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通讯员李雄) 今年以来,荔湾区城管执法局持续推进梅州市梅县区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组团结对帮扶,发挥驻镇帮扶工作队合力,继续抓好防返贫监测和帮扶、产业振兴、消费帮扶、稳岗就业帮扶、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档升级等五大方面,推动强镇兴村。
“有了新公厕,村民在这活动就方便多了,感谢广州的帮扶,为我们解决了一大难题”,新南村的村干部王伯看着刚建成使用的新公厕,激动地说道。
新南村,位于梅州市梅县区松源镇,人文荟萃,有蛟花堂、燕诒楼等众多红色遗址,平日里有不少游客来此参观。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同时推动红色文旅产业发展,前几年村里在三近堂开设乡村文化俱乐部,平日不少村民都汇聚于此开展阅读、健身等活动,节假日也吸引一些游客前来参观,但由于村里资金问题,公厕配套在当时没有一次性解决。
广州市荔湾区派驻梅州市梅县区松源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主动联系广州后方,得到了广梅指挥部、广州市慈善会的大力支持,申请到了一笔资金,在三近堂一侧利用闲置空地新建了一座具有客家元素的公厕,解决了当地村民在此开展休闲活动时如厕难的问题,助力提升了农村文化生活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修建公厕过程中,工作队队员李雄是荔湾区城管执法局的派驻干部,派驻前,辖区内的公厕管养是他主要负责工作之一。他充分利用了几年来在荔湾区公厕管养的经验,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协助完成了公厕的设计、施工过程,并对建成投入使用后的日常管理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得到了当地村两委的认同。
白天,暖日当空,新南村三近堂文化活动中心门前地板上晒满了村民自家种植的各种农产品,年关将至在外务工回来的人们、路过的游客偶有驻足于此,讨价还价买些农村“土货”;晚上,大人们跳着广场舞,放寒假的小孩嬉闹玩耍,一时间热闹了不少。一旁新建好的公厕方便群众就近解决“三急”、洗手问题。“有了这座公厕,最大的感觉就是方便了许多,以前那侧脏乱的环境如今也变得干净了。”在一旁浇菜的阿姨说道。
“完善公厕配套,提升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水平,让群众真实感受到、享受到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改变,我们有获得感,也更有工作的动力。”来梅州帮扶前,李雄在负责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平时有些环卫大哥大姐告诉他,三四线城市的农村地区虽然比之前有很大变化,但是就业机会少、农产品销路不稳定,不如在外打工。李雄有了到农村为“三农”做点事的想法,报名参加驻镇帮镇扶村工作。脱贫户的柚子卖不出去,他跟工作队一起发动后方单位消费帮扶,如今供不应求;两个景点周边游客如厕不方便,他向后方单位汇报,协调修建两座公共卫生间,完善了配套设施……两年多来,他坚持沉心撸袖,为群众办了不少好事实事。
下一步,工作队将继续坚持“梅县所需,荔湾所能”,在今后的驻村工作中砥砺前行,扎实有序的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积极发挥驻镇帮扶的桥梁作用,持续助力松源镇乡村振兴,用真情实干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责任编辑:陈顺盛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