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供图)
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通讯员林荫)日前,广东省林业局正式印发了《广东省植物迁地保护体系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对接国家植物园体系,构建国家植物园、区域植物园、乡土植物园三个层级为内核的植物迁地保护体系,设定不同的目标定位,体现特色性、差异性、互补性、流动性,推动形成植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结合发展的新格局。
据了解,该体系创新探索,自上而下,以国家战略推动地方植物迁地保护发展,尚属全国首创,为保护多样植物、共建绿美家园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新模式。
着力构建国家、区域、乡土植物园三级体系
《规划》分为建设背景、总体要求、整体布局、主要任务、重点工程、保障措施和总体效益等七大章节,建设期为2024—2035年。《规划》明确,以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引领,全省植物园体系建设分布实施评估准入,到2030年,提升或者新建区域植物园8~15个、乡土植物园40~70个。到2035年,广东省分布80%以上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0%以上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得到有效迁地保护,基本建成以华南国家植物园为核心,区域植物园为支撑,乡土植物园为特色补充的广东省植物迁地保护体系。
(通讯员供图)
《规划》以国家、区域、乡土植物园三级植物迁地保护机构为主体展开,明确准入退出机制、考核机制、奖励机制,制定建设及运营管理指引,力争做到“成熟一个、设立一个”。其中,国家植物园由国家批准设立和主导,在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科普宣教和园林园艺展示等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区域植物园承担区域以及地带性植被的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和研究,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和科普宣教;乡土植物园是贴近公众的一种形式灵活、功能多样的迁地保护机构,旨在收集、保护、展示各种植物,兼具科普宣教、推广乡土植物等功能。
建立“一核引领、三区联动、全域统筹”的空间格局
《规划》立足于广东省植物迁地保护资源状况和面临的机遇挑战,提出要构建“一核引领、三区联动、全域统筹”的植物迁地保护体系空间格局。“一核引领”指珠三角城市群,以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引领构建全省植物迁地保护网络。“三区联动”指粤东地区、粤西地区、粤北地区,覆盖全省主要气候带和植被分区,形成全省植物迁地保护体系的基本框架。“全域统筹”指根据现有基础,并依据准入条件,建设提升一批区域植物园;推动各市县差异化布局建设一批乡土植物园,发挥小、多、匀的特点,拓展多种服务功能,形成“一核三区”协调联动的空间发展格局,让植物迁地保护建设成果惠及大众,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
《规划》聚焦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资源利用、科普宣教、园林园艺等五大核心功能,通过搭建智慧平台和科研平台,推进创新活植物收集迁地保藏体系和迁地保护关键物种栽培繁育体系,凸显以树木园等迁地保护机构作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纽带的综合保护新特色。
实施五大任务、八大重点工程,开创植物保护新篇章
《规划》提出五大主要任务,即构建智慧高效的迁地保护体系、建设创新驱动的科学研究体系、培育多元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建立学科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区域特色的自然教育体系,推动提升植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水平和保护成效,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植物保护新局面。
围绕五大主要任务,《规划》强调要实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区域植物园体系建设、乡土植物园体系建设、智慧管理平台建设、科研支撑平台建设、绿色产业体系培育、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自然教育体系建设等八大重点工程。
(通讯员供图)
据广东省林业局透露,广东省现有本土野生高等植物达6658种,约占全国的1/6;全省已建有植物园、树木园、种质资源库、保护中心、展示园、示范园、示范基地等多种类型的植物迁地保护机构约35个。接下来,广东将结合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全力推动《规划》落地实施,推动迁地保护体系与就地保护体系有机互补,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助力百千万工程和县镇村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新格局,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广东样板,走出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路径,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广东方案。
责任编辑:陈顺盛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