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飞鸿论局 | 发力中试跨越创新“死亡之谷”
从“书架”上的技术到“货架”上的产品,这中间存在着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品市场的一段空白地带。因为需要反复验证和大量资金投入,这段空白地带也被形象地称为“达尔文死海”,成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死亡之谷”,让数不清的科创企业折戟。
如何跨越“达尔文死海”?“中试”被寄予厚望——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化布局,推进共性技术平台、中试验证平台的建设。如今,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以及江苏、河北、湖北等多省地市,都把中试写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大旗。
何为中试?其实中试是“中间试验”的简称,即中间阶段的试验。就是产品正式投产前的试验,是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较小规模试验。
假设一个企业要开发新项目,基本上要进行三步走:第一步要进行试验室试验;第二步是中试生产,一般包括小量中试、放量中试和小批量中试三个阶段。“小试”是根据试验室效果进行放大,“中试”是根据小试结果继续放大。中试成功后,产品才应进入第三步的量产。如果说基础研究是从0到1,那么中试就是从1到100的关键一环。
佛山也决心逐鹿中试这片助力科技成果转化的竞技场。上周,佛山召开中试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打造“概念验证之都、小试中试天堂”的城市新标识。
佛山市中试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春摄)
这是佛山以创新发展为指挥棒,立起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又一枚风向标。佛山要通过发展中试产业,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产业孵化力、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最终打通创新的“变现”之道。
科技成果为什么要进行中试?其目的就是模拟实际生产环境,以较小规模的生产来预测和解决可能在大规模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产品投产的成功率。否则科研与产业“两张皮”,不成熟的科技成果正式投产后很可能造成废品率居高不下,最终把问题抛给客户和市场。而一旦企业研发人员把生产线当成解决问题的实验室,其经济损失将不可估量。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调研显示,科技成果经过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可达80%;反之未经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只有30%。
从根本上说,中试就是提供给创新者一个更小风险试错的底气、更小成本试错的机会。
当前的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但创新周期长、不确定性大、失败率高。勇闯创新“无人区”,需要不断去伪存真、探索验证,伴随着的是不可预知的困难和风险。
因此有人说:创新,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如何在创新中将出错造成的损失最小化,才是解决不愿创新、不敢创新等问题的关键。
佛山作为全国知名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已经形成了“三五成群、十有八九”的产业格局,并成功跃升为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万亿的全国工业“第四城”。但科技创新能力滞后于产业发展的短板,已成为佛山培育新质生产力路上最大的桎梏和短板。
仙湖实验室。(资料图片)
在创新链上游,佛山基础研究能力不足,而且伴有很多专利都躺在实验室、锁在抽屉里的情况,转化率偏低;在下游,经济下行的压力、创新的高风险导致企业不敢轻易投入上马。
中试平台面向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提供中试产业全链条服务,可以在创新链、产业链中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向上,链接高校、院所等科创资源,向下,匹配企业、园区等应用场景,孵化出新产品、新企业、新动能。
迈向工业4万亿,佛山的未来,迫切需要一场脱胎换骨的升级,需要构建新的发展动力系统,再造发展新优势。产业向上向新呼声不断,已经成为各界共识。尤其是对佛山广大对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而言,寻求于开放公共的中试平台“借鸡生蛋”,更符合成本效益。
佛山需要中试催动科技与产业融合聚变,应用场景丰富、创新需求旺盛;中试也需要佛山广阔的市场,实现产业化、市场化。这样双向匹配的基因,共同造就着一场同频共振。
目前我国中试平台主要分布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以及江苏、河北、湖北等省,集中在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信息技术、光学产业等领域。
分析这些中试产业集聚城市,可发现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是科技创新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拥有众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创新型企业,集聚了大量的科技人才和创新资源;另一类如广州、湖北、江苏等地则是我国重要的产业集聚区,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大量制造型企业,可以加速新技术、新产品的产业化过程。
佛山显然属于后者。那么在角逐中试产业赛道中,佛山的“打法”是什么?如何在你追我赶的城市竞争中,打造成“概念验证之都、小试中试天堂”?
从这次大会公布的消息来看,佛山发展中试产业至少做到了“三个注重”:
佛山人向来务实,不务虚。中试产业发展同样注重“实用”。市委书记郑轲明确指出,“聚焦产业发展所需,高水平打造实用型中试平台”。
所谓实用型中试平台,是围绕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未来产业培育,如围绕人工智能、超材料、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支持佛山正在打造的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建设等,打造国家级、省级中试平台。
季华实验室印刷式OLED显示装备中试平台。
产业生态是一个产业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空气。越良好的产业生态,产业越能蓬勃发展。佛山同时高度注重生态,在中试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正式对外公布并解读了《关于加快发展中试产业的意见》。
该意见既真金白银建立奖补机制、探索发放中试服务券降低企业成本、对中试平台进行贷款贴息、支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也从强化中试服务支撑能力、提升科技成果吸纳转化能力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举措,构建“中试+研发+孵化+基金+应用场景”的中试产业生态,系统重塑中试产业全过程创新生产链,营造更友好的发展生态。
中试平台的活力在于开放。因为中试装置的通用性较差,只有同类工艺技术才能共用中试装置,因此围绕产业设置中试平台是普遍现象。
瞄准于此,佛山发展中试产业注重开放,专门组建佛山中试服务联盟。试图打破政府部门、高校院所、创新平台、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鼓励企业自建的中试平台向社会开放,用市场化方式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服务。
中试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产业,在佛山破壁孵化中,搭就了创新能力提升的“青云梯”。
佛山的中试产业并非“无中生有”。多年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龙头企业和研发机构,陆续在佛山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中试平台,佛山已建有概念验证中心、小试中试平台逾100家。当下,佛山的目标是到2030年梯次建设具有公共服务能力的中试平台超200家,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试产业高地。其雄心壮志,有目共睹。
但我们也发现,中试产业发展仍遭遇现实困境。
最突出的是,相比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在我国,中试能力建设较晚,在很多行业,高水平的中试平台建设明显滞后于产业发展。这主要源于,目前社会各界对中试提升产品品质的作用认识还不够。有关数据统计,在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仅有37.3%开展了研究与试验活动,仍有大量中小企业不够重视中试验证,也没有建设中试平台的能力。
长此以往,中试平台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已有的一些中试平台无法在市场机制下形成良性循环,停留在“有一单干一单”的状态。也因此,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中试平台还比较缺乏,中试技术服务的覆盖面不够广泛,无法全面支持产业的发展。
今年以来,“中试”一词热度持续攀升。但发展一个产业,不能盲目跟风、扎堆上马,而是一个系统工作。
机器人中试平台可对多种行业高端复杂应用场景开展中试测试。(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倪玉洁摄)
发展高水平中试平台,首先要提高企业对中试作用的广泛认识,分行业、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培训。否则,没有市场需求,一切产业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北京就有一个实际案例,此前预计可运用于酒糟的干化处理技术,在中试平台发现其也能用于褐煤、油泥的干燥处理,且先行一步完成商业化应用。可见,中试平台除了修正技术参数,降低成果转化的技术风险、生产风险,提高工艺和设备匹配度和生产效率,还能进一步论证该成果的技术、安全、环保等可行性及其商业合理性,对企业发展百利无害。
与此同时,中试产业资金投入大,如何为中试产业提供合适的投融资服务?佛山如何引育有关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为中试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都是摆在面前的必答题。
挑战即是机会,危机就是转机。当下的佛山,已经对中试产业的发展勾勒了美好愿景。
不仅仅是满足佛山本土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更长远来看,寄望能凭借工业门类齐全、制造业规模性集群性明显等优势,借中试产业作为桥头堡,跳出佛山,吸引更多来自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全球的科技创新成果进入佛山落地转化,加快变成现实生产力。
未来的佛山,必将是一片让创新者更勇敢的沃土,一座创新更迭更频繁、动能更澎湃的创新之城。(供稿: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评论员黄碧云)
责任编辑:陈伟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