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平供图)
中国报道讯(黄楚芳 报道)“百千万工程”是省、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为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工作要求,东莞常平成立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由镇主要领导挂帅,并制定了《常平镇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构建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格局的实施方案》和《重点任务分工表》,明确总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高水平谋划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扎实促进城乡面貌改善提升,在新起点上构建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各村(社区)、部门(单位)凝心聚力,围绕“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目标任务,聚焦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绿美常平建设、乡村振兴、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加强要素保障等方面高标准推进“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绘出城乡融合发展“常平新图景”,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常平供图)
招商引资增效+营商环境增优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实施“百千万工程”,首要是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而经济要强,最重要的就是产业旺起来。
今年以来,常平紧紧围绕“招商年”任务目标,全力招商引资推动产业发展,完成市重大项目投资21.05亿元,推动8个市重大产业项目动工,洽谈跟进重点产业项目21宗,已签约落地项目共14宗,共完成协议投资超54亿元,成功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推动乔锋、固达等6家企业申报东莞市重大科技项目入库,推动6项前沿科学关键技术攻关纳入市重大科技项目库。
为做好对企服务,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常平着力打造“莞家代办”服务品牌,建立重大项目代办服务工作机制,实行“一项目、一专班、跟到底”服务模式,加速推进重大项目落地。盘活利用存量土地方面,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土地供应,优化土地要素精准化差异化配置,重点做好常虎高速改扩建工程、环莞快速三期东段工程、常黄路升级改造工程、佳鸿等重大项目用地服务。
同时,常平还组建了惠企政策咨询服务小组,利用12345热线和市企业服务知识库,全方位为企业解疑,全面拓展提升“10分钟政务服务圈”的服务半径和质量。政务服务中心目前已有公安、人社、税务、不动产等27个业务部门进驻,日均办理业务约1200宗,日均接待群众超2000人,窗口办事平均时长同比下降56%,群众满意度达99.9%,形成了服务效能好、审批效率高、企业获得感强的营商环境,助力企业扎根常平做大做强。
新型城镇化和绿美常平建设
让城市更有品质更有温度
在寒溪河畔,流水淙淙、绿意盎然、花儿争艳,市民在河边或悠闲散步、或健身运动,听鸟语、闻花香,近距离感受常平近年来的人居环境治理带来的变化。
据介绍,寒溪河“一河两岸”工程是市、镇实现“还河于民”的重大民生工程,该工程涵盖水利工程和景观工程两部分,目前常平大桥以南景观改造工程基本完工,鹤鸣园、鹤舞园、鹤翔园、鹤行园、鹤知园等公园相继开放,为市民增添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当前,常平正对标“百千万工程”目标任务,着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绿美常平建设工作,围绕稳步推进“赤膊房”“平改坡”改造、推进建筑企业结对帮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房管控、美丽圩镇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推动示范带建设等重点工作,不断扮靓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和城市内涵,以优良的“环境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升级改造白石岗村沿河路南延段道路,突出抓好松山湖大道延长线常平段工程建设;创建特色精品示范村1个、特色精品村2个,新建“四小园”98个、“美丽田园”3个,完成“农房微改造”737间;开展林分优化、新造林抚育、森林抚育等林业生态项目3539亩,完成旗岭森林公园和旧石马河景观提升工程,以常新公园和九江水水畔公园为样板带动各公园优化提升;扎实开展“洁净城市活动日”和爱国卫生运动,大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建筑垃圾源头减量,持续巩固厕所革命成果,完成先建排渠“流光水岸,溢彩花廊”美丽乡村风貌带和旧石马河(常平段)“一河两岸”美丽乡村风貌带建设......常平正一步步把“百千万工程”工作“施工图”变为“实景画”,让群众生活更具获得感和幸福感。
值得关注的是,常平还选定常平大道作为美丽乡镇通道,中元街作为美丽示范主街,沿河东二路(河滨花园段)作为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常平文化服务中心+“一河两岸”作为美丽圩镇客厅,常平第一肉菜市场作为整洁农贸市场,寒溪河(常平段)作为美丽河道,鹤舞园作为绿美生态小公园,严格按照省市标准做好相关工作,打造“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美丽圩镇。此外,初步划定了常平大道、常朗路等重要路段和中共东莞县委机关旧址、隐贤山庄景区等重点区域作为美化范围,稳步推进“赤膊房”改造工作,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水平。
做好乡村振兴文章
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日前,在白花沥村委会旁的东莞市壹健实业电声制造总部项目和智能穿戴设备生产制造项目施工现场,传来一阵阵的机器作业声,工人忙碌不停......“这是我们村今年动工的两个新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纯收入600多万元。”白花沥村负责人介绍,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从“消薄”到“强村”的提档升级,该村以实现2023年村经营纯收入增长6%的目标,通过盘活低效闲置用地,进一步推动项目建设。
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是常平推动“百千万工程”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常平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的大目标,抓好村集体经济的长远发展,制定《常平镇2023年实施百千万工程“消薄”工作方案》,通过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以及参与东部工业园投资项目等措施,力争辖区唯一一个“消薄”村——白花沥村年内实现每股分红不低于300元,有序推动无经营性分红村组“清零”。
同时重点推进常平火车站TOD片区、东莞东站TOD片区、新城片区、岗梓TOD片区、朗贝更新片区、袁山贝更新片区等“六大片区”规划建设,支持各村因地制宜发展荔枝、黄皮、预制菜等优势特色产业,打好产业+市场+科技+文化“四张牌”,组织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常平镇荔枝音乐文化节、黄皮文化节等活动,带动农副产品销售推广。
另外,常平在省内对口帮扶协作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大力推进韶关曲江产业共建,走访考察行业协会、优质企业项目40家次,助力强镇富村公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车间建设,有效壮大白土镇、乌石镇、大塘镇集体经济,增加就业岗位和个人收入。打造莞韶“飞地直播”平台,建立近20人的主播团队,定期开展白土镇传统月饼、食用菇等特色农副产品的直播带货。成功搭建常平助农消费平台,推动丝苗米、淮山面、腐竹等优质农副产品在常平供销社、川粤商行、互立农业消费帮扶专馆上架销售,常平每月采购曲江丝苗米订单达4万斤。成立联盟型教育集团,今年已派驻15名老师开展支教,加强教育帮扶。累计派出支医10人,开展义诊活动2场,服务当地群众超160人。
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
让民生幸福更有厚度
实施“百千万工程”,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民生福祉是关键。常平着力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重视文化和生活配套建设。麦元社区卫生服务站揭牌投用,形成“1+22”社区卫生站点布局;建成1个中医馆、2个中医阁,进一步满足居民高品质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今年共举办男子篮球联赛(CPBA)、首届篮球运动会、足球七人联赛、羽毛球青少年联赛、斯诺克中青赛东莞站等42个体育赛事活动,开展篮球、排球、足球、太极等体育指导培训活动40余次,体育事业多元化发展。“民生大莞家”连续四年纳入镇十件民生实事,确立微实事项目39个,投入资金约925万元。推动“双百工程”走深走实,精准识别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对服务对象开展针对性、专业性的社工服务,目前建档总户数为1956户,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服务总人次为6350人次。全镇33个村(社区)建有“议事厅”,配备相关协商制度,今年共开展协商活动183次。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常平合唱团获得东莞市第四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音乐类金奖和第七届东莞市合唱节镇街院校组金奖;音乐剧《东莞东》获2023年广东省文艺创作重点项目,并于2023年12月2日进行了全国首演;小品和话剧获得2022年度全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戏剧类一等奖、第九届“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优秀剧目奖”、2023粤港澳大湾区(深圳)青年戏剧节展演7项优异成绩;常平文化服务中心被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设立为2023—2025年度“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创作排演基地”,东莞(常平)少儿音乐剧创作基地被认定为2023年度东莞市重点文艺创作基地;不断增加群众文化活动供给,打造了5个新型文化空间,推动2个城市阅读驿站和2个绘本馆的建设。
常平努力构建社区、居家、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扩大养老服务覆盖面。常平现有2间养老机构,可提供床位350个。常平居家养老服务分为路东片区和路西片区两部分,分别由东莞豪享康乐养老院有限公司和柏瑞康(深圳)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两家机构承接,今年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共有814人。
此外,建设常平智慧养老护理站,延展覆盖服务路东19个村的居家养老长者,推行长者饭堂及大配餐服务。今年以来,共开展居家养老配餐及入户送餐服务9921人次。以“一对一”结对共建“模拟家庭”的形式,动员社工、志愿者、善心家庭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模拟家庭”项目,为每户“模拟家庭”独居老人提供每月2次入户亲情关爱、心理疏导、生活照料、健康保健等服务,让独居老人感受到如家人般的关怀。(供稿单位:常平宣教办)
责任编辑:陈伟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