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

广州黄埔75户疍民“上岸”得新居

发布时间:2024-04-29 10:45:3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通讯员 林文慧) 4月28日,鱼珠街九沙社区回迁安置房首轮摇珠分房活动举行。本次摇珠房源共计420套,首批有75户居民参加,有望于2026年3月前交付使用。

本次活动是九沙社区回迁地块的首次摇珠,标志着疍民“上岸”,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圆了村民的“安居梦”,让村民从以船为家到融入现代城市生活,切实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

“木棚房”变“临江房”,村民生活有盼头

“抽到间新屋,真系好开心!”分到新房后的居民们激动地分享着自己的喜悦,整个摇珠分房活动现场都充盈着欢乐喜庆的氛围。据悉,本次摇珠房源包括4个户型,面积约35平方米至120平方米,涵盖单间、刚需两房、经典三房及舒适四房,满足九沙村民不同住房需求。

第一个上台摇珠的村民王先生摇到一套约120平方米的新房,笑逐颜开。“今天第一个上台摇珠,摇到的房源也是自己心仪的,感觉很满意,对未来的日子也充满了盼头!”王先生说。

74岁的梁伯一大早就和家人一起来到摇珠分房现场,在工作人员引导下进行核身份、查资料、领序号,进入资格抽号等待区,对号入座,等候抽签。“过去我住的房子又潮又湿,现在我也能住上临江的高楼了,心情非常激动。”

九沙,临近鱼珠圩尾的珠江边,因江水常年冲积,形成了九沙围。丰沛的水资源带来了丰富的渔业资源,吸引了大批渔民来此谋生。和梁伯一样,疍家不少村民过去傍水而居,住在珠江边一座简易的木棚房子里。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也为了方便从事渔业劳动,他们在木棚屋一住就是几十年。

如今,九沙社区改造让疍民们告别往昔的“破渔船”“木棚房”,住上了“临江房”,村民日子更有盼头、未来更有劲头。

“我摇到的房子位置在9层,很满意。”村民彭先生说,自己以前住在村里最西边,常年感到潮湿,“这套摇到的房子位于东向,等交房后,我们也能住上‘阳光房’啦。”

据了解,为确保本次摇珠分房公平公正公开,鱼珠街道、九沙社区和保利发展控股通力合作、精心组织,在摇珠仪式前,在村民知悉的微信公众号发布摇珠分房公告,利用微信群、短信、电话等逐一通知到位。现场秩序井然,由公证人员进行全程公证监督,确保每位村民选得公平、选得明白、选得安心。

“小渔村”变“滨江区”,区域发展活力强

事实上,九沙的变迁,也是时代发展的缩影。70年代的小渔村是一片破败的景象,渔民们的生活简陋匮乏,生活艰苦。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80年代中期,在当地政府帮助九沙填土建设了从一巷到二十五巷的新住宅后,村民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在2002年村改居以后,九沙的子女跟城市居民一样读书、长大、就业,参加社会活动,过去以船为家的生活习惯逐渐在年轻人那里淡化。

如今,九沙社区又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被纳入了黄埔区鱼珠物流基地旧厂改造项目名单。

该项目于2013年正式启动,改造后将建成集居住、商业、娱乐、办公于一身的优质城市综合体,助力广州打造金融聚集、数产融合发展,展现滨江活力国际商业商务的重要示范区域之一。

“今天的选房活动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物质分配活动,更是咱们九沙人共同走向繁荣、走向幸福的重要一步。”鱼珠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赖家兴表示,项目工作组除了做好拆迁“民生工程”,更努力建设“民心工程”。“我们给有需要的村民安排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保安、保洁员、劝导员等等,帮助‘上岸’的疍民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环境。”

责任编辑:陈顺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