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

广州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筑起坚固“水长城”

发布时间:2023-11-14 18:42:07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报道)2023年以来,广州市坚持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全力防洪排涝,筑起坚固“水长城”,助力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广州。

建立3个层面布防体系

精准部署防汛防台工作

近年来极端气象频发,受台风影响,多地出现极端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2023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市防总的部署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投入,构建“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的防汛防台工作总体布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组织扛牢主体责任,确保防汛防台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主动作为,成功抵御了“龙舟水”、台风侵袭,实现了“无伤亡、少损失”目标。

落实“三个责任人”,织密防汛防台“安全网”。为做好防汛防台工作,广州各级水务部门全面加强灾害防范应对,全力以赴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全面更新落实全市各类水务设施、易涝点、山洪灾害危险区“的三个责任人(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巡查责任人)”20937人,层层压紧压实防汛救灾主体责任,将责任制贯穿到研判部署、指挥决策、转移避险、抢险救援、救灾救助全过程,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严格执行防台风“六个百分百”要求,打好防汛防台“主动战”。一是深入排查,做好水务风险防范。开展汛前、汛中防汛安全检查以及在建水务工程、水务设施、易涝积水点、山洪灾害防御等检查,建立隐患台账,督促整改,打好汛前“准备仗”,下好防汛“先手棋”。二是全力以赴,抓好重点时段防御。全市水务系统紧盯重点时段,提前部署,迅速落实防风防汛各项措施。局领导带队深入一线督导,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精准施策强化布防,严格执行防台风“六个百分百”要求,按照国家防总要求的“三个紧急撤离”提前果断转移山洪灾害、在建工地等危险区人员。三是加强建设,提升防御综合能力。组织防汛防台应急值守培训,确保值班值守工作有序开展。加强防汛物资和救援队伍建设,开展水务系统“平安水务—2023”防汛防暴雨应急演练,提高我市防御特大暴雨的实战能力。

建立3个层面布防体系,筑牢防汛防台“安全堤”。一是紧抓水利工程监管。指导各区做好水利工程调度运行安全管理工作,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建设和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管理标准化工作,持续提升水利设施管理水平,落实病险水库空库运行。二是强化城市内涝处置。细化内涝防御措施,开展广州市易涝风险点动态调整工作,对新增易涝点落实“三个责任人”,制定“一点一策”治理措施。实施“联排联调”运行管理模式,落实内河涌低水位运行,增大河涌汛期调蓄容量。加强排水管网、泵站、闸门等设施维护,对内涝点周边雨水口、管网做好雨前、雨后“一雨两清”,建立“点—线—面”3个层面布防体系。三是加强山洪灾害防御。督促从化、花都、增城、黄埔四区强化责任落实,完善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做好842个山洪灾害危险区隐患排查和监测预警系统维护。强化基层责任人培训,提高山洪灾害防御基层责任人履职能力。

以“三全一有”排水智能化管控体系、水旱灾害防御系统,搭建防汛防台“智慧防线”。广州“智慧排水”是住建部新城建“排水智能化”的全国试点项目,现阶段已实现“排水设施全覆盖管理、城市内涝全周期管控、设施运行全时效监控、辅助决策有模型支撑”的“三全一有”排水智能化管控体系。截至10月31日,已安装4780套物联监测设施。完成48个中小河流专用水文监测站点建设,提升我市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预警能力。推进248个水文遥测站点警戒水(潮)位核定,目前已完成124个。实现数据监测共享共用,全面支撑城市排水管理和洪涝防治工作,大幅提升水务监测预警能力建设,为精准部署防汛防台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撑。

连续5年

获省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优秀

在水土保持方面,广州市全面贯彻落实水利部、省水利厅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要求,以国务院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为契机,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监管力度,转变工作方式,推动监管效能大幅提升,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2022年全市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5平方公里, 全面完成年度治理目标任务,水土保持率达 95.2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82个百分点。广东省公布2022年度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考核结果,广州市再获“优秀” 等次,连续5年获省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优秀。

构建三级执法体系,落实责任有“力度”。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创新督导考核机制,建立每年市对区履职检查工作机制,推动检查结果与新增水土流失治理任务、水土保持率纳入河湖长制工作考核内容,考核情况抄送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估、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压紧压实属地管理责任,激发创先争优热情。推动跨部门横向监管协同,搭建与住建、交通、林业等行业主管部门沟通协作和信息共享平台,共享建设项目台账,每季度协同住建、交通等部门开展一次“双随机、一公开”水土保持联合检查,形成多行业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纵深推进水土保持联合执法,成立水土保持专项执法工作专班,构建“市级督导+区级统筹+镇街抓落实”三级执法体系,完善违法线索受理、转办、处置、跟踪、监督等环节,实现违法线索“闭环管理”,确保线索件件有落实,2022年水土保持立案21宗,结案21宗。

坚持方案批后检查100%全覆盖,防控流失有“准度”。守好水土保持“第一道关卡”,紧盯水土保持重点建设项目,建立“现场巡视监测+无人机遥测+定点监测”的全方位无死角监测体系,筑牢水土流失监管防线。在完成部、省级遥感图斑现场复核基础上,每年加密二期卫星遥感检查,让未批先建、未批先弃、未验先投等违法违规行为无处遁形,2022年解译遥感图斑1815个,提前发现并查处违法违规项目17个。制定《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核查工作细则》,加大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核查力度,推动将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纳入联合验收,把好水土保持“最后一道关口”。积极运用水土保持领域“重点关注名单”“黑名单”制度,规范认定、发布、奖惩、修复及退出等管理,全面建立水土保持信用评价体系,靶向惩戒建设单位违规行为,引导水利建设市场健康发展,2022年将9个违法违规单位列入水土保持重点关注名单,约谈违法违规单位19个。

做好48+24+24,打造“放心”营商环境。狠抓水土保持审批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管理,推动企业投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程序性审查1个工作日办结,极大地缩短企业办事时间,打造“省心”营商环境。主动靠前服务,组织技术专家团队免费提供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咨询指导,帮助建设单位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质量,切实为企业减负降压,打造“舒心”营商环境。全省首创基于降雨预报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风险预警服务,为建设单位提供精准风险点预警信息,做到事前48小时提醒预报、事前24小时现场监督指导、事后24小时评估效果,打造“放心”营商环境。实行在建项目现场监督检查“红、黄、绿”三色分级管理,建立“绿色项目每年检查一次、黄色每半年一次、红色每季度一次”工作机制,推动形成“无风险不打扰、低风险预提醒、中高风险严监控”新模式,打造“安心”营商环境。

全国首个通过

水利部专家组现场评价的区管水库工程

加快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是有效改变水利工程粗放式管理模式、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2023年,按照水利部、省厅、市的部署要求,黄埔区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统筹推进,全力推进木强水库工程标准化管理,全面提升工程建设面貌和工程管理水平,黄埔区木强水库顺利通过水利部专家组标准化管理现场评价,成为全国首个通过水利部专家组现场评价的区管水库工程,也标志着该水库工程运行管理达到一流水平,迈入广东省领先行列。

找准着力点,夯实管理新基础。工程建设是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为确保工程建设项目标准化、规范化,保证项目质量、进度和施工安全,以木强水库标准化配套工程为切入点,重点对水库的主副坝、溢洪道、防汛仓库、标识标牌等工程设施全面提档升级改造,工程面貌焕然一新,建立了新的工作流程及监督管理机制,强化项目预算、合同管理和施工现场监管。

找准发力点,迸发科技新活力。完善了木强水库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依托幸福河湖“数字孪生南岗河”开展建设,加强数据监测和互联共享,加快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的信息平台和水库管理APP,建设有全区水库态势可视化大屏,积极研究探索出项目标准化管理新思路。

找准支撑点,激发管理新动能。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组织技术骨干到海南赤田水库、松涛水库,黄龙带水库、潮州供水枢纽、北江大堤等优秀水利工程开展调研学习,并主动加强与技术单位、施工单位等交流合作,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针对工程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重要问题进行技术分析,逐步落实问题整改。

责任编辑:陈顺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