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

美丽乡愁的双向奔赴,东莞南城青年创业点燃乡村烟火气

发布时间:2024-01-08 11:26:57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通讯员供图)

中国报道讯(黄楚芳 通讯员周琬瑜)在石鼓碧道的树荫下漫步,在儿童公园带孩子自由玩耍,在社区篮球馆打一场球赛,在街角小店点一份甜点……走进东莞南城街道石鼓社区,和美乡村风扑面而来。

石鼓社区今日之景,与南城不断推进的“百千万工程”密不可分。石鼓社区从“城中村”到“城中景”的华丽转身,成为当地百姓的幸福工程。

这不仅是城市与乡村的“双向互补”,更是乡村与青年的“双向奔赴”。如今,石鼓社区新业态、新人群不断涌现,乡村反哺青年、青年赋能乡村的故事正在进行。

美丽乡村吸引青年返乡创业

“以前这一片都是杂草小山坡,我们带娃去遛只能开车去外面。儿童公园建成后,我们经常带小朋友来玩,幸福感是很强烈的。”这是“85后”居民李嘉琪对家乡变化的最大感受。伴随着石鼓的蝶变新生,社区的旧貌与新颜,也深深印刻在每一个人心里。

“石鼓怎么都变样了?从前那些野草堆积的泥地成了公园、篮球场,颠簸的道路也变成了平整的沥青路。”大学毕业后回到石鼓,李嘉琪看到村里的变化很是吃惊。

“现在石鼓环境真的越来越好了,有些人还开玩笑说,这个路比家里的床还干净。”李嘉琪说。

社区每周都有洒水车对路面进行精细的冲洗,所有路面都非常整洁,还建了儿童公园,小朋友、老人家都有“出来待的地方”,吃完饭不再守着家里的电视机,邻里关系也变得更和谐了。

近年来,石鼓社区大力完善公共配套,美化提升人居环境,昔日的“城中村”早已化身“城中景”,石鼓社区逐渐成为市中心新晋“网红打卡地”。

石鼓村史馆、孝道文化廊、社区篮球馆、美丽家园文化巷道、党史彩绘长廊、白玉兰儿童主题公园......每逢节假日,这里就成为了人们度假的乐园。

乡村活跃了,发展机遇也来了。本是白领的李嘉琪从石鼓日渐增多的人流量中看到了商机。

“这里小朋友很多,但是附近没有卖水、卖零食的地方,我就找到社区领导问能不能在这里开个小卖部。”今年5月,李嘉琪利用石鼓白玉兰儿童主题公园的小车开起了小卖部。如今,她的小卖部生意不错,实现了在“家门口”创业的梦想。

今年8月,潮流南城·暑期嘉年华在白玉兰儿童主题公园开设美食节石鼓专场,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涌进石鼓社区游玩。在公园里开小卖部的李嘉琪,也在这次活动中感受到石鼓前所未有的热闹与活力。

“那次活动我印象很深刻,朋友都很惊讶于石鼓的变化。”在李嘉琪的印象中,石鼓社区有些偏离市中心一直都是不温不火的,如今却突然成为了“网红打卡地”,这让她由衷地感到自豪。“不止是从经济上的变化,从我们村民居住感受上来说,这种幸福感也是很强的。”李嘉琪说。

(翟嘉欣摄影)

青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李嘉琪的经历并非孤例,和她一样想法的还有李建成。毕业后,李建成做过销售员、叉车师傅、工程管理员,石鼓社区环境不断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让李建成看到了回乡创业的希望。

今年9月,李建成选择回到社区发展,利用自家房子和个人手艺做饮品、小吃的生意。“回到村里,既能挣到钱,也可以照顾老人小孩,我觉得挺满足的。”他说。

门前就是绿水河畔,透过窗台能看到人来人往,这就是李建成的店铺——“玖叁小食馆”,这里也是李建成的家,在开店以前这里都是自用的民宅。

”我是93年出生的,这个店也是我第一次创业,所以叫玖叁。”李建成说,眼看着家门前环境变好,与其外出务工,不如好好利用,便由此萌生了开一间小食馆的想法。他的决定获得了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大家给他提了很多建议,他的客人也主要是街坊邻里,收入还不错。

李建成的想法和国家发展战略不谋而合。今年,“庭院经济”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鼓励村民群众以“美丽庭院”打造“美丽经济”,以家庭“小美”推动乡村“大美”,实现促进就业创业和美化人居环境的互利共赢。

洞悉市场机遇,发展乡村新型业态。近年来,石鼓社区举办了城市演艺交流活动、非遗生活节、美食节等活动,石鼓知名度持续提高。村民利用闲置空间、民居楼经营私房菜馆、糖水店、小食店、小卖部等,返乡青年还把咖啡、奶茶等业态引入乡村,乡村新业态蓬勃发展。

随着“百千万工程”不断推进,南城将以石鼓社区为实施主体全力培育城人产深度融合和美典型村。未来,都市农园、智慧新城、文化创意、养生养老、运动健康……“百千万工程”打底美丽生态,让“美丽经济”生发无限遐想。

“青年返乡,不仅改变了村里的经营方式,也改变了、改变着村民的思想。”李嘉琪说,受传统观念影响,过去老人不愿意在自家房子经营生意,如今在子女们的推动下,他们也开始支持这种经营方式。

“石鼓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对创业更有信心了。我们都很期待石鼓亚创智慧新城项目的建成,也希望社区多举办活动,更好聚集人气,提升影响力。”李建成说。

如今,石鼓社区与创业青年“双向奔赴”,让青年创业致富的梦想逐步落地。于青年而言,青春无悔斗志昂,安身立业在故乡,乡愁有了载体;于乡村而言,青年返乡创业点燃了乡村的“烟火气”,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越来越多像李嘉琪、李建成这样的创业青年投身家乡建设、发展美丽经济,使得“百千万工程”的青年味越来越浓。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