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通讯员叶锦生) 去年以来,郁南县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弘扬“四下基层”的优良传统,创新实施“千干助千村”,推动干部资源进一步向村倾斜、干部服务进一步向村下沉、干部人才进一步向村汇聚,以头号工程之势全速推动“百千万工程”,全面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突出因人制宜,“手拉手”集聚民心促发展。出台《郁南县“千干助千村”助力实施“百千万工程”行动方案》,在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队伍中筛选出郁南籍干部安排回其所在家乡所在的镇、村开展工作,目前,共1556名(在职1312名、退休244名)郁南籍干部回到籍贯所在地行政村和自然村带头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绿化美化、农房风貌管控等“百千万工程”工作,利用公职干部熟悉政策、熟悉本土群众、熟悉本土情况的优势,动员同乡家属朋友“一起干”,持续深入做好增绿护绿、环境整治、义务植树等工作,大力营造种绿植、清河道、净路面的良好氛围。截至2月1日,已宣传发动2万余人次党员干部群众植树115487棵,清拆危房、旧房清拆545间,共绿化点位约7900个371公顷、绿化道路109条223公里,完成4个森林乡村建设以及1个绿美红色乡村建设,乡村绿化美化成效明显,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增绿添彩,助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突出因地制宜,心连心”会聚民意明思路。回乡干部结合“结对帮扶”“干部夜访”机制开展“百千万工程”大家谈、乡贤座谈会,真正卸掉群众的“思想包袱”、打开群众的“心结”,把乡村绿化、“百千万工程”的“基本原理”转变成浅显易懂的“常识道理”,用“身边事”解读“大政策”,用“家常话”讲清“大道理”,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清楚讲明白,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截至2月1日,已动员企业、乡贤、群众等认捐185多万元支持乡村绿化工作、认种树木38906株、捐赠苗木59636株。发动群众做好房前屋后绿化美化,因地制宜谋划建设“四小园”“美丽庭院”1448个,因地制宜做好绿化规划图,确保树种搭配的科学、可行、美观,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群众参与绿美建设,建成庞寨村、便民村等一批特色村和特色庭院。
突出因需施策,“肩并肩”汇聚民智破难题。回乡干部积极践行 “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创新 “基层党建蹲点调研”等机制,县委书记和县长以上率下、1556名返乡干部定期下沉到典型镇、典型村开展“百千万工程”专题调查研究,主动“问计于民”“问策于民”,开启“熟人”模式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群众中间拉家常,在群众“牢骚话”中听期盼、明需求,探情况、摸底子、找问题,把群众遇到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收集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用群众智慧破解基层难题,在服务广大群众中提升工作能力。针对乡村绿化人才短缺问题,推荐8名绿化专家组建“2+1+7”县乡村绿化人才挂点帮扶服务团队为乡村绿化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突出因势利导,“面对面”团聚民力谋突破。回乡干部和结对帮扶干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辖区先进乡贤和热心群众组成“好人队伍”,白天走访企业,晚上进村走访群众,面对面讲政策、听诉求、解民忧,充分讲解“百千万工程”的好处,引导村民自觉参与、积极配合打造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村,面对群众的问题做到现场会诊、现场协调、现场解难、现场开方,将“马上就办”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做到在一线办实事、到现场抓落实,营造“组织一批好人、带动一片群众”的良好局面,切实让群众感到温暖、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截至2月1日,发动企业捐资助力“百千万工程”共953.78万元,发动乡贤捐资198.75万元,全县“1镇10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村,选树培育典型村7个,带动全县200个行政村(社区)集体收入全部实现15万元以上,力争2024年底100个试点自然村集体收入实现10万元以上。扎实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等建设,宝珠镇、通门镇、建城镇、都城镇、桂圩镇、平台镇等6镇在全市美丽镇村专项竞赛获优秀奖,全县所有圩镇达到“宜居圩镇”标准。
责任编辑:陈顺盛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