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

东莞大岭山原创纪录片《红拓》首映 纪念东江纵队成立八十周年

发布时间:2023-11-30 09:41:17 来源:中国报道

(大岭山供图)

中国报道讯(黄楚芳 报道)2023年12月2日是广东东江纵队成立八十周年纪念日。东莞市大岭山镇用时两年,特别制作了六集文献纪录片《红拓》,以此纪念东江纵队成立八十周年。11月29日上午,由中共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指导,大岭山镇文化服务中心组织策划摄制的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红拓》正式发布。作为大岭山文化强镇建设工作的重点项目,此片被列为东莞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大岭山革命文物众多、红色资源“家底”丰厚。作为东江纵队重要策源地,大岭山不仅是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更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各个发展时期的重要活动区域,拥有二十余处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一笔宝贵的财富,东江纵队在大岭山留下了大批弥足珍贵的革命史料,成为绵延不绝的红色记忆,更是激励老区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具有丰富的物质内容和永恒的传承价值。

依托本土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大岭山镇党委、镇政府积极创新红色文化宣传路径和思路,持续打造“一红二源三香”文化品牌,着力在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抓好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上下功夫,近年来连续推出《英雄母亲》《激战百花洞》《小英雄大眼仔》《老虎山下五少年》《永恒的丰碑》等一大批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红色文艺精品。

(大岭山供图)

纪录片《红拓》总策划、大岭山镇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红拓”就是红色历史的拓片,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红拓》这部片子来钩沉进而激活东江纵队在大岭山这块红色土地上波澜壮阔的烽火岁月,全景式梳理和呈现大岭山的红色历史文化脉络。

据介绍,《红拓》以广东东江纵队抗日救亡的历史为背景,聚焦于大岭山本土红色文化资源,通过《英雄史诗》《故园喋血》《一战成名》《华南第一报》《永远的铭刻》《大岭山之歌》六个剧集总片长116分钟有机链接历史与现实,跨时空、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大岭山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和完整呈现。《红拓》既是纪念东江纵队成立八十周年,也是为东莞文化建设贡献大岭山力量。

在当天的发布仪式上,《红拓》主题歌曲《守护》也同时发布,并由穿越组合现场演绎,随后,大岭山本土文艺骨干通过独唱《那一面红旗》、快板书《激战百花洞》、合唱《领航》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充分展现了大岭山红色文化的活力,以及大岭山人民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在大岭山镇党委、镇政府和市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下,《红拓》2022年初立项,7月成立摄制组,9月举行开镜仪式,12月正式拍摄,2023年11月25日成片。拍摄以来,近30人参与演艺工作,近百人为拍摄提供各种各样的支持,逾10家单位提供支持和指导;东莞、深圳、广州、北京等地超过20人接受了摄制组的采访。采访对象既有东纵老战士、东纵后代,还有党史专家和相关纪念馆、图书馆、文化中心等熟悉东纵历史的专门人员。摄制组靠着坚定的信念以及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帮助,最终如期完成了摄制工作。

《红拓》通过多种电视表现手法,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注重故事的挖掘和观赏性呈现。《红拓》以大岭山为聚焦点,重点截取东莞革命史大岭山部分为片子的表现主体,着重挖掘和呈现大岭山本土的英雄和故事,有的首次以电视纪录的视角呈现。十余名东纵老战士作为亲历者出现在镜头前,亲口讲述抗战故事是《红拓》的独特与珍贵之处。他们的讲述,因真实而具权威性、因有厚度而动人心弦。

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李炳球,东莞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王斌,大岭山镇党委委员叶淑帆,市委党史研究室、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东莞市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有关负责同志,东纵老战士后代代表,大岭山镇宣教文体旅办、大岭山镇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各村(社区)宣传委员、文化管理员,媒体等参加了《红拓》首映式。市镇有关领导为《红拓》揭幕。(供稿:大岭山)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