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

东莞大岭山百花洞村聚焦民生实事,擦亮红色底色

发布时间:2024-03-12 09:07:25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黄楚芳 报道)东莞大岭山百花洞村是著名的“百花洞战斗”所在地,穿越八十多载光阴,薪火不息,乘势“百千万工程”,强劲的动能正在这块红色沃土上澎湃释放,在高质量发展征途中焕发新活力。

百花洞村党总支书记黄杰飞表示,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百花洞村投入资金新建和升级了一批基础设施,对村委会旁边的闲置空地升级改造为红色文化公园,把辖区一块荒芜的土地改造成红耕田园,将荒凉的河岸打造成一河两岸景象,成为群众散步赏景的打卡点。另外还建设了四小园、绿化带工程、名树古木周边环境升级等民生项目。接下来我村将加快盘活百兴路6亩地块、推进停车楼建设,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

提升乡村“颜值”  擦亮幸福“底色”

在百花洞村以东,一条双向8车道、宽达40米的工业大道宽阔平坦,路上车辆往来有序。这条刚通不久的规划一路不仅连通了厚大路和东康大道两条干道,还为大家来往附近学校、住宅和企业之间,增加了一个便捷的通行选择。

“以前这里就是一片荒芜的泥地,周边群众出行很不方便,附近企业货车出行要绕不少路。在镇政府的协助下修建了这条道路,对道路两旁进行了绿化,方便了群众和企业出行,缓解了周边道路的通行压力,美化了周边环境,”黄杰飞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特别是“百千万工程”启动以来,百花洞村多措并举,优环境,促经济,惠民生,高标准、高水平建设美丽乡村,以实际行动擦亮高质量发展成色。

为优化辖区环境,该村投入资金新建或升级了一批基础设施,并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辖区民生基础设施项目。投入资金422.98万元,对村委会旁边原文化公园进行升级,改造面积达35800平方米,增加了文化廊架、军魂柱、战役文化柱等红色建筑,把著名的百花洞战役的历史事迹和精神融入到了文化公园中。投入60.7万元,将辖区一片荒芜的土地改造成为红耕田园网红打卡地,把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户外田园空间,形成了红耕绽放特色片区。通过建村史馆、修缮升级碉楼和马氏宗祠、举办文艺活动等方式,不断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近年来,该村积极创建“特色精品村”,进行了一系列升级改造,推动辖区实现美丽“蝶变”,2023年顺利通过“特色精品村”市级评审验收。如今,滨河步道、四小园、绿化带工程、古树名木保护工程、停车场、篮球场、农民公寓周边环境提升工程、美食广场等项目先后完成。一批批民生“小项目”串起群众“大幸福”。

激发经济活力 升腾城市烟火气

每当夜色降临,百花洞村美食城广场便开启了“繁忙模式”,这里游人如织、络绎不绝,弥漫着十足的烟火气,入夜后的美食城广场成了这里一颗闪亮的明珠。

为更好留住人间烟火气,百花洞村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新活力,近年建设了美食城广场等民生项目,同时积极推动“工改工”项目建设,做好企业服务保障工作,全力配合加快推动运时通(中国)家具有限公司地块等“工改工”项目,引进优质产业项目,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为盘活土地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该村计划对厚大路旁边一块面积达6亩的地块调整为工业用地,建设厂房,增加集体收入。接下来还计划将村里的农民公寓一楼改造为商铺,投入资金对农民公寓周边绿化、道路、公共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同时加快停车楼等民生项目建设,为村民提供一个宜居、宜游、宜憩的优质生活圈。

黄杰飞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升村容村貌,进一步发展集体经济,结合本土红色人文故事,全力打造 “新亮点”,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为推动“百千万工程”工作,该村已经明确了“1256”工作体系,“1256”即“一个目标、两个重点、五个提升、六大行动”(建设一个特色精品示范村,实现乡村振兴;盘活“百兴路”6亩地块,建设停车楼;提升村容村貌,提升基础设施,提升民生福祉,提升文化传承,提升经济活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行动、壮大集体经济发展行动、绿美生态建设行动、美丽庭院建设行动、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交通拥堵整治行动。)。(供稿/供图大岭山宣教办)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