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

广州湛江架起同心桥 齐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4-07-01 08:59:54 来源: 广州日报新花城
“我们覃巴十万乡亲感谢你们的帮助,没有广州的帮扶,没有工作队的倾力付出,就没有覃巴的今天!”不久前,湛江市吴川市覃巴镇党委书记带领镇领导班子一行7人直奔380公里外的广州,专程拜访广州市委政法委等5个单位,此行目的只为当面道一声“感谢!”

三年前,2021年7月9日,由广州市委政法委牵头,协同广州市财政局、广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等5个单位派出5名党员干部组成工作队,进驻湛江市吴川市覃巴镇开展为期三年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

三年来,这一千多个日夜,帮扶工作队强化党建引领,聚焦产业发展、民生实事、公益善事,用心用情用力推动覃巴乡村振兴。三年来,推进三批帮扶资金6099万元98个帮扶项目建设,筹集606万元资金和物资开展帮扶工作,绘就出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

在首批帮扶工作队驻镇帮扶三年期届满之际,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连日来深入探访覃巴镇多个乡村,近距离感受帮扶一线的村容村貌和产业发展情况,探寻广州帮扶力量如何以强党建为抓手,创新工作方法,克服困难挑战,与当地干部群众携手并进,同心谱写振兴新篇章的奋斗故事。

选派“第一书记”助推红色引擎

明媚夏日,走进覃巴镇新村,映入眼帘的是宽阔整洁的乡间绿道,美丽雅致的创意墙绘,一望无际的高标准农田里,机耕路纵横交错,绿树成荫的党建生态公园中,三五村民坐在树荫下乘凉闲话家常,孩童们追逐嬉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派其乐融融、幸福和谐的景象。

今年4月,第一批广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公布,覃巴镇新村赫然在列。去年,新村还入选广东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培育村。然而,昔日的新村却是另一番景象,村道路泞泥不堪、垃圾乱堆乱放,闲置土地、裸砖房随处可见,村民们出门经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群雁高飞头雁领。新村在短短几年内实现华丽“蜕变”的背后,离不开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有力夯实。“新村始终强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凝心聚焦党建+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公共服务等多元模式,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帮扶工作队队长、来自广州市委政法委的陈永冬介绍道。

2021年7月,帮扶工作队初到覃巴镇,无先例可循、无经验可鉴。“坚持党建引领,建设一支过硬团队,是我们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金钥匙。”陈永冬告诉记者,帮扶工作队来到覃巴后成立临时党支部,并牵线5个派驻单位处室党支部与6个村党总支部结成党建共建关系,“我们终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放在和谐乡村建设的突出位置”。

“我们给自己定下的首要任务就是调研,尽快摸清覃巴镇132个自然村的情况”。队长陈永冬回忆道,彼时,正值盛夏酷暑,炎炎夏日下队员们包村走访,有的队员光鞋子就磨破了6双,但大家从没抱怨过想要放弃。最终,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帮扶工作队会同覃巴镇党委政府选定镇域乡村振兴重点村,并选派队里的2名党员干部挂任重点村第一书记,强化党建引领,着力推动重点村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新村,就是覃巴镇选定的乡村振兴重点村之一,由帮扶工作队队员、来自广州市财政局的陈晓鹏担任新村村委会第一书记。

位于覃巴镇东北部的新村,与茂名市电白小良镇康魁岭村接壤,是跨地级市域边界村。“边界村往往插花地较多,容易形成‘三不管’的真空地带,这也是基层治理的一大难点。”第一书记陈晓鹏走访调研发现,康魁岭村村民进出村需借道新村农田中间一条狭窄泥路出入,多年来两村来往交通极为不便。在陈晓鹏的积极协调下,在帮扶工作队的有力推动下,新村和康魁岭建起边界党建联络机制,成立边界村联合党支部,签订边界党建共建协议,共同研究解决边界重大事项和合作问题。如今,一条崭新宽阔的同心路在两村间建成,加快了两村加速融合发展步伐。

为进一步促进边界民生共同改善,帮扶工作队还大力支持新村打造边界党建阵地,建起边界党建主题公园,并利用驻镇帮扶资金为新村建起了占地54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推动两村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共享,不断指导新村拓展边界党建联络机制的内涵。

“我们村虽然是人口大村,但之前连个农贸市场都没有,一到下雨天都没地方买菜,生活不便利,帮扶工作队不仅帮建了农贸市场,还帮我们开展房前屋后的‘四小园’建设,现在村里环境变好了,大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新村村干部容康陈笑着告诉记者,“帮扶工作队为村里办了许多实事好事,不光帮改善村容村貌,还带领大家走上致富道路,以前村里很多土地被抛荒,帮扶工作队来了后,带领村里盘活土地资源,为村民和村集体提高经济效益。”可喜的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新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幅达50%。

“党建+产业”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新村的“蝶变”,仅是帮扶工作队强化党建引领,助力覃巴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在覃巴镇共有132个自然村,如何跑出振兴“加速度”,实现覃巴高质量发展,成为摆在帮扶工作队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哞,哞,哞……”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覃巴镇那梧村的广东梧聚农牧有限公司黄牛养殖基地,只见一头头膘肥体壮的黄牛正津津有味吃着草料,耳畔还传来广播里播放的欢快音乐声。“在喂养时播放音乐,可以使黄牛的心情好,进食愉悦,它们的身体素质也会更佳。”帮扶工作队队员、来自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的唐海荣向记者解释道。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帮扶工作队紧紧抓住党建引领产业振兴这个重要引擎,统筹整合政策、项目、科技、资金、人才等资源,深入推进党建+产业融合。

在帮扶工作队看来,“发展产业,必须立足驻地乡村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群众熟悉擅长的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壮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在覃巴,黄牛养殖历史悠久,大力推动黄牛特色产业发展,无疑是当地乡村振兴的一大抓手。唐海荣介绍,帮扶工作队经过调研发现,在那梧村有家黄牛养殖企业——广东梧聚农牧有限公司,其由一位乡贤返乡创业时成立。通过科技帮扶,帮扶工作队引入科技特派员团队,联动省农科院为黄牛养殖基地引进新牧草品种开展种植示范推广,为后续黄牛养殖规模化发展提供优质饲料保障。值得一提的是,在200万元产业帮扶资金的有力支持下,黄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新的养殖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目前,广东梧聚农牧有限公司黄牛存栏量达2000多头,已经形成集牧草种植、黄牛养殖、屠宰加工、门店销售等一二三产融合的黄牛产业链条。

在全过程赋能发展黄牛养殖的同时,帮扶工作队还协助招引注册资本5000万元的广东健强集团回迁覃巴镇,开展存栏量20000余头的规模化种猪繁育和生猪养殖。今年,广东梧聚农牧有限公司、广东健强集团双双获评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为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链,打造覃巴农业发展新引擎,帮扶工作队还争取到广州市白云区对口协作帮扶资金500万元,引入吴川城发集团融资1100万元,规划在覃巴大榄埇村建设占地5000平方米的冷库和综合农贸市场。目前,该工程已完成项目立项,选址大榄埇村X704县道旁,正紧锣密鼓进行施工招标事宜。

结合当地的土地资源、人口分布、产业基础等情况,帮扶工作队立足各村资源禀赋,设立10个产业发展基地,形成以对面坡村砂糖桔种植基地为龙头,马路村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新村广藿香粮药轮作示范基地、十九香丝苗米种植基地、那碌番薯种植基地等为代表的村级产业发展格局。

为让覃巴特产“出圈”,帮扶工作队还助力打造吴川首个镇域区域公共品牌——“覃农巴礼”,将覃巴丝苗米、梧聚黄牛肉酱、湛杨海鸭蛋等17家企业共5类20多种产品纳入“覃农巴礼”品牌体系,让农民搭上“覃农巴礼”快车,为本地特色农产品插上品牌的翅膀,唱响区域特色公共品牌。去年,“覃农巴礼”特色农产品参展第31届广州博览会,受到极大关注。

党建惠民生服务零距离

美好生活,离不开越来越鼓的“钱袋子”。保障和增进民生福祉,让村民生活得更美好,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资金上有困难,找超哥准没错。”在覃巴镇,村民们口中流传着这样一句佳话。“超哥”指的就是王彦超,他是2021年广东省农行派驻覃巴镇的金融助理,也是一名帮扶工作队队员。三年来,王彦超走村入户,倾力帮助村民解决资金上的问题。

“感谢超哥,多亏了你帮我申请到贷款买到大船,现在我的收入比以前翻了两番!”近日,记者陪同王彦超开展回访工作时,覃巴镇吉兆村渔民谭振海远远地上前握手相迎,嘴里不断说着感谢。

“你看,这就是在超哥的帮忙下,我买的大船!”谭振海指着停靠在海岸边的一艘绿色大渔船,一脸激动地向记者介绍道。原本,谭振海只有两艘小渔船,捕鱼量不多,多年来都希望买艘大渔船出远海捕捞,但苦于资金不够,也没有抵押物,只能作罢。在走访中,王彦超了解到谭振海的愿望后,仅仅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成功帮他申请到8万元惠农贷款。

“很感谢超哥,买大渔船原本是奢望,没想到竟然这么快就能实现。”谭振海告诉记者,以往靠小船捕鱼年收入5万元左右,现在有了大船,年收入增长到20万元,“现在一家大小生活没压力了,贷款还有几个月就还清了。”谈到未来的生活,谭振海一脸笑意。

谭振海的事例并非个例,这只是帮扶工作队发挥金融力量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农户走上致富路的众多案例之一。三年来,帮扶工作队充分发挥金融活水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持作用,共为92名农户发放1801万元惠农信用贷款。

“办好民生实事,是我们始终践行的理念。”队长陈永冬介绍,三年来,帮扶工作队充分推动基层党组织在“促发展、惠民生、强治理”上发挥积极作用,坚持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放在帮扶工作首位,共推进68个基础设施帮扶项目建设,筹集215万元资金和物资开展教育帮扶19次,为覃巴24所中小学捐赠教学用品,发放教育帮扶补贴55.54万元672人,助力80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为全镇5200多名小学生开展视力义诊活动等。

行走在覃巴镇的乡村田野间,“广湛同心”的标语随处可见。同心楼、同心路、同心广场……一处处代表着广湛同心的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见证着三年来广湛携手共绘乡村振兴画卷的点滴实践。虽然首批帮扶工作队即将届满轮换,但广湛同心奋斗的美好故事还在续写,在党建红的引领下,覃巴明天必定会更加美好。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章程

 

责任编辑:陈赞亮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