河湖水体防洪调蓄功能;完善河湖堤防及护岸,满足河涌20年一遇、珠江200年一遇的排涝标准;辅以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配套公共管网工程等项目建设,从源头上不断提升水资源利用率与水安全系数。二是改善水环境,守护水生态。通过原位消解水体淤泥、种植水生植物、放养水下生物等方式,提升水体自净能力,重塑水下生态系统,实现水质跨级提升。贯穿“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充分发挥绿地收集、滞留、净化、渗透雨水四大功能,引导雨水进入绿地,有效降低雨水径流系数。三是串联水景观,构建水空间。全区共建成碧道成31.6公里,并串联滨水公园、口袋公园、景区景点等,打造高品质滨水休闲带,实现还水于民、还岸于民。四是涵养水文化,激活水经济。全国首个城市水专题博物馆——东濠涌博物馆荣获“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通过投放自动售卖机、开设书吧、驿站户外广告投放等方式,构建多样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助力区域经济提档升级。

以全民参与为有益补充共同写好“开门治水”文章。通过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治水的咨询、监督、管理等工作,藉世界水日、世界湿地日、中国水周等节日契机,广泛持久开展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到河湖管护行动中来,推动治水工作从“要我治理”向“我要治理”转变。快推进“志愿治水驿站”主题精品阵地建设,通过民间河长、“河小青”志愿服务行动等方式进一步挖掘志愿力量,擦亮“碧水越秀”品牌,并利用新媒体矩阵提升社会影响力,营造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共管共治的良好社会氛围,有效实现还清于水、还水于民、还绿于岸的美好愿景。

下一步,越秀区将充分发挥生态禀赋,用心用情打造更多惠民利民的都市型滨水生态空间,进一步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提升空间综合利用率、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激活片区多元价值,努力建设秀水安澜、碧波长清、惠及人民的美丽河湖,厚植“山水花城、越秀越美”生态品牌,谱写新时代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治水答卷。(供稿单位: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责任编辑:黄楚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