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黄楚芳 报道)近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第一批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结果通报,东莞长安镇作为全省首批8个示范区之一,在此次创新发展复核过程中表现突出,获评为全省优秀。同时,长安镇在城市文化空间服务网络构建、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做法获得高度评价,相关经验做法将在全省推广。
这也是长安镇落实东莞文化强市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自2017年成功创建广东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长安镇勇担新的文化使命,坚持守正创新,聚焦顶层设计、阵地创新、文化供给、本土创作、人才队伍培育,积极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以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顶层设计
完善公共文化政策体系
为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近年来长安镇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顶层设计,提炼“文以化人、长乐安宁”的核心理念,研究出台了长安镇文体旅事业高质量发展“1+7”系列方案,以高质量公共文化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长安镇同时围绕东莞文化强市建设部署,提出构建“1510”工作体系,制定《关于推进长安镇宣传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实施意见》,出台了“1+10”文化强镇高质量发展系列工作方案,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政策体系,为推动示范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夯实了基础。
聚焦阵地创新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
文化阵地的创新建设是长安镇文化工作的一大亮点。2019年至今,长安镇陆续新建了叶挺李秀文革命事迹展、茅洲河工业文明展示馆、长安镇文化馆分馆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积极开展“国家级文旅融合试点”和“两中心融合试点工作”,打造星级旅游厕所服务网,形成了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网络。
其中,茅洲河工业文明展示馆获得2022年全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设计展示活动“最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十佳案例,并入选首届中国群众文化品牌发展大会公共文化空间品牌提名案例。
长安镇同时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大力推动建设新型文化阵地。打造并启用了公共文化教育新阵地长安书苑;积极构建“莲花山下”城市文化空间服务网络,形成了以长安镇图书馆为中心的“1+13”城市文化空间服务体系,并获得2022年东莞市公共文化创新案例;搭建“莲花山下+粤书吧”“莲花山下+文明实践”“莲花山下+文旅服务”创新融合服务空间,打造新型文化空间共建共享的新样板。
目前,长安镇已建成布局完善的村镇两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不断拓展。
聚焦文化供给
推动文化惠民提质增效
依托各类文化阵地,长安镇坚持从群众需求出发,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近年来全力打造38个品牌特色文化活动项目,推动文化惠民活动提质增效。
从广东省书法篆刻“南雅奖”等省级文化盛事落地,到东莞市青少年书法现场大赛、“中国东莞·长安摄影周”等市镇共建文化活动开展,长安镇的文化魅力日渐凸显。
近年来,长安镇积极打造“书香长安”“绿美长安”等文化名片,在引进省市文化品牌的同时也在着力擦亮本土文化品牌,其中,第十一届莲溪书香节特别邀请苏童、东西、谢有顺等著名作家参与,共计举办全民阅读活动105场次,惠及读者超过18万人次,活动影响力不断提升。此外,为进一步推动文旅深度融合,2023年创新开展了“长安镇生态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活动周”“2023年长安赛艇邀请赛”等精彩文旅活动,不断丰富文化供给,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023年,长安镇成功创建东莞市首批“书香镇街”。
聚焦本土创作
推动文艺精品佳作迭出
长安镇聚焦本土创作,每年持续投入100万元用于扶持与奖励精品创作,不断修订完善文化扶持与奖励资金管理办法,近三年共扶持奖励100多个优秀文化项目。
长安镇统筹打造了长安莲溪青少年交响乐团、长安镇小莲花艺术团、长安粤剧团三大文艺品牌,成功获评为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创作排演基地、东莞(长安)文学创作基地等。
2023年,长安镇本土文艺创作共计获得77项省级以上荣誉,其中原创舞蹈《东江纵队》、纪实文学作品《世界微尘里》荣获第十一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原创音乐作品《生活那些滋味》荣获2023年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音乐类金奖。
聚焦人才队伍
加强人才建设机制创新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长安镇突破原有的人才引进机制,在全市率先推出文化社工机制,创新推出宣传文化特聘人才机制,积极引进有才干的艺术人才落户长安,并将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激发特聘人才的工作热情与活力。
同时,积极引入更多社会力量参加各项文化志愿活动,不断强化文旅志愿者队伍建设。截至目前,长安镇文旅志愿者注册人数超9000人。
当前,长安镇文体旅事业正在向主题化、普及化、系列化、专业化、精品化迈进,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未来,长安镇将以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持续构建全民阅读新平台、塑造潮流文化新场景、打造写意文化新名片,规划建设南部片区中心综合社区服务中心,启用“莲花山下·莞”大型示范性新型文化空间,打造绿道长安“生态游”、工业研学“智造游”等文旅品牌。(供稿/供图长安宣教办)
责任编辑:陈伟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