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广东石湾陶艺界,出自陶瓷世家的“陶二代”“陶三代”不在少数,他们身上寄托着父辈的期望,也聚集了旁人审视的眼光,既有学艺上的便利,也承载着家族盛名之下的压力。刘胜记是始于清代末期的石湾陶艺重要世家,至今已传承至六代。近期,记者来到“95后”陶艺家刘梓洋的工作室,他正在为一尊龙年生肖陶塑修整细节。随后,他放下工作,和我们聊起了他留学归来后的六年从业经历,以及对陶艺传承的感想。
学艺路上有便利也有压力
“刘胜记”的创始人刘辉胜以制作山公起家,行业美誉其“山公王”,刘辉胜之子刘佐潮开创了市井人物题材陶塑作品先河……百年历史中,“刘胜记”经五代人的耕耘,成为石湾地区人们津津乐道的陶艺世家。
刘梓洋从小将泥巴和陶塑工具当成玩具。他的爷爷是石湾陶艺泰斗级人物、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泽棉,父亲刘兆津是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小时候,他的爸爸常把他带到爷爷的工作室,看着爷爷和爸爸天天做陶,“爷爷在石湾,几乎无人不识。小时候,他常鼓励我,长大以后,要传承好刘胜记品牌,延续家族的使命……当时我感到很有压力,因为家族前五代人都很优秀,让我达到他们的水平,是一件多难的事……”
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上高中的刘梓洋,看到爷爷、爸爸每天伏在工作台上做陶,他们最大的爱好就是做陶,“虽然他们没有要求我以后向陶艺方向发展,但如果我放弃,将是一件多么可惜的事……”刘梓洋回忆道。
于是,他对陶塑的了解和热爱与日俱增。高三时,他萌生想法“我想要更多维、更立体地了解陶艺创作。”基于这个目标,高中毕业后他前往牛津布鲁克斯大学新加坡分校学习三维设计专业。期间,他不断思考, 认为传统文化要创新,不仅仅体现在作品题材上,还要体现在创作手段上,例如利用专业背景,把3d打印技术与传统陶瓷工艺结合等,传统产业加入现代科技,减少人力成本,让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
他的作品《丰衣足食》表现了一个小白鼠“站”在米袋上。细看“米袋”,你会发现米袋的纹路清晰,每个凸点都很立体、均匀。“你看,布袋的纹理就是先用3D技术打印出来,通过翻模再用泥印出来的,这种技术会将细节做得栩栩如生,更有看点。”刘梓洋告诉记者。
一脉相承同时要有自己风格
大学毕业后,刘梓洋曾做过半年时间的平面设计工作。2017年下半年,他坚定地回到父亲的工作室。正式上班的第一天,刘兆津告诉儿子:“真正传承陶艺,是一辈子的事,不能光学习前辈的技艺,更重要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追求。 ”
在父亲的指导下,经过六年的刻苦训练,刘梓洋的创作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负责监督工坊内部的产品生产以及开拓市场等。2018年,他前往广州美术学院雕塑高修班进修一年,加强陶塑雕塑知识理论,以便更好地提升雕塑手法。自2018年起,刘梓洋多件代表作获奖,如《吉祥如意》《天真无邪》《驯狮罗汉》均获得“佛山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
今年,不少陶艺家将龙年生肖陶艺做得传神、逼真,刘梓洋的多款龙仔用艺术减法的方式,塑造出不怒自威的龙仔形象。“我经过无数次的反复构思、画图、设计、制作等多道工序,才呈现出今天这样完整的龙型陶塑,光泥稿就做了几个造型的版本”。刘梓洋表示,这是一件他比较满意的作品,这尊龙的造型有古代石雕的韵味,威猛霸气,正气十足,体现出当代中国人民的自信、勇气和力量,虎啸龙吟般向世界发出中华民族的雄强之音。
对于刘梓洋这个阶段的作品,他认为,其作品受到石湾陶传统风格的影响,以年轻人的视角把人物或动物题材做得通俗化、生活化,这种韵味特别容易打动人;留学的经历,让他掌握了很多创新手法,比如进行文创、跨界等多面的融合,这是最好的石湾陶艺的传承。
责任编辑:陈赞亮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