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

东莞常平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乡村“颜值”实现“大变身”

发布时间:2024-02-21 16:43:34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通讯员供图)

中国报道讯(黄楚芳 通讯员陈沛林)近日,从东莞常平获悉,该镇有31个涉农村,老村旧村分布区域较广。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镇村联动、合力攻坚,以老村旧村整治为重要突破口,在环境整治上狠下功夫,掀起全域人居环境整治热潮,常平乡村“颜值”实现“大变身”。

为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更大成效,镇农林水务局通过印发图文并茂的工作指引、举办专题培训班、入户讲解、多次组织干部到先进镇街考察学习、开展分片“互看互促互比”活动等方式,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维“活”起来、工作“动”起来,积极学习“旧村”整治的好做法、好经验。同时建立问题台账,高标准、大力度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全面、全域提升乡村“颜值”,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设。

(通讯员供图)

司马村

打造生态宜居休闲文化线路

“以前小巷堆满了垃圾杂物,大家都不敢靠近,现在到处干净整洁,‘四小园’建设、停车配套、儿童游乐设施一应俱全,生活在这里幸福感满满。”司马村村民尹伯说。

近三年,司马村投入超300万元对老村旧村进行全方位整治提升,共排查整治积存垃圾2200多处,修复或硬底化道路约0.37公里,开展“农房微改造”234间,建成“四小园”26个。此外,还串联起大塘生态景观湖区、司马古村落文化休闲观光区、司马公园休闲景观区等六大人文及生态景观,完善停车配套、儿童游乐设施,打造了生态宜居休闲文化线路。

还珠沥村

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自开展老村旧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还珠沥村成立了老村旧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迅速落实“一村一策”整改方案,大力推进保“洁”护“绿”工程,并认真对标“短板”“弱项”开展整治。

在实际工作中,还珠沥村通过聘请专业公司、发动村民参与等方式,对全村辖区“三边三地”及房前屋后的“脏乱差”黑点进行全面整治,共清理卫生死角1300多宗、垃圾300多吨,完成明渠改造2700多米,整治危旧房40间,重铺旧村巷道路面1000多平方米,围蔽旧围闲置地2000多平方米,整治乱拉乱接“三线”151处、农地面积120多亩。同时投入30余万元,建成“四小园”17个,完成道路硬底化4000余米。

目前,该村已建立了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持续巩固整治成果。“近年来村里变化十分大,房前屋后垃圾杂物清理干净了,明渠改成暗渠了,农田用‘绿篱笆’美化了,闲置地也变成了小菜园。”对于还珠沥村的变化,村民叶叔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上坑村

创新推行“一二三四”工作法

上坑村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村通过推行“一二三四”工作法,对原有的“脏乱差”现象进行整治,即坚持“党建引领”一个中心,活用村规民约和《常平镇上坑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检查评比奖惩试行方案》两套“机制”,凝聚党员干部、村民群众、爱心企业三大合力,大力开展积存垃圾大清理、破旧道路升级、高标准开展全域老村旧村环境整治提升、便民配套优化等“四大行动”。

据统计,2023年以来,上坑村共投入80余万元,组织发动党员群众800余人次,清理各类垃圾30余吨,整治“三线”隐患220处;明渠改暗渠400米,清理脏乱沟渠60余处;整治破旧危房16间,开展农房微改造80多间;新建农耕儿童公园1个,建成“四小园”14个;道路硬底化近1000平方米;修复路灯20余盏,新安装路灯12盏,老村旧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