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对口帮扶潮阳区工作组 供图)
中国报道讯(郑雪云 报道)深圳对口帮扶潮阳区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及驻河溪、西胪、金灶三个镇的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自2021年7月进驻以来,紧紧围绕建设榕江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带这条工作主线,通过引入深圳资源和理念,助力开展脱贫攻坚成果、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镇村产业发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水平的“五大提升”。实现了未发生一例返贫、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的目标,驻地干部群众实现乡村振兴的信心普遍增强,对口帮扶镇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共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工作组谋定了一条帮扶工作主线:共建榕江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带,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新潮阳作出深圳贡献。同时,指导推动三个工作队编制实施金灶镇“党建引领·潮韵水乡”、西胪镇“一轴两片”、河溪镇“一路一带一特色”3条镇级乡村振兴示范带,为帮扶工作确定发力方向,带动示范作用,精准高效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
推行一套科学防止返贫的工作机制。指导工作队建立“资产现状、社会权利、发展能力”三维监测模型,形成防止返贫监测“河溪工作法”,实现大排查和精测量的结合,基层工作效能大幅提升。指导工作队贯通从监测到帮扶开展全链条防止返贫工作,通过建立一本防止返贫手账,一手抓监测,一手抓施策。实施“开发式帮扶、机制型兜底、临时性救助”三大举措,发放临时救助金118500元,帮助51户解决突发困难户燃眉之急。组织劳动技能、农业种养技术培训20场,884人次参加,向后方帮扶单位及社会各界推荐待业大学生20余人次,现4名大学生已获得就业岗位。发放惠农贷款119笔5130.3万元,为村民的生产发展提供保障支撑。指导帮扶资产管理运营,收益惠及1436户脱贫户。
建设了一系列三产融合的乡村产业发展平台。指导工作队“搭建平台、提标升级、进阶换挡”多措并举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一是支持金灶镇特色果品交易中心、东里农贸综合体建设,今年完工后,将为农业产业链延伸、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协助37个特色农产品入驻深圳“圳帮扶”销售平台,协调“圳帮扶”汕头馆首个产品供应站在西胪镇挂牌,组织江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红火龙果申报成为汕头市第一批“圳品”。通过深圳海吉星等平台销售潮阳丝苗米、姜薯、油甘等产品74.7万余元,多口径打通销售渠道,助力汕头优质果品登上高质量城市食用农产品平台。二是推动成立水果行业协会,盘活镇属集体企业,提升企业化生产水平,注册系列产品商标,制定3份水果种植和果品标准。三是深入调研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存在的困难,建立了一套提升集体经济的方案,指导工作队谋划小微产业项目30余个,助力集体经济薄弱村进阶换挡。
树立了一批的乡村治理示范典型。以队员责任制的形式开展“乡村治理先行示范村”创建,深入村社开展“党员包片联户、乡村学堂、乡村建设、积分制管理、产业托管”等乡村治理活动。三个村入围指挥部创建活动十强,其中河溪镇湖东村获得指挥部创建活动的第一名。重点帮扶的金灶镇桥陈村、河溪镇湖东村成为全省首批典型村,西胪工作队参与打造的西胪镇泉塘村获得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完善了一张网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工作队会同各镇谋划实施驻镇帮镇扶村项目106个、总投资额近2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提升项目94个、1.7亿元,目前已完成项目63个,各镇公共基础设施状况显著改善。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凝聚后方帮扶单位帮扶合力。其中深圳市燃气集团出资150万元建设的河溪镇潮关路湖东段人行道、路灯等设施,有效解决村民安全出行问题,惠及周边村落近2万人;深圳市地铁集团出资35万元改造西胪镇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助力西胪镇打造专业的技术服务指导中心。
提升了一揽子的公共服务能力。向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申请出资50万元编制了234省道河溪至金灶段交通安全提升方案,并推动西胪镇投入驻镇帮镇扶村资金600万在三个路口建设红绿灯及交通监控设施。随着西胪镇三个红绿灯及监控设施的投入使用,杜绝了亡人事故,交通安全得到极大改善。向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申请出资308万元拓宽改造花园路主干道、打造提升金灶镇徐寮村“红军洞”红色遗址,助力金灶镇乡村休闲旅游添红景增红色。
开展了一项头雁伴飞的为民办实事行动。开展针对村支书、乡村创业人才等进行贴身指导服务的专项行动,通过工作队队员“伴飞”助力头雁“领飞”,激活乡村人才形成雁阵效应,以实际行动贯彻指挥部“头雁领飞”“千人培训”计划。开展结对9人次,谋划出具建议20余项,帮助解决实际困难12项,真正做到为民办实事硬事。
打造了一个特色帮扶的文化品牌。依托潮阳本地民俗特色,开展“深汕协作,一路潮阳”系列文化活动,助力打造潮阳特色文化帮扶品牌。指导潮阳区三个镇工作队开展潮阳英歌巡演、广场舞文艺汇演、乡村音乐晚会、潮乐进深圳、非遗文化进校园、夜摊集市等活动20余场,指导河溪工作队队员创作原创歌曲《河溪》、《一路潮阳》,与民同乐开展巡演推进移风易俗,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助推实现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振兴共富裕。(供稿:深圳对口帮扶潮阳区工作组)
责任编辑:陈赞亮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