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

东莞石龙镇非遗进校园(社区)十周年系列活动举行

发布时间:2024-03-29 15:37:2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通讯员供图)

中国报道讯(黄楚芳 通讯员朱梓佑)3月28日,非遗赋能“百千万工程”石龙镇非遗进校园(社区)十周年系列活动开幕式在东莞石龙镇实验幼儿园举行。

开幕式上,石龙镇党委副书记周润良代表镇党委、镇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石龙非遗保护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东莞文化强市建设的关键之年。各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广大师生、市民群众要积极参与到非遗传承中来,通过学习、实践、创新,推动非遗传承与现代教育、社区生活深度融合,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助力文化自信自强。

活动上,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一头头灵动活泼的小醒狮们闪亮登场,他们跟着鼓点舞出各种精彩的动作,为大家呈现出一场生动活泼的醒狮表演。接着,石龙镇中心小学和石龙镇实验幼儿园的学子们带来精彩的舞蹈表演《寻鼓舞》《灯笼仔》,王屋洲村委会还带来精彩的非遗舞蹈表演《麒麟舞》,让现场人员充分感受到非遗的独特魅力。

随后,市镇领导嘉宾一同参观石龙镇实验幼儿园的非遗课堂,实地了解石龙如何将非遗代表性项目融入学校教育中,让广大学子有更多机会接触本土非遗代表性项目,让他们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中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讯员供图)

相关链接:让非遗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光彩

石龙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多彩。一直以来,石龙镇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镇内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增加到10项,并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对其加强科学保护、传承和发展,推出更多体现莞邑文化突出特性、反映时代进步和发展的文化成果,切实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发展优势。与此同时,石龙镇通过开展“非遗墟市”“非遗进校园(社区)”等活动,多形式传播非遗魅力,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推动全社会共同传承好以非遗代表性项目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过去的十年里,石龙镇举办了200多场“非遗进校园(社区)”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石龙镇文化服务中心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履职评估结果优秀,并连续两年被评为“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十佳单位”。石龙镇中心小学、石龙明德小学、石龙镇实验幼儿园成功创建东莞市“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石龙镇文化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卓燕、非遗专干林银尚、石龙新昌鼓制作技艺传承人叶浩和被评为“东莞市最美非遗工作者”,红漆描花传统木屐制作技艺传承人梁锦泉被评为“东莞非遗保护工作先进个人”。

潮起莞邑,非遗焕新。石龙镇将继续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以及亲子非遗体验和非遗研学活动,推动非遗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

(通讯员供图)

延伸阅读:为“东莞非遗第一街”注入新活力

2023年,石龙镇致力把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打造为“东莞非遗第一街”,将石龙各非遗技艺汇聚到历史文化街区。目前已进驻了8个省市级非遗店铺。今年,石龙镇将加快推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志伟艺术馆”和“非遗博物馆”等非遗载体开馆开店,集中展示石龙非遗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打响“东莞非遗第一街”的知名度。

当日,黄志伟还前往正在建设中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志伟艺术馆”进行参观调研,了解场馆当前的建设进度,并对场馆建设的相关事宜提出建议意见。

黄志伟出生于石龙,从小在石龙成长,对石龙向来有着浓厚的家乡情怀。“最近几次回到家乡石龙,看到家乡变化很大,尤其是在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发掘、传承和发展方面,效果显著,我对石龙镇党委、镇政府开展非遗保护工作成效充满信心。而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传承和发扬是十分必要的。石龙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政府和乡亲都希望看到陶瓷文化在这里开花结果。同时我也想通过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为发展家乡的陶瓷文化作出贡献。”黄志伟希望以该艺术馆为契机,助力石龙文化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接下来,石龙镇将积极谋划启动“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中山路历史街区改造项目”,拟采用“有机微改造,渐进式更新”的改造方式,全面打造集“市井生活、休闲体验、主客共享”的文旅生活空间街区。通过焕发传统文化生机与加快现代发展相结合,为文化复兴和传承注入时代活力,为“百千万工程”赋能增色。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