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报道) 近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第六场“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新闻发布会,市教育局局长郑秀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邓晓俊、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副局长闵晓波、市科技创新局一级调研员于英普介绍相关情况,并答媒体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苏荣才主持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现场。
郑秀玉在发布会上对深圳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一些做法和成效进行介绍:一是做强高等教育,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推动全市高校对标世界一流,分层分类卓越发展。精准对接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大力建设一流学科。二是聚焦科教融汇,持续增强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加速推动创新要素聚集,推动高校聚焦国家战略,搭建大平台、组建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引导高水平大学与鹏城实验室、深圳医学科学院等高水平科研机构联合开展科研攻关。三是深化产教融合,大力提升产学研用协同水平。推动职教城建设,培育第三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和新一轮市域产教联合体,探索产教深度融合的新机制。四是夯实基础教育,扎实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培养引领和适应未来的创新人才。认真落实“五育并举”,扎实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五是加快人才引育,奋力打造大湾区人才聚集地。大力实施高水平引才计划,推动高校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完善教师引进培养机制。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建立完善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全链条一流教育体系,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人才培养能力,大力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深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贡献教育力量。
邓晓俊回答媒体对如何创造更多平台和机会,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全方位引进、用好和培养人才的疑问进行解答并提到深圳市从以下三个方面完善人才体系:第一,聚焦服务重大国家战略,持续汇聚八方英才。聚焦“双区”建设,为各类人才提供经费支持、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一揽子政策服务。营造宜居宜业宜创的良好城市氛围,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聚焦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建设国际协同创新区,推动河套成为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集聚的地方。第二,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人才创新创造。着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人才引领驱动城市发展。实施境外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做大海外人才增量。实施杰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为杰出人才提供经费支持。打造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实施“技能菁英”培养计划,实现技能人才队伍规模、质量“双提升”。第三,紧扣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面向未来培养人才。持续加大教育领域人才政策倾斜力度,强化特聘岗位奖励支持。
于英普在会上提到在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方面的三点做法:一是支持高校基础研究和开放创新。支持高校建设科研平台,支持建设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强对高校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支持高校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鼓励高校产出更多原创性、引领性重大科技成果。二是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建立科教融汇、协同攻关机制。鼓励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产学研联合攻坚。大力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更多高校科研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三是大力培养引进用好科技人才,实施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以“职能单位+试点单位+战略创新平台”为改革主体,创新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为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闵晓波在会上介绍了深圳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在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主要着力于四个体系建设:一是建立健全涵盖技能人才成长全周期的政策体系。实施技能人才培训、技工教育、阵地载体建设、技能评价、技能竞赛等1+N政策措施,满足不同层次技能人才个性化需求,带动技能人才梯次发展。二是大力推进产教评一体化技能生态体系建设。聚焦深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需要,以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为链主,以政、企、校合作为平台,聚集产、教、评资源,开发新技能、新标准、新课程,促进人才链与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发展。三是构建多元化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形成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支持技工院校、行业协会、培训机构等开展技能培训,优化技工院校发展布局,建设一批公共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为高技能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四是不断完善技能人才激励保障体系。在全国率先设立“深圳工匠活动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选树高技能人才榜样标杆,推荐深圳市技能人才参加全省、全国、世界技能大赛。
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一是着力强化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引领作用,提升高技能领军人才待遇水平。二是着力筑牢技能教育培养根基。加大对行业企业培训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主体作用;强化职业(技工)院校基础作用,形成布局合理、机制健全的职业技能培训平台网络。三是着力建设高水平技能生态体系。大力推动技工院校同龙头企业建立广泛的产教联盟,加快建设以龙头企业为链主的产教评技能生态链,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人才支持。四是着力营造技能人才敬业乐业氛围。健全高技能人才岗位使用和激励机制,加大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力度。
责任编辑:陈顺盛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