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卫健

健康常识|春季是食用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 路边蘑菇别乱采!

发布时间:2019-03-21 11:20:05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黄楚芳 通讯员 莞萱萱 报道)据东莞市卫生健康局消息,春季,气候潮湿,雨水充沛,适合菌类生长,“毒蘑菇”也开始四处作妖。市卫生健康局为你解读这种看起来“很无害”的诱惑有多可怕。

【中毒高发季】

春季是食用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

时下正值春季,东莞市气温回升、气候潮湿、雨水充沛,菌类生长迅速,是菇类生长的适宜季节。由于一些野生蘑菇中的毒蘑菇与食用菇外形相似,难于区别,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

毒蘑菇毒性非常强,中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凶险,且无特效疗法,死亡率极高。随便翻看新闻,就能看到报端网端每年均有误采误食毒蘑菇造成中毒死亡的案例,教训极为惨痛。

中毒后无特殊疗法死亡率极高

毒蘑菇中毒的类型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按中毒的症状分为胃肠类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和光过敏性皮炎型等6个类型。

●胃肠炎型是最常见的中毒类型。中毒潜伏期较短,一般多在食后10分钟~6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急性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或伴有头昏、头痛、全身乏力。

●神经精神型反应的毒素有多种,有些毒素可引起类似吸毒的致幻作用。此类症状可在发病过程中交替出现,或仅有部分反应,有的病人还可伴有胃肠炎症状。还有些牛肝菌类毒菌可引起“小人国幻视症”,个别病例病程长达1-3月,易被误诊为急性精神分裂症。

●溶血型:含这类毒素的毒蘑菇中毒潜伏期比较长,一般在食后6~12小时发病。除了有恶心呕吐、腹痛或头痛、烦燥不安等病症外,可在一、两天内由于毒素大量破坏红血球而迅速出现溶血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肝及脾脏肿大等。有时在溶血后可引起肾脏损害,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甚至继发尿毒症等危重症状。严重者脉弱、抽搐、幻觉及嗜睡,可能因肝脏、肾脏严重受损及心力衰竭而导致死亡。

●肝脏损害型是引起毒蘑菇中毒死亡的主要类型,白毒伞中毒就属于这一类型。毒素主要为毒伞肽类和毒肽类。毒伞肽的致死量低于0.1毫克/公斤体重,而毒肽则为2毫克/公斤体重。所以一个约50克的白毒伞菌体足以毒死一个成年人(2000年广州市发生的白毒伞中毒事件中,平均每个患者食用了近250克,已大大超过的一般的致死量)。另外,毒伞肽易溶于水,往往喝汤者比不喝汤者中毒严重。在新鲜的毒蘑菇中其毒素含量甚高。这些毒素对人体内肝、肾、血管内壁细胞、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其他组织细胞的损害极为严重,最终因造成人体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死亡率高达90-100%。

●呼吸与循环衰竭型:这毒蘑菇中毒主要引起呼吸与循环衰竭病症。以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呼吸麻痹为主,瞳孔稍散大,但无昏迷,无副交感神经兴奋样症状,也无黄疸、肝大,肝功能检查一般正常。有的病人初发时有呕吐或腹痛,头晕或全身酸痛、发麻、抽搐等。其毒素不详,潜伏期20分钟至1小时,最长达24小时,此型死亡率高,应注意早期治疗。

●光过敏性皮炎型:其毒素为光过敏感物质卟啉(porphyrins)类。当毒素经过消化道被吸收,进入体内后可使人体细胞对日光敏感性增高,凡日光照射部位均出现皮炎,如红肿、火烤样发烧及针刺般疼痛。潜伏期较长,一般在食后1-2天发病。另外,有的病人还出现轻度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病症。

#p#副标题#e#

【误食毒蘑菇的原因】

误食与食用菌相似的种类

由于许多毒蘑菇和食用菌的宏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甚至非常相似,而且至今还没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鉴别方法,有时连专家也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才能准确辨别,因而一般人就很容易会误食毒蘑菇中毒了。近年来在广东发生的多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的患者,大多数都说是以前曾吃过“同样”的蘑菇而不会中毒。事实上它们是不同的种类。

野生食用菌中混杂了有毒的种类

在广东,引起严重的毒蘑菇中毒事故的多为野外采集误食所致,但也有食用了购买的干野生菌或到野生菌经营餐馆就餐后引起不适的例子。引起后两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

①餐馆或商家出售的野生食用菌品种不纯

野生食用菌产品中混杂了不适宜食用的菌类。

②食用者一次食用过多的菌类,肠胃不适应

按中医的说法,一些野生食用菌“性寒”,部分食用者因个人体质的适应性问题,食用量较大时会产生各种不适的症状。这种情况出现时往往同桌一起食用的其他人员并无不良的反应。

③野生菌没有完全熟透

部分野生菌种类只有熟透时才可食用;未熟透时它会带有一定的毒性,食用后即可能产生不适,在打火锅时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轻信不科学的毒蘑菇识别方法

根据传统的个别简单方法和特定经验来识别不同地方复杂多样的毒菌和食用菌是造成误食中毒的原因之一。广东发生蘑菇中毒的事件中,部分受害者就是由于相信了一些不科学的“毒蘑菇识别方法”。

据调查,曾多次有中毒者说他们认为“毒蘑菇与生姜、大蒜或大米相遇会变色”,他们所食用的是试过没有变色的蘑菇,结果还是中毒了。

【毒蘑菇的识别】

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由于有些毒菌和食用菌的宏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且至今还没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鉴别方法,因而人们误食毒蘑菇而引发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根据传统的个别简单、特定经验和方法来识别不同地方复杂多样的毒菌和食用菌正是造成误食毒菌中毒的原因之一。

目前,民间流传的许多“识别毒蘑菇的方法”。并找到市食安办的专家对这些方法进行一个一个的解读。

错误说法1——“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

这“鲜艳”和“好看”本身就没有具体绝对的标准。事实上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等却极毒。毒蝇伞很漂亮,不少蘑菇艺术品都是以它为原型创作的,它的确有毒;但同样很漂亮的橙盖鹅膏菌,却是著名的食用菌。在广东,毒性最大的致命白毒伞是纯白色的,许多人却误认它无毒。

错误说法2——“不生蛆、虫子不吃、味苦、腥臭的有毒”。

实际上,著名毒菌——豹斑毒伞却常常被蛞蝓摄食,不少有毒种类可以生蛆。

错误说法3——“与银器、大蒜、米饭一起炒或煮后变黑色的有毒”。

这种错误流传甚广,实际上蘑菇毒素不会与银器发生反应,这实为臆测的谬传。

错误说法4——“受伤变色、流汁液者有毒”。

其实这并不绝对,像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却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错误说法5——“菌盖上有疣、柄上有环和具菌托的有毒”。

虽然这类菌有毒种类的比例较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许多毒菌并无独特的特征,如,外观很平常的毒粉褶蕈就很毒。

【中毒的处理】

尽早就医,积极配合治疗,当误食了毒蘑菇后,应及早治疗,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治疗中毒病人时应首先考虑帮助病人排除体内毒物,防止毒素继续吸收而加重病情。

中毒初期进行排毒对各中毒类型都是必要和有效的。包括催吐、洗胃、导泻、灌肠、输液和利尿。

无论哪一类型的毒蘑菇中毒,都应及早处理,同时尽快与医院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取得联系,以便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如有可能,最好能保留或重新采集毒菌的样本,送有关部门鉴定,这有助于确定毒素的种类及制订合适治疗方案。

由于蘑菇中毒的机理十分复杂,对于不同的蘑菇毒性及患者不同的体质,医生常常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救治措施。患者应耐心听从医生等专业人士的意见积极配合治疗,不能大意,特别不要把“假愈期”误认为痊愈好转而中断治疗。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