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广东:强化土地要素保障 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发布时间:2024-06-24 10:13:07 来源:中国报道

佛山市南海区金沙湿地综合整治项目通过低效建设用地腾退,全面推进复垦复绿。(通讯员供图)

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通讯员李璐 周可 罗诗岚)2024年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活动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今年以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纵深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全省主动谋划、积极协调,做好土地要素保障,精准配置资源;推行“田长制”,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以“项目为王“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扩面提质等,全力做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向存量要增量,向增量要质量

打造节约集约用地“广东模式”

广东作为经济大省,以全国1.9%的土地面积承载着全国8.9%的人口和10.9%的经济总量,用地“瓶颈”凸显,向存量要增量,向增量要质量,已成为土地利用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广东持续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大力推进“节地提质”攻坚行动,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有序推进珠三角9市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积极探索"工改工"路径,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制造业发展开拓用地空间,努力打造节约集约用地“广东模式”。

广东持续推进“节地提质”专项行动。根据《广东省“节地提质”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广东积极推动用地监管从末端治理向前端管控转变、标准规范从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存量盘活从处置为主向疏堵结合转变、政策措施从单元分散向系统集成转变,全力实现“节地提质”,为推进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方面,坚持总量控制,加快消化存量,有效遏制增量;另一方面,坚持分类管理,提高配置效率,提升亩均效益。2023年以来,全省累计处置批而未供土地47.21万亩、处置闲置土地4.6万亩,完成“三旧”改造2.96万亩,完成增减挂钩项目拆旧验收0.67万亩,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广东以城中村和低效工业用地改造为重点,正有序推进珠三角 9 市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2023年9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的通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惠州被列为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目前,试点城市已按要求制定了试点实施方案。

作为超大特大城市之一,广州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探索建立可复制推广的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体系和制度机制,为促进城乡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土地制度保障。

4月18日,广州开发区、广州市黄埔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房票安置活动正式启动,黄埔区发出全国首张“依法征收、净地出让”城中村改造新模式项目房票。该房票政策有三大亮点:一是为村民安置提供多选项,满足村民多元化、差异化的回迁需求;二是为房地产市场注入活力,打通安置房到商品房的要素流通渠道,实现多方共赢;三是为保障房建设及产业发展腾出空间。据介绍,引入房票安置政策,可进一步满足其周边的湾区半导体产业园、国际生物医药价值创新园高端人才及产业工人的住房需求,实现产城融合、交通便利、职住平衡。

制造业重镇佛山市,聚焦增强土地资源要素支撑保障水平,增加建设用地有效供给,提高利用存量用地的比重,降低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保障能力。

在开发强度超过50%的佛山顺德,当地出台的《工业上楼十条措施》,让“上下楼”成为“上下游”。目前,顺德有104个工业园区,建筑面积达2440万㎡,超5000家工业企业在园区形成产业集聚。位于陈村的中集智城总建筑面积约59万㎡,打造产城人深度融合的国际智能产业社区,已吸引了广深莞等地100余家企业进驻。在北滘,集成科创园建筑面积达61万㎡,其凭借高标准厂房设计、完善的配套运营服务和企业孵化,吸引众多企业“扎堆”入驻。

广东积极探索“工改工”路径,通过对低效工业用地进行升级改造,解决土地资源紧缺与产业发展需求大的突出矛盾。一是聚焦完善产业管理体系,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二是通过完善政策配套机制,优化营商育商环境;三是通过建立健全投融资体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四是加强统筹领导,凝聚“工改工”发展合力。

5月27日,中山市莎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装配式卫生间产品生产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封顶。该项目是中山市首宗企业保留建筑物、完善用地手续的“工改工”项目,探索“留改并举+整体出让”模式,帮助部分企业破解了用地手续不全且地块已有上盖建筑物的难题。该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将打造成涵盖产品研发、新材料新工艺运用、智能制造等的“金莎丽卫浴工业园”,建成后预计亩均产值将有所增加,有望为中山市带来5.5亿元的年产值和2700万元的年税收。

下一步,广东将持续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积极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送训下乡、送训到田,耕地保护书写优“粮”答卷

近年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上持续多点发力,连续三年实现了耕地净流入。

今年以来,广东全面推行田长制,完善“人防+技防”的耕地网格化监测监管体系,实现从被动保护向主动防御的转变。3月底,广东省田长制耕地网格划定工作圆满完成,全省耕地网格和田长信息均已上线田长制信息化系统平台,省、市、县、镇、村五级田长和网格田长“5+1”监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全省131个县区(含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均已完成网格划定,共划定网格约8万个,实现全省2859万亩耕地全覆盖,共设定各级田长约11万名(含8万名网格田长),累计巡田达150万公里。

“田长制”在基层逐步落地生根。广东厅通过多部门联动方式,横向协同、上下发力,以“田长+N”模式走进粤东、粤西、粤北和珠三角地区,深入乡镇、村社开展“田长制”等耕地保护政策宣传解读和技术培训28场次,覆盖21个地级市、102县(市、区)、1422个乡镇(街道)和21370个行政村(社区),参训总人数约30240人。

“耕地保护图”、积分制激励、有奖举报……广东各地基层也在不断涌现出各具特色的优“粮”做法。阳江市阳西县率先开展网格数据优化工作,提高巡田准确率。中山市实行“带图进村”,给每个基层田长制作简单易懂的耕地保护网格图。广州市增城区开展“万人巡田”活动,建立“检察长+田长”机制,实现耕地网格化管理。茂名市建设“智慧耕保”监管系统,利用铁塔安装高空探头,为耕地保护装上“千里眼”。梅州市全面推行镇、村双田长巡田模式,共同推动经营权流转,解决耕地经营分散化等问题……

日前,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耕地保护专项规划(2021-2035年)》,统筹山尾田头等连片整治潜力资源,建立全省耕地集中整治区数据库,划定了12个省级、21个市级和131个县级耕地集中整治示范区,并明确了2025年、2027年和2035年农用地整理和耕地连片度提升目标。

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广东厅积极推进河源东源“林耕置换”,韶关南雄“多田套合”,广州南沙、佛山南海和茂名高州“政策叠加”等耕地集中整治试点,以点带面,打造集中连片耕地,为后续置换零星、破碎耕地,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奠定基础。目前,第一批耕地集中连片整治试点已陆续启动建设。投资近1.8亿的河源市东源县顺天镇耕地集中整治区开工建设,吹响全省“万亩方”耕地集中整治示范区建设冲锋号。

全域整治扩面提质 为“百千万工程”腾出发展空间

近年来,广东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重要抓手,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全区域规划、全要素统筹、全周期发力、全链条管控、全员动员参与”为理念方法,开展系列政策引导与实施行动,以土地要素创新性配置支撑培育新质生产力,致力破解“百千万工程”中“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筹、人往哪里聚”的关键性问题,努力构建“良田连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的土地保护利用新格局。

走进广东各地乡镇村,总能邂逅“美丽乡村新图景”:在广州从化鳌头镇万亩良田示范项目基地,连绵的稻田一眼望不到尽头,项目通过整治实现了从抛荒地到“万亩良田”的巨变;佛山南海运用“地券、房券、绿券”,解决用地空间腾挪问题,有效重塑城乡区域发展新格局。

在南粤这片热土上,正上演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带来的生动实践。

一直以来,广东以“落规划、腾空间、增耕地、优生态、强活力”为主要内容,破解部分地区空间布局无序化、耕地碎片化、土地利用低效化、生态功能退化等“四化”问题,深入探索具有广东特色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

自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以来,全省42个国家级和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方案。

位于粤东北山区的梅州市蕉岭县,曾面临着耕地碎片化、经营分散化、收益低效化等发展难题,急需综合性整治手段进行破题。

2021年1月,梅州市蕉岭县新铺镇入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以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作为国家级试点的新铺镇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乘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东风,新铺镇围绕建设“千年古镇•秀美新铺•稻香画廊”的目标,试点谋划涵盖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乡村风貌提升、产业引入、其他建设项目等6大类型共43个子项目。

以规划为引领,新铺镇深化农村“三块地”(承包地、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集成改革,探索调田、汇田、增田、聚田的“四田”模式推动耕地集聚保护和提质增效,新铺镇已连片集约流转耕地约6300亩,农田实现规模化经营面积约5500亩,引进“新农人”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及市县企业8家。

目前,全省42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已完成投资567亿元,已完成农用地整理6.0万亩,建设用地整理4.7万亩,生态保护修复面积38.9万亩。

为加快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今年,广东印发实施《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扩面提质的通知》,扩大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范围,以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典型镇为重点,推动整治扩面取得新成效。

在省层面正在加速推进政策供给的基础上,全省各地纷纷擂响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战鼓,各地市、县也正在探索推出一批管用、好用、实用的“土政策”。

江门市鹤山市鹤城镇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客侨文化、非遗传统等资源禀赋,充分激活“山水林田要素富集、文化资源底蕴深厚、农业产业特色明显”的资源优势,在资源集聚区以经营的理念打造魅力鹤城、鹤起昆仑、客家食品产业园、非遗花生、古道万和、水美五星、绿美大坝、客乡田心、糖果小镇九大资产包单元,通过全域低效用地整治为资产包单元定向输入空间保障要素,让“看得见”的“资源”变成“摸得着”的“资产”。

韶关市始兴县顿岗镇通过“一盘棋谋划、一张图规划、一体化实施、一站式运管”的模式,整出空间、整出指标、整出效益,形成“良田连片田园美丽·村庄集中乡村和美·生态优美绿色发展·数字赋能产业高效·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的整治成果,实现城乡双向奔赴融合。

空间“活”了,产业“旺”了,全域土地整治激活了乡村发展的一池春水,为“百千万工程”腾出发展空间。

当前,广东以“项目为王”,在42个试点基础上,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扩面提质”。“今年以来,已收到全省各地新申报项目149个,其中2024年计划完成投资额超1600亿元。”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将继续坚持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实现储备一批、实施一批、建成一批优质项目,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责任编辑:陈顺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