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

文坛大咖齐聚,散文集《枕水听涛》研讨会在东莞虎门举行

发布时间:2023-12-20 10:38:2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虎门供图)

中国报道讯(黄楚芳 通讯员陈建明 黄逸轩)12月19日上午,散文集《枕水听涛》研讨会暨“太平古墟”历史文化研究专家研讨会在东莞虎门丰泰花园酒店举行。

虎门镇党委副书记方志权在致辞中表示,长期以来,虎门文化发展离不开虎门籍名人的大力支持,他们从虎门走出去,但对家乡的发展念兹在兹,无私奉献。虎门籍知名作家卢锡铭的散文集《枕水听涛》饱含浓浓的乡愁,全方位描述了虎门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嬗变的过程,为虎门文化发展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该书为虎门在全国乃至海外立传,为虎门文化事业发展锦上添花。

虎门籍知名作家、散文集《枕水听涛》作者卢锡铭从“为什么要写《枕水听涛》”“怎么写好这本书”“有什么体会”三个方面分享了他的创作历程,并回忆了他在虎门的生活点滴,讲述了虎门人文历史。他表示,虎门对于他有着不一样的乡愁,是他创作的源泉。作为作家,只有沉下去采撷,跳出来以时代的角度去展现、剖析,饱含深情地去描写故乡的方方面面,才能不负故乡的馈赠,感恩、感谢自己的故乡。

研讨会上,卢锡铭向虎门镇政府、镇宣教文体旅游办及虎门图书馆赠送了图书。东莞市政协原副主席、虎门乡亲黄发也向虎门图书馆捐赠了个人藏书。

当天,与会专家学者还参观了“太平古墟”实物和图片展览,并到海战博物馆、威远炮台、林则徐纪念馆、太平手袋厂陈列馆参观,感受虎门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篇地、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地的厚重底蕴和人文魅力,进一步了解《枕水听涛》书中的文化内涵。

(虎门供图)

《枕水听涛》研讨会由知名散文评论家、博士生导师、鲁迅文学奖终身评委陈剑晖主持,广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章以武,高级编辑左多夫,文化学者、文艺评论家江冰及《羊城晚报》执行总编陈桥生,南方+副总裁李贺等专家学者纷纷发言,就散文集《枕头听涛》的文学生态、创作技法、乡土写作、读后感受等各抒己见。

有专家表示,散文集《枕水听涛》以30多万字的长篇文本来描写虎门,在散文的长河里,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天空下,是一本文化底蕴深厚的巨著,非常少见,它拓宽了岭南散文创作的新边疆。

有学者认为,阅读散文集《枕水听涛》,能感受到大海的脉动,一如虎门低调、包容、务实的品格。卢锡铭通过文学的表达,艺术的升华,展现了一个中国的虎门、世界的虎门,希望他为书写虎门继续添上浓重的一笔。

有作家剖析,卢锡铭对故土虎门的创作,是一次回归正统的现实主义创作。在东莞的创作生态方面,有外来作家写东莞,也有本土作家写东莞,形成了多元的创作状态而百花齐放。卢锡铭对于故乡虎门的现实主义创作,忠实于自己的内心,犹如一股清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资深媒体人表示,散文集《枕水听涛》展现了作者的真情、真切与真实,从文学的角度、政治的角度出发,再从时代的高度去审视虎门。每一个文字都充满激情,又如静水深流,风清骨正,文本布局巧妙,人物生动,文采飞扬,在这些充满诗意的文字里,看到了一个作家对故乡的使命。

参加当天研讨会的还有多位虎门文学前辈与东莞市作家协会虎门分会会员。他们纷纷发言,表示散文集《枕水听涛》描写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虎门,描写了既熟悉又陌生的虎门,描写了一个有着时代高度的虎门,每一个字都带着浓浓的乡愁,让人共鸣、感动、怀念。

珠江潮的跌宕起伏,是虎门永不停息的脉动。虎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如今更是蜚声海内外的服装重镇。这种嬗变的轨迹,这座城市的人文精神,历来是文人墨客创作的热点,留下不少名作佳篇。

很多作家都有着深厚的故土情结,卢锡铭亦是如此。他的祖祖辈辈定居于虎门,本人亦生于斯,长于斯,对虎门的一切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触动他去写作,就像他的散文集《枕水听涛》,封面几行简短的文字:“轻轻的触摸,重重的叩问,这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这是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嬗变的标本。”这本书有着宏大的历史纵深性叙述,对故土文化性、地域性、审美性、民俗性的梳理归纳、艺术升华,让文本变得主题鲜明,血肉丰满,卢锡铭的家国情怀也体现无遗。

在作家的眼中,故乡含义不仅仅是一个生命的出生地,这里的一切皆成为他成长的道具,最终升华为一种精神基因,让他爱之深,念之切,梦绕魂萦。因此在卢锡铭的散文集《枕水听涛》里,能看到小桥、石狮、河涌以及小孩在河涌中摸鱼抓虾场景;能看到 “疍民”的漂泊和特有民俗,包含了那悠扬咸水歌,他们卑微弱小,但朴素善良,然而卢锡铭写的显然不是田园牧歌,字里行间带着批判和思考;能看到龙眼、大宁等社区如何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抢占先机,实现发展腾飞,展现一批拼搏者的风采,充满胆识智慧,但也有艰难曲折。

散文集《枕水听涛》出版于2022年10月,今年11月获第十一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文学类)。全书分《故园水韵》《乡里乡亲》《蜃楼烟雨》《龙的嬗变》四辑,以历史之门、南疆之门、物华之门、人杰之门、嬗变之门叙述阐析虎门,讲述千年虎门从“疍家”“自梳女”“撑篙工”向现代服装制造工、企业家的过渡,写出了一个变迁和重构状态的虎门、一个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蝶变的虎门,既写出了传承性,又写出了变异性。

散文集《枕水听涛》 ,聚拢的是人间烟火,展现的是世事变迁,但灯火不灭,涛声依旧,鲜活着的,永远是宝贵的民间记忆。因为从书中看到的不仅是虎门的桥涌、鱼虾,拼搏奋进的人,作者对故土的眷恋之心,看到的更是一个时代,一个广袤的天地。

卢锡铭简介

卢锡铭,1947年生,虎门博涌社区卢屋人,虎门作协(虎门文学会)创会会员之一,毕业于华南师大政治系,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华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黄金时代》杂志社副总编辑,《潇洒》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广东教育出版社社长,广东省出版集团副总经理,广东省期刊协会会长,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策划和责编的图书获过国家级图书“三大奖”,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著述颇丰,主编和合著图书近20种(套)。出版散文集《南方绿岸》《潇洒夜雨》《带走一盏渔火》《水云问渡》,其中《带走一盏渔火》荣获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奖。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