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陈伟赞 编辑陈若欣 报道) 烈日当空,惠州东江边上的志愿服务站小亭内,可以看到一个人匆忙的身影,为能够及时救援和宣传防溺水安全,赵喜昌常年驻扎在这个小亭子里,各种各样的救援工具挤满了整个空间,一张小方桌,一个小凳子,就是他的全部活动区域。
1955年出生的赵喜昌如今是惠州市退役军人战旗志愿服务心连心公益救捞队队长、心连心公益党支部书记,因为常年日晒,他的皮肤晒得黝黑,背部挺直,言语间爽朗自如,脸上常常挂着笑容,谈及上千次的救捞经历,赵喜昌摆摆手说道:“这不算什么。”
突遇警情
集结令一出,使命必达
“博罗县有一个小女孩溺水了。”9月的一个烈日上午,当我们和赵喜昌的采访正在进行途中,赵喜昌突然接到警方传来的这个消息,他马上在心连心战旗救捞群发布集结令。
“博罗县需要救援,收到参加请回复。”集结令一出,各个队员迅速响应,“闫伟参加”、“李春丽参加”,在短时间的集合之后,赵喜昌和队员迅速赶往现场。
车水马龙的惠州街道上,一辆黄色的鸣笛救援车正在急速前行,怀揣着紧张的心情,我们坐上了赵队的救援车一同赶往现场。和我们紧张的心态截然不同,赵队显得很淡定,或许是多次的救捞经历让他更加从容也更加严谨,他快速的开着救援车,与队员分析着现场的情况,同时与警方保持沟通。
“溺水者死亡,已经捞出尸体了,你们不用过来了。”电话那头传来声音。“好的收到,我们返回。”汽车行驶到中途突然接到警方的电话,我们只有掉头回去,回去的路上我们问赵队:“这种中途折返的情况经常发生吗?”,“是的,这也是常态。”赵队回答道。接到溺水消息后,警方和消防员会立即前往现场,但是有时救捞难度太大,因为熟知救捞工具的使用和多次成功及时的救捞经历,警方会同时通知赵喜昌的救捞队,这次由于距离太远,在赶往的途中消防员已经捞出了尸体。
“我们心里提前有预知了,但是我们还是一刻都不能放松,接到消息,立即前往,集结令一出,使命必达,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这是赵喜昌和队员的共识,正是因为这样相同的信念,赵喜昌和救捞队员拧成一股绳,成为惠州溺水救捞的中坚力量。
救人捞尸
雷锋精神是我一生的信仰
回忆起军营生活,1976年12月,22岁的赵喜昌应征入伍,光荣成为“雷锋团”的一员。赵喜昌在军营里带领着大家唱打靶归来,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军营的生活学雷锋气氛浓厚,在雷锋团团部大楼对面的山坡上,也挂着一幅醒目标语:“学习雷锋好榜样”。
雷锋精神早在潜移默化中烙入了他的生命深处,“把雷锋精神传承下去,要做一个“好兵”、做一名“好人”,这成为他一生的信仰。”
后来一次部队施工中,赵喜昌腰部受伤,定为5级伤残,因为受伤,他从部队退役。晚年来到惠州,一次游泳过程中,目睹一个小孩落水,家属请求渔船帮忙打捞,渔船却因为忌讳尸体上船,提出要收取报酬。一番争吵后,落水的孩子终于被抱上了岸,看着早已没了呼吸的孩子,赵喜昌感到非常痛心。
也是从这天开始,赵喜昌和一起游泳的同伴李林一拍即合,决定成立救捞队,当时只有2名队员的惠州市最小的志愿组织——惠州志愿者救捞队就这样成立了。赵喜昌和李林的坚持,让很多本地的企业家深受感动,发起成立“惠州市心连心公益协会”。
此后,随着赵喜昌救捞工作的顺利铺开,影响越来越大,加入救捞队人数也越来越多。从2008年至今,救捞队共出动3865人次,救援1000多场次,救活116人,无偿打捞溺亡者798具。
救捞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更难理解的是来自旁观者的误解和讽刺。一次赵喜昌成功救捞了一名溺亡者,旁边突然传来一个声音:“你们这次又赚到了呀,听说捞一个一万多呢?”赵喜昌解释道,“我们是志愿者,学习雷锋精神,不收钱的。”“雷锋是谁呀?”看着变本加厉的路人,队员忍不住要上前理论,赵喜昌拉住队员摆摆手说道算了。
“我常常把雷锋精神挂在嘴边,也把它贯彻到行动中去,这是我的信仰。”赵喜昌说。
正是这种信仰,支撑着赵喜昌一次又一次渡过难关。十几年中,他有下水被渔网缠住生死攸关命悬一线的时候,有被救援家属和路人误解甚至张口大骂的时候,有被周围人嫌弃捞尸晦气的时候,有被家人因为担心害怕埋怨的时候,但他都没有放弃,因为信仰和热爱,让他走到了今天。
补救不如预防
希望世上再无溺水人
多年来水上救援和打捞,赵喜昌看到过无数次溺亡者家属捶胸顿足,后悔不已的场面。这让他意识到,宣扬防溺水知识,提前预防并制止比溺水后的救援更为重要,为此他和心连心公益协会把大力开展防溺水知识宣传作为协会重中之重的公益项目来抓。
赵喜昌知道,完全让人不下河游泳是不可能的,路堵不上只能采取疏导的方式。“首先,下河游泳必须戴游泳圈。”他说道。在赵喜昌的江边小亭子里,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游泳圈,并且每一个游泳圈都拴了救援绳,每天赵喜昌拿着一个喇叭在江边宣传,看到没戴游泳圈的及时制止并要求佩戴游泳圈。
同时,赵喜昌和志愿队的人一起策划拍摄了几十部宣传视频,包括自制的宣传防溺水打油诗视频、防溺水故事情景片。他多次进校园、进社区宣讲防溺水知识,组织心连心公益组织志愿者们开展防溺水知识和水上自救互救技能宣讲活动,免费发放自编自制的《防溺水安全教育读本》等5万余册。
“要从思想上改变人们的想法,即使是再浅的水也有可能淹死人。”赵喜昌拿着一根竹竿演示道,当竹竿一头绑了东西,就会往这头倾斜,人也是一样的道理。人的生理结构是头重脚轻,人失去重心,脚一拌跌入水中,头朝下倒去,不会游泳的人很容易挣扎着就再也起不来了。“我们已经看到了太多的悲剧了,很多小孩子都是在自家的小池塘,甚至是卫生间溺亡的。”赵喜昌说。所以向家长和小孩宣传防溺水知识,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尤为重要。
自赵喜昌的宣导活动开展以来,惠州市的溺亡人数逐年下降,溺亡率大幅降低。在他常年驻扎、定点宣传的东江沙公园更是近年来几乎没有溺亡事故。
赵喜昌从小就有记录生活的习惯,《生活记录本》陪伴了他几十年,在他开展救捞之后,又多了一本《救捞计录本》。十几年如一日,每天晚上,赵喜昌都会写下这一天的救捞经历,可以看到本子上密密麻麻,已经计录到几千次了。
本子扉页上赫然写着“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人民忠于党”,这是他一生为之坚持的信条,也是他的实践的真实写照。(供稿单位: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责任编辑:黄楚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