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通讯员 徐洁芹 王勇) 岭南春早,实干争先。继广东省、广州市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后,广州开发区、黄埔区马不停蹄,奏响新一轮“大抓投资、抓大投资”号角。2月21日,以“创新融合,共赢未来”为主题的2024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投资促进大会召开,正式开启黄埔全球投资促进年活动。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第三批产业发展顾问授牌 (李剑锋摄)
作为新春第一会,本届投资促进大会诚意满满,干货满满。43个项目集中签约,投资总额约516亿元,预计产值营收约954亿元;聘请28位产业大咖为招商顾问;定下年度目标,力争全年引进400个以上项目,每个重点产业引进10个以上建链强链项目……
该区还从企业发展所需的技术、人才、资金、土地、应用场景等要素全方位切入,提出一系列招商引资的支持措施,做到全要素保障招引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企业发展。
立足新发展阶段,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将坚决扛起“经济大区真正挑大梁”的使命担当,牢牢抓住招商引资“生命线”,聚力推动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全力擦亮优质服务的“金招牌”,以招商引资的新突破推动经济发展的新跃升,为全市的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锚定招商目标:每个重点产业引进10个以上建链强链项目
在这场“开门红”的大会上,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一举摘下累累硕果,显示了该区的过硬实力和产业魅力。会上,两批重点项目进行集中签约,其中,视源全球总部、埃安航迹自动驾驶、卡沃无人机等单个项目投资超10亿元。43个签约项目投资总额约516亿元,预计产值营收约为954亿元。
据悉,此次签约项目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制造、汽车行业、人工智能与智能装备、低空经济等多个产业。其中,埃安航迹自动驾驶项目由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与自动驾驶领域独角兽公司北京航迹科技合作投资。该项目主要从事自动驾驶车辆的产品定义、研发、测试、销售等,将助力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汽车产业加快向智能网联和新能源领域转型。
“广州开发区集聚了先进产业和传统产业,市场广阔外,务实和高效的营商环境也十分吸引我,他们不单单只是在招商引资,而是真正为企业打算,帮助企业成长。”盈合(广州)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岗感慨。盈合科技是此次集中签约的企业之一,该企业的盈合机器人项目将聚焦机器人本体研发、智能制造智能服务系统应用等领域,推动黄埔区打造机器人生态圈。
有新企业的加盟,也不乏本土企业的再度“加码”。视源电子作为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本土成长并在主板上市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代表企业,目前已成长为全球领先液晶显示主控板卡和交互智能平板供应商。此次视源全球总部基地项目落地加持,将加速做强该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一直视招商引资为“传家宝”,去年大力实施招商“123”行动,实现新设外资企业超250家、增长35%;实际利用外资突破30亿美元大关,占全市的44%;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超2000亿元、增长4.1%。平均每天签约超1个项目,共签约项目402个,计划总投资超3500亿元,其中百亿级项目10个。TCL中环、孚能科技、遇贤微电子、大信旋翼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项目相继落户该区。
今年,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再度加码,高规格开展“全球投资促进年”行动,力争全年引进400个以上项目,每个重点产业引进10个以上建链强链项目,大力培育十大民营头部企业,力争5年内培育3家五百亿级企业、5家百亿级企业。
截至目前,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累计设立外资企业超5000家,实际利用外资规模连续5年位居全国经开区第1,集聚500强投资制造业企业(项目)320个,其中78家外资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设立企业(项目)179个。
壮大招商力量:聘请28位产业大咖为招商顾问
为打造高能级招商“朋友圈”,壮大招商力量,本届投资促进大会为第三批28名产业顾问授牌。这些产业大咖来自国际咨询机构、行业协会、省市国有企业、国内外企业等领域,拥有强大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产业经验。他们将借助各自强大的“朋友圈”和平台资源,在项目投资、人才引进等方面牵线搭桥,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全球招商集聚智慧、贡献力量。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具备了基础雄厚的产业生态,成熟优化的营商环境,以及活力迸发的人才平台,是企业(项目)投资落户的不二之选。”作为28名产业顾问之一,仲量联行华南区总经理吴仲豪十分看好黄埔的投资前景,他认为项目落地最关注三大因素是区域产业生态、创新能力以及整体营商环境,而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的八大支柱产业均已在前、中、后端,成功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科创载体平台及完善的科技企业培育链,吸引了大量全球尖端产业人才汇聚于此,其政策体系也尤为亮眼,前后共经过6次的推陈出新,出台了超600项改革举措。
广州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罗俊茯深有同感。“广州产投接近一半的资金和项目都投资在广州开发区,项目落地后预计投资额超200亿元,充分说明这里是广州产业生态最佳、营商环境最好、企业家离成功最近的地方。”据悉,作为广州唯一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下一步,广州产投将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黄埔区优势产业和航天航空、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引入更多高质量项目落地黄埔。
广州中以生物产业投资基金董事长苏格·基莱特曼博士提到,新加坡、韩国及欧洲的国家都在创造更好发展生态和创新体系,他觉得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就是在生态建设和创新体系等方面最好的一个区域,最为包容和开放。
此外,作为参会嘉宾之一的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广州事务所所长冈田英治认为企业发展“安全感”很重要,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拥有优质“营商环境”,是日本企业投资能持久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据悉,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将统筹“政府部门+园区国企+社会招商”超400人的招商人员队伍,针对区内13个产业链条培养储备专业的招商人才库,进一步加强与第三方投资机构、咨询机构的合作,不断拓展项目来源渠道,并计划建立招商大模型系统,以数字化赋能招商工作。
瞄准招商方向:以链招商构建高端高质现代产业体系
招商引资贵在精准、重在实效。今年,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把招商瞄准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针对性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加快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
一方面,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将抢抓科创“新风口”,聚焦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着力引进一批隐形冠军、“小巨人”“独角兽”企业和项目。加快推动“2+3+N”战略科创平台集群创新成果加快转化,力争全年落地转化项目50个,培育独角兽企业5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3000家。
另一方面,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紧盯头部企业招大引强,积极对接新加坡、欧美、日韩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力引进世界财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民营企业500强企业。立足培育本土的龙头企业,深入实施“新埔商”和“苗圃培育”工程,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大产业现代高端”的良好局面。
“今年我们也会加速进入商业航空、低空经济这种新型产业赛道,引入行业头部企业、项目,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从零到有、从有到优奠定良好的招商项目储备基础。”广州开发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文日煜介绍道。
对于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的招商方向,北京元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合伙人张志勇十分认可。“广州开发区发展空天产业有许多先天优势,已经集聚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以及优秀的空天企业代表,有了一定的产业生态。”张志勇希望把该区打造成全国空天产业的龙头带动区域。据悉,接下来,北京元航将在黄埔成立一支规模达15亿元的空天硬科技产业投资基金,并计划将企业华南总部落户于此。
此外,在人才方面,该区将紧盯战略人才招才引智,引进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卓越工程师、青年科技人才,集聚更多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抢抓招商机遇:全要素招商给足企业信任感
面对当前“二次创业”再造新广州的历史机遇,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如何继续勇立潮头,干出一片新天地?全方位要素招商,从企业发展所需的技术、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全方位切入,真正实现与企业同频共振,是该区作出的坚定回答。
“黄埔区的投资环境是由人组成的,我们和相关部门在沟通过程中感到非常亲切,他们帮我们解决问题,就像解决自己的问题一样,而且招商团队专业水平高,工作效率快。”迈胜医疗集团董事长田源对黄埔的营商环境赞不绝口。
精心栽好“梧桐树”,引聚更多“金凤凰”。除了服务,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在政策上也是真金白银给足企业。去年该区重磅推出“高质量30条”“促经济8条”等系列政策,兑现各类政策资金127亿元。
今年该区将进一步优化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优化整合“金融10条”“风投10条”等金融政策,聚集金融要素、扩宽融资渠道,联动广州产投、创投母基金,在省、市国企产业资本协同下,共同撬动更多社会化专业资本,持续厚植企业和项目发展壮大“土壤”。
在夯实配套“硬支撑”上,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也是给出实打实的土地保障。
“我们将重点推进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12个超过1000亩的产业用地连片规划建设,充分释放土地资源活力。”广州开发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蔡伟斌介绍。据悉,该区预计全年收储土地1.69万亩,平整土地7673亩,打造各类产业载体3000多万平方米,在知识城、科学城、生物岛新建了一大批专业产业园区。同时为项目提供特色化、专业化、集约化的落地载体,让企业来了“有地可用、有楼可租”。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战新产业、未来产业,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将打造示范引领性应用场景。去年该区建立了应用场景“机会清单”发布机制,为各行各业提供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政务、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场景,目前已发布我国首个5G自动驾驶应用示范岛(广州国际生物岛)、大湾区首个空中智能交通体验中心等超20项应用场景需求。今年将依托区内每年超2000亿的庞大固投建设体量,推动建筑工业化,为数字化转型、无人驾驶、氢能储能、低空经济等产业提供更多的场景动力。
责任编辑:陈顺盛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