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商会

聚焦大湾区互联互通打造一体化交通网络

发布时间:2019-03-21 16:44:30 来源:惠州日报

原标题:聚焦大湾区互联互通打造一体化交通网络 如何打造一流的交通环境?惠州市交通部门率先走出去到深圳“取经”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第四次会议提出,一流城市必须创造一流的环境。打造一流的交通环境,这是开放城市的硬实力,要以“对外大连通、对内大循环”的思路畅通城市动脉,把交通体系建设得更加方便快捷、更加四通八达。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推进实施的背景下,惠州如何打造一流的交通环境,从而加快融入大湾区建设?日前,市交通运输局成立调研组到深圳“取经”,学习深圳在交通体制机制、目标战略、设施规划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为惠州建设大交通体系和打造一体化交通网络开拓思路、提供参考。

“建设一流城市要找准力点,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才能发现惠州的短板,才能学习一流、对标一流、赶超一流。”调研组表示,深圳的成功经验值得惠州学习借鉴,建议在建立大交通管理体制、完善顶层设计等方面发力,建设互联互通的湾区一体化交通网络,打造高品质交通服务体系。

深圳亮点

超前统筹规划 提升管理效能

目前,深圳已初步建成海陆空铁齐全、资源配置集约、辐射国际国内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009年以来,深圳充分借鉴国内外中心城市的先进经验,在国内率先进行一体化大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由交通部门统一负责全市交通运输规划、建设、管理、执法,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一城一交”一体化大交通管理体制。

市交通运输局调研组认为,在制定发展规划方面,深圳一直具有前瞻性,注重超前统筹规划。上世纪90年代初,深圳市委、市政府就确定了“双港齐飞”的发展战略,并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推动“双港”发展。去年,深圳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574万标准箱,排名全球集装箱港口第四,深圳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493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22万吨,排名全国第五,助力深圳成为珠三角最重要的贸易门户和国际门户枢纽。

在规划深圳机场时,深圳不仅高标准规划机场内场建设,更对机场周边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空港产业园等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将深圳机场打造成为集海运、铁路、地铁、出租、公交、巴士等一系列对内、对外交通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交通枢纽。

在超前规划的基础上,深圳加强对交通行业的科学管理,设置“决策层+执行层”垂直链条模式的行政管理实施架构,实现全市动态交通、静态交通智能化、规范化管理。建立了交通综治项目快速实施流程,大大加快项目前期审批速度,并通过成立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等科技手段和制度创新,提高管理效能和行业监管实效。

#p#副标题#e#

惠州现状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大湾区东岸枢纽城市不相适应

当前,惠州正在全力建设国内一流城市,交通、产业、空间是城市发展的三大核心要素。

从交通来看,惠州区位优势明显,处于深莞惠(3+2)经济圈的地理中心,也是珠三角地区沟通南北、辐射东西的重要枢纽,是全国为数不多兼具高铁、机场、海港、城轨的城市,“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从产业来看,惠州正在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生命健康产业。从城市空间来看,形成了惠城-仲恺、惠阳-大亚湾等相对集中、规模较大的城市组团。

调研组认为,尽管发展基础较好,但对标一流城市,惠州城市交通运输发展仍存在不足之处。

与深圳相比,惠州市机制体制缺乏横向、纵向统筹管理。一方面,各种交通方式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各自成网,交通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另一方面,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等职能分散在不同部门,存在职能交叉、权责不对等现象,交通管理效能不高。

近年来,深圳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持续创造历史最好水平,一大批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提前完工。相比之下,惠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大,全市高快速路网体系有待完善,市中心区路网密度较低,组团间通道不足、过江通道少、通道能力低,片区联系不便。

调研组指出,惠州市虽然已通车厦深铁路和莞惠城轨,广汕、赣深等高速铁路已启动建设,但城市轨道交通仍处于规划阶段,轨道交通无法成网,且未接入京九、京广等国家高速铁路干线网络。为此,惠州市仍需持续推进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运输服务供给效率和运输服务供给品质。

对策建议

建立一体化大交通管理体制

地处珠三角东岸腹地的惠州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只有加快自身建设和发展,才能在竞争中赢得先机。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调研组成员认为,通过实施交通大部制改革,深圳交通部门理顺了城市发展与交通建设的关系,实现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有机衔接,构建了一体化的城市交通运行承载网络,交通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借鉴深圳的先进经验,惠州应尽快建立一体化大交通管理体制。”

调研组建议,一要整合管理职能,将海、陆、空、铁和城市交通等各种交通方式和组成要素的管理职能,进行一体化整合,归口交通主管部门。二要完善分工协调运作机制,强化交通主管部门在综合交通体系管理上的主导地位,构建交通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间分工协作机制,杜绝部门间职责交叉、权责不对等的问题。三要构建完善的内部运作机制,在交通主管组织部门分设不同机构,行使决策权、执行权,并按照“重心下沉、服务前移”的原则,在基层设置交通管理所,实现交通更好服务基层。

#p#副标题#e#

以交通带动产业 以产业带动新城

交通对城市空间组织、产业发展布局具有决定性作用。近年来,深圳通过构建轨道、道路、机场、港口一体化的交通运输网络,较好地带动了产业发展和吸引人才聚集。

目前,惠州市交通规划存在被动适应交通需求增长,没有提前、系统地考虑城市空间结构拓展和产业发展需要的问题,导致城市骨架路网布局不合理、快速路系统缺失,使得核心区的辐射作用体现不够明显,外围组团与核心区、产业区联系松散。

调研组认为,惠州市要抓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打破行业管理和行政管理壁垒,以“交通带动产业、产业带动新城”的理念,以适度超前的眼光,开展新一轮交通规划,建立交通、产业和城市空间三者高度协同、相互融洽的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体系,助推教育、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向惠州集聚。

结合惠州市产业发展布局和城市空间组织,调研组建议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利用“交通+产业”走廊虹吸深圳东拓外移产业带、广州东进产业带和广莞深创新经济带产业资源。同时加大高快速公路、轨道交通等高快速网络规划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四通八达”“对外大连通、对内大循环”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从而带动辐射沿线产业区发展,并为惠州拓展新的城市发展空间。

建设与大湾区东岸枢纽城市相适应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

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未来大湾区城市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

调研组认为,惠州市应全力推进机场、港口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打通与粤港澳大湾区及“3+2”经济区各城市中心的快速通道,构建网络化、多样化交通运输体系。

去年,惠州机场以188万人次的旅客吞吐量排名第67名,比上一年提升20个名次,96.4%的同比增速更是在全国百万级机场中名列第二。调研组建议,在深圳机场空域资源紧张、产能不足的情况下,惠州市应立足珠江东岸干线机场定位,加快惠州机场规划建设,加快异地候机楼建设,逐步开通腹地城市机场直通快线。以惠州机场为中心,提前规划惠州市综合交通枢纽,以实现航空、高铁、城轨、高速公路及公交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无缝衔接,推动空港经济区建设。

调研组建议,加强惠州港与深圳港的分工合作,共建错位发展,进而协同广州港、香港港合作共赢的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共同构建亚太地区国际物流中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能源、大宗物资的集散基地。

“要以共建世界级湾区城市群为目标,建设互联互通的一体化交通网络。”调研组成员指出,在加快赣深高铁和广汕客专建设的基础上,惠州市要协同推进惠州至深圳的高铁、轨道项目的规划工作,围绕实现与周边地市1小时快速通达目标,加密南联深圳通香港,西接广州、东莞通粤西,东连河源、汕尾通福建,北接韶关通江西、湖南等的高快速通道。

目前惠州城市发展进入了空间扩展加速期,随着深惠同城化、广惠联系紧密及城市各组团的发展,中心区对外出行需求剧增。为此,调研组建议,要加快推进“两环八射”快速进出城路网体系建设,强化中心区对外快速交通联系,同时衔接各组团重大交通枢纽,会同高速公路、国省道等公路网络,保障中心区内外交通快速转换,不断提高城市路网整体运行效率。

“内河航运作为交通运输主要方式之一,在煤、矿等大宗货物、重大件货物运输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低运输成本优势。”调研组成员指出,随着惠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宗货物物流需求日益增长,要大力挖掘内河潜力、发展江河水运,推动运输资源合理调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p#副标题#e#

打造高品质交通出行环境

在深圳市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的参观给调研组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据介绍,该中心汇集了深圳全市民航、铁路、公路、水运、公交、轨道、出租车、深圳通等上百项交通运输行业动态运营信息数据,通过分析数据成果,辅助管理决策,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重点交通项目建设管理等问题。

“通过组织实施治理交通拥堵组合拳,深圳在小汽车密度全国第一的情况下,实现了早晚高峰交通状况好于北上广等城市。”调研组成员认为,惠州市要加快TOCC(综合交通网络运行协调与应急调度中心)建设运行,实现全市交通运行实时监测、综合交通协调调度、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行业管理精细覆盖、公众出行主动服务、交通运输辅助决策。

“发展交通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交通环境,提升城市吸引力和市民幸福感。”调研组成员建议,惠州市要打造高品质交通出行环境,把道路交通作为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载体,加强交通精细化设计,使道路交通更好地展现城市魅力、城市文化和发展活力,为市民生活、交往创造宜人的空间,提高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

在此基础上,惠州市要大力推进交通枢纽、公交场站、公交专用道等设施建设,打造现代综合客运枢纽。探索开行定制公交、水上巴士等交通产品,研究并推进现代有轨电车、跨座式单轨等新型中运量轨道公交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加快立体停车场等公共停车规划建设,解决停车位“一位难求”问题。

调研组还建议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落实政策引导和扶持,完善配套充电设施建设,尽快全面实现公交车电动化,新增巡游出租车和接入平台的网约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完善城市绿色出行交通网络,发展社区公交、支线小公交,构筑微循环公交系统。

本报记者戴 建 通讯员钟慧绮

短评

动起来走出去,对标先进学习取经

新春新气象,贵在动起来。春节后上班第一周,市交通运输局成立调研组前往深圳调研学习,就如何建设国内一流综合交通体系提出不少思路和对策建议。

建设一流城市是一项复杂工程,必须要有一流的本领,而练就一流本领最直接有效途径就是向先进学习取经,提升自我。在惠州竞逐一流的时代热潮中,不等待、不懈怠、不迟疑,热起来、动起来,主动对标先进找差距,积极走出去学习取经,补齐短板融合提升,市交通运输局无疑为全市各部门作出了表率、树立了榜样。

动起来走出去,对标先进学习取经,就要打破自我小格局,提高站位、放宽眼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部门工作不应在小格局里打转转,更不应“吃老本”待在舒适区,满足于习惯思维、传统做法,常规性、应付式地完成工作,而是要始终对准创建国内一流城市宏伟目标,主动担起职责,衔枚疾进,聚焦工作目标和自身差距,动起来,干起来,走出去开阔眼界,在学习先进中找到更多思路、更好方法,推动工作出新成效、上新台阶。

动起来走出去,对标先进学习取经,就要真抓实干、实干求成,充分结合“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狠抓落实,确保不白走一趟,让“一流真经”、先进经验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惠州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大学习、深调研,向先进看齐取经,最终都是为了拿出实招新招真落实、为了惠州更好地“快起来”,为建设国内一流城市添砖加瓦。

上下同欲者胜。建设国内一流城市是一项宏伟工程,当下正是书写荣耀、见证担当之时!需要全市上下同心聚焦发力,以非凡意志和干劲奋舟击楫,不断取得实效。各级各部门以担当作为的使命感和快人一步的迫切感,有目标有计划地动起来、走出去,进一步掀起“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热潮,在对标一流的交流学习中取得真经、谋得高招,在争创一流中解放思想、提升本领、“燃烧”自我,惠州“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核心竞争力必然早日生成,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美好蓝图必将早日变成现实。(凌保康)

供稿:惠州日报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