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

“珠水揽芳华——岭南非遗押花”系列活动在荔湾举行

发布时间:2023-11-29 12:12:1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报道)在气候宜人的“花城”广州,种花、赏花的传统历史悠久。在这里,花朵的绽放与凋零,不仅是自然界的常态,也是人们心中美好时光的象征。面对这些短暂而美丽的瞬间,人们常常思考:如何能够长久地留存这份大自然的美好?答案便是岭南押花艺术——一种将植物标本技艺与贴画装饰艺术巧妙结合的传统手工艺。

11月28日,荔湾区文联主办的“珠水揽芳华”的岭南非遗押花系列活动在沙面小学御景校区举行,活动特邀岭南押花艺术的首位代表性传承人、广州市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傅庆军,以及广府文化推广者李丞彪先生作为嘉宾。通过艺术对谈和互动体验的形式,展示了岭南押花艺术的独特魅力,让广大市民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了解这项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岭南押花艺术”。

艺术融新:传统创新的完美结合

“自1990年起,我便开始接触押花艺术,并一直坚持至今。”岭南押花艺术的代表性传承人傅庆军,已在这一领域耕耘逾三十年。她不仅是一位技艺精湛的艺术家,更是岭南押花文化的守护者与创新者。她对岭南押花艺术的深情和对未来的憧憬,从她的话语中溢出。她坚信,岭南押花艺术的传承不仅需要技艺的活化,更应在青少年教育中开启新的篇章。

“岭南押花艺术的精髓在于尽量减少修剪,充分展现植物自然之美。即使是同一幅画,由于每片花草都独一无二,因此创作出的押花作品也各不相同。”她的讲述不仅详尽介绍了押花艺术的技巧与美学,还深入探讨了如何将这门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赋予其新的活力。她特别强调,岭南押花艺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对原材料的尊重、对创意的重视,以及传统与现代元素的和谐融合。

活动中最引人入胜的环节是傅庆军与观众共同创作的押花长卷画。这不仅是艺术创作的展示,更是一场充满互动的文化体验。在傅庆军的指导下,现场的观众们亲手制作了押花作品,这种直接体验让每位参与者深切感受到押花艺术的魅力,并见证了传统艺术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焕然一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活动中引入的元宇宙展馆,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欣赏方式,也标志着荔湾区在艺术创作上的一次尝试。活动现场,通过扫描活动海报上的二维码,观众得以进入这个虚拟空间,欣赏到了20多幅精美的押花作品。这次结合元宇宙技术的创新尝试,不仅是对传统艺术的现代转化,更是对未来艺术传播形式的探索。

花城印象:岭南押花的文化之旅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活动上,广府文化推广者李丞彪引用《木兰辞》中的经典诗句,巧妙地将古代文化与现代艺术相连。他细致地回顾了岭南押花艺术的发展历程,从秦汉时期的起源,经过唐宋时期的盛行,到达现代的发展,每个历史阶段都充满了丰富的故事和变化。他的讲述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溯,更体现了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深刻理解。

广府文化是一种很有生命力的文化。广州,被誉为“花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四季花开的景象,为押花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李丞彪指出,广州人对花的热爱历史悠久,花不仅是城市的装饰,更是文化的象征。在广州,花已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们情感的寄托,也是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他还提及广州的花市文化,从售卖素馨花的传统花市到今天的多样化花卉交易,这不仅展示了广州人对花的热爱,也反映了这座城市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提到花市,明朝时,广州形成了有规模的“花渡头花市”,当时的花市就是以售卖素馨花为主的,直至清朝中期也是这样。另外,广州还有“人日游花地”的习俗,即农历正月初七人日那天到芳村花地湾游玩赏花。康有为就写过一首七言绝句《人日游花棣》来赞美这一风俗。活动中,现场观众的参与为艺术分享增添了互动的乐趣。观众们用粤语朗诵诗句,共同探讨广州花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岭南文化的新诠释和发展。

文化创新:非遗的当代艺术表现手法

在广州这座被誉为“花城”的地方,岭南押花艺术不仅仅是对大自然美景的珍藏,它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体现。通过“珠水揽芳华”这一系列活动,岭南押花艺术的魅力深入人心,同时也彰显了广州与花的密切关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活动不仅让市民和学子们亲身体验了押花艺术的独特魅力,还通过引入元宇宙展馆,开启了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融合的新篇章。这样的文化体验,不仅是对传统艺术的传承,更是对未来艺术形式的一次探索和创新,为岭南押花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创新的表达手法,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创新的探索。” 荔湾区相关负责人如是说,“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年轻艺术家能在他们的作品中融入非遗元素,这样的融合不仅能够丰富艺术的表现形式,也能为非遗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带来新的活力。我们鼓励年轻一代积极参与,共同探索非遗与当代艺术的结合之路。”

责任编辑:陈顺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