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

荔湾区“百千万工程”一街一策 岁月沉香初冬始 万家共融暖昌华

发布时间:2023-12-19 16:43:1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报道) “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昌华街道位于广州西关荔枝湾畔,辖内现存广州唯一保留完整清代格局和典型朴素风貌的千年古村聚落。其中的泮塘五约、西关大屋、永庆坊等历史建筑、文化街区,在“绣花功夫”微改造的洗练后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浓浓岭南风情的“老荔湾”,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各年龄层群体,打卡、街拍、文化探索、寻味西关、参观学习琳琅满目。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昌华街道不断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在微改造背景下抓实“五治融合”,不断丰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现了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形成凝聚人心、增进共识的“平安昌华”。

“微改造”后的昌华老街巷。

激活自治动能,共同缔造美好家园

党员干部社区下沉、回居住地报到,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与群众“零距离”主动打交道……良好的共融氛围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目前,昌华街道打造的群防共治队伍“昌华前哨”吸引了辖内各方力量,规模已达1400多人;街道平安促进会成员达到51个;辖内191个单位、学校及沿街商铺、市场档口等安防力量加入到最小应急单元联防联控体系;6个群防共治驿站、24个分级岗位和14条巡逻路线,织密“总队—社区—行业”三级防护网络,切实延长了社区治理“手臂”,让矛盾纠纷格内解决、就地化解。比如,有三名工人因“工程款拖欠”在广州市一中门前拉横幅维权,“昌华前哨”教育行业分队迅速反应,立即开展安抚、协调、化解工作,从发现到化解仅2小时。“昌华前哨”群防共治品牌队伍获得市委、区委政法委颁发的“群防共治品牌奖”“第一批‘广州街坊’最小应急单元优秀示范点”“群防共治最佳人气奖”等荣誉,群防共治理念在社区生活中的影响力与号召力持续扩大。

昌华街道还通过“一约三会”(社区公约,共同缔造委员会、社区协商议事会、平安促进会)积极为公众参与开辟新渠道、搭建新平台。比如泮塘五约共同缔造委员会是广州市第一个老旧小区微改造公众参与平台,政府相关负责人、居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媒体代表、社区规划师等担任委员会成员,凡涉及微改造重大事项以及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都由共同缔造协商会议对相关事项讨论决策,确保最终事项顺利实施,且达到各方需求的“最大公约数”。

构建智治支撑,“枫桥经验”历久弥新

昌华街道以“数据+”加持平安建设工作,提升基层治理成效。荔湾湖“枫桥式”综治中心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支撑综合网格工作质效提升,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中心枢纽平台,实现“平安不出事”与“服务不缺位”的有机结合;西关大屋社区“智慧政法示范点”,整合了各种社会化服务系统和荔湾区智慧社区管理平台,优化“智能门禁地网”、“治安视频天网”,实现“雪亮工程”治安防控“全覆盖、无死角”;大数据、区块链、人脸识别智慧系统等技术运动到网格管理平台,加强重点人员的预警监测、落地管控,及时化解处置各类风险隐患;“随约服务网上驿站”在微信小程序随约平台上线党务居务公开、政策与办事指南、生活服务、应急消息发布等13个导航栏、70多个模块及100多个功能项目,逐步构建15分钟优质生活圈;专业的物业“社区微管家”团队,实行“群众点单、社区接单”服务模式,实现社区居民“随时随地随心约”,优化提升便民服务。

坚持法治思维,妥善化解矛盾纠纷

昌华街道落实领导干部及公务员学法制度,举办业务培训,集中学习法治知识,提升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组织专职律师深入社区宣传普及民法、合同法、婚姻法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今年共举办社区法治专题讲座25期。并定期组织“民警+检察官+法官+专职律师”深入社区开展服务,建成“家门口”解纷服务网络,借助人民调解专业力量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劳资、工程等存量案件实体化解率达到97%,累计协调偿付款项431万元;发动专业力量组建联合执法“一支队伍”开展行动242次,出动力量2200人次,处置案件221宗,化解纠纷隐患340宗。

融入德治力量,多元主体崇德向善

昌华街道多措并举开拓平安建设宣传路径,依托水上花市、泮塘元宵游园等“昌华特色”民俗节目,自创反诈情景剧《情财两空》揭露诈骗“套路”,发动广州一中、培英中学拍摄禁毒短视频,开展“牵手平安 幸福昌华”主题活动27场,覆盖群众10万人,线上依托社区随约服务平台同步网络直播,获得中国报道、人民网、民主与法制、法治时代等媒体广泛报道,掀起“铺天盖地”的宣传热潮。昌华街道协助市委政法委在荔湾湖公园建立广州首个“见义勇为”主题园,开展志愿服务、理论宣讲、市民教育、文化活动、科普宣传等各类宣传教育活动100余场次,开设红色电影轮播、合唱团、粤剧戏曲、全民健身、节庆晚会等文化惠民活动20余项,既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弘扬社会正气新风,提高居民道德修养,又让“平安昌华”成为平安街道建设的品牌标杆。

古朴的风貌、良好的社区氛围吸引了多元化业态资源,艺术家工匠作坊、新青年艺术创作工作室、传统文化展示交流空间等40多家优质商家进驻泮塘五约历史文化街区,累计吸引游客达150万人次,成功打造宜商宜居的“老西关”文化名片。同时,也让文化的力量润泽居民,促进居民崇德向善。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昌华街道紧紧依靠群众探索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近年来,辖内刑事案件“零发案”月、“零发案”周数量常态保持在90%以上,收获了全国文明单位、广州市“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等多项荣誉,泮塘五约、西关大屋、永庆坊片区等历史文化街区焕发出新的时代活力。

(供稿单位:区“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信息宣传组、昌华街道图片来源:广州荔湾发布、昌华街道)

责任编辑:陈顺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