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工匠

点赞!“守塔人”黄灿明入选“中国好人”广东省候选人名单

发布时间:2023-10-26 09:15:0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通讯员黄癸 陈文欣 杨一丹) 凡人微光,点亮心灵;凡人善举,最暖人心。近日,广东省文明办发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广东省候选人名单,广州航标处舢舨洲灯塔守灯员黄灿明作为作为“敬业奉献”类别候选人入选公示名单,是广州市南沙区唯一入选的人员。

黄灿明自1999年到舢舨洲岛工作以来,他克服艰苦环境,24年如一日,坚守在舢舨洲岛上,为过往船只指引方向,护佑一方安宁,用实际行动诠释爱岗敬业精神。

舢舨洲岛助航位置十分重要,然而,岛上的条件却十分艰苦,这座2500平方米的小岛四面环水,地势险峻,搭乘舢舨到最近的陆地也要近一个小时。最初,没有淡水和电,喝的是蓄水池里存储的雨水,照明用的是油灯。30多米高的灯塔孤零零地矗立着。长满杂草的岛上蚊虫肆虐、蛇鼠共存。

岛上的工作和生活枯燥而单调,在黄灿明上岛不到几个月,一起守孤岛的人先后调离,只剩下他一人。日复一日,月复一月。

凌晨3点,黄灿明起床检查灯塔上的主辅灯;清晨7点,他一个人迎着朝霞升起国旗;上午9点,他拉上灯帷,擦拭灯笼玻璃、灯头……在他眼里,国旗下的坚守就是履行最神圣的职责;自己的灯塔就是一盏永不熄灭的灯。

黄灿明对灯塔保养工作更是精益求精,连续多年确保舢舨洲灯塔正常率100%,为航海用户提供优质可靠的导航服务,受到多家用户单位一致肯定。

他以岛为家,甘于奉献,坚持以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出色完成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和南沙港区疏浚扩容建设等重大水上活动的安保任务,为广东省社会发展和口岸建设提供坚强的助航保障。

2011年台风“海马”来袭,12级台风夹杂着如蝗暴雨,连续9小时打着舢舨洲顶上的灯塔。避雷针被刮断,导致避雷系统瘫痪,灯塔随时都有被雷击的危险。灯塔内价值不菲的灯器将要被击毁,对附近船舶安全航行造成重大影响。黄灿明顶着8级大风,冒着随时可能被抛向大海的危险,蹒跚着一步步跨上灯塔顶部修复避雷针。2小时后,避雷系统恢复正常。

在坚守孤岛的9000多个日夜里,黄灿明把原本枯燥乏味的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成为了珠江口的夜明灯,让“守塔人”这个职业成为他这辈子的人生标签。

黄灿明24年独守孤岛,“忠诚”守塔的敬业奉献故事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黄灿明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交通运输部“直属海事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交通行业文明职工标兵”、“广州好人”、广东海事局“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分子”、“2013年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广东好人”等称号。

独守孤岛二十四年 看护灯塔夜夜明

“守灯塔,总要有人做的”黄灿明说道。黄灿明自1999年到舢舨洲工作以来,克服艰苦环境,24年如一日,坚守在舢舨洲岛上,每天为3000多艘过往船只指引方向,护佑一方安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岗敬业精神,被誉为“广州南沙舢舨洲灯塔的守护神”。

一盏灯的缘分

“做好每件简单的事、做好每件平凡的事、做好每件该做的事”,这是黄灿明挂在墙上的座右铭。

1988年,24岁的黄灿明继承了家传的航标工作,当上了深圳蛇口港的一名航标工。初入行时,辛苦、危险,很长时间不能回一趟家,加上进出特区的繁琐,一度让黄灿明有了放弃的念头。

一个惯常的台风夜,一艘万吨大船等待进港,导标却被风雨拍打灭了。黄灿明一个人去,登上一艘小船出发,几番努力,终于,导标复光。大船顺利抵港。正是“黑暗中看到哪一盏灯不亮了,不复光就睡不着觉”的执念,家人的陪伴,特别是想到同为航标工的父亲、祖父,他们的执着与坚守,让黄灿明义无反顾地坚持了下来。

十几年从未一觉睡到天亮

1999年,黄灿明被调到舢舨洲工作。舢舨洲是一座美丽的孤岛,位于广州市南沙区虎门水道与伶仃洋的交汇处,是船只驶入广州港的必经之地。然而,岛上条件却十分艰苦,这座2500平方米的小岛四面环水,地势险峻,搭乘舢舨到最近的陆地也要近一个小时,没有淡水和电,喝的是蓄水池里存储的雨水,照明用的是油灯。

1915年,指引船只的白色灯塔在这里矗立,如今这座灯塔已经矗立了100多年。这里条件比蛇口更艰苦,上岛不到几个月,一起守孤岛的人先后调离,只剩下他一人。灯塔虽然经历了百年风霜,可在黄灿明的守护下,不管是外墙还是内饰都是整洁如新。

守塔的艰苦,常人难忍。白天,黄灿明的主要工作是擦拭灯罩、栏杆和太阳能硅片上的灰尘和雾水,清洗电池头、测量电池电压等。在骄阳似火的八月,由于透镜聚光作用,灯罩内气温高达50℃,闷热异常,保养起来非常辛苦,等到干完活走下灯塔,他全身已经湿透了。

除此之外,他还要花三小时时间把岛屿周围涨潮涌上岸的垃圾清理干净,再把岛上所有空地、栏杆清洁一次。

每天早上7时、下午6时是升降国旗的时间。每当有人上岛,从远处就可以看到一面红旗立在岛礁最高处。平时将旗杆抹得干干净净,遇到国庆节,黄灿明还会打开录音机唱国歌伴奏升旗,“升旗是一件庄严的事,不能马虎。”

晚上,黄灿明依旧忙碌,他会用望远镜查看海面的浮标会不会漂走,或者损坏、熄灭。晚上7时30分、10时和凌晨4时他都要起床看看浮标、塔灯是否正常运行。“二十几年来,从来没有一觉睡到天亮过,现在不用定闹钟就会在这3个时间点自觉起床。”

黄灿明负责观测的航标有十多处,其中包括标示主航道的红色和绿色对标,标示可抛锚处的黄色航标、以及标示分叉航道的底部黄色顶部黑色航标。这些航标指引船只行驶,如果晚上观测到航标被过往船只撞坏或航标不亮,他要立马上报广州航标处派人维护,确保航标始终正常。而他负责的灯塔如果检查到主灯损坏需马上启动副灯。“18海里之外都可以看到灯塔,一看到灯塔就知道到广州了。”他说,现在的灯塔已经是感应式亮灯,相比之前的手动启灯方便很多,但是要确保灯塔正常亮灯一直是他不可放松的工作。

由于舢舨洲位于珠江口的喇叭口,所以黄灿明守护的灯塔尤为重要。灯塔每天指引珠江口的船只出入3000余次。正如他挂在灯塔墙壁上的标语,“他燃烧着自己,照亮了别人”。

护百年榕树 搭救落海渔民 守卫灯塔

大家戏称黄灿明是舢舨洲的“岛主”,在岛上生活了24年,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他再熟悉不过的朋友。黄灿明清楚地记得,2004年的一天,五六名社会青年突然闯到岛上来,他们企图锯走岛上的百年大榕树。黄灿明不顾个人安危冲到他们面前,他说:“有胆你们锯锯看!”

2003年的一天,突发强对流天气,他在塔上看到一艘渔船侧翻,一对夫妻在海水里发出求救信号。黄灿明驾驶着舢板船来到这对夫妻身边,将两个人救起。“他们后来要给我塞红包,被我拒绝了。”

2011年6月21日,台风“海马”来袭,12级台风夹杂着如蝗暴雨,连续9小时打着舢舨洲顶上的灯塔。次日凌晨,避雷针被刮断,导致避雷系统瘫痪,灯塔随时都有被雷击的危险。灯塔内使用的是昂贵的进口灯器,一旦被击毁将损失惨重,更严重的是会对附近船舶安全航行造成重大影响。下午14时,风力仍高达8级,南沙航标站应急抢修保障准备对受损避雷针进行修复。

黄灿明第一个站出来说“我先上去,探明灯塔顶部的受损情况,再定修复方案”。20多米高的灯塔平时无风上去都要双腿发软。顶着8级大风,他蹒跚着一步步靠近,强忍着令人窒息的大风,冒着随时可能被抛向大海的危险,踉跄着跨上灯塔顶部,将折断的天线拆下来,用铜线捆绑、焊接。2小时后,避雷天线恢复正常,就在这时一场雷雨迎面袭来。后经技术人员初步估算这次应急抢修挽回经济损失30万元。在黄灿明看来,这都是他义不容辞的事情,是他对守护灯塔、守护海岛立下的承诺。

20多年过去,何处是家已变得模糊。“岛是第一个家”黄灿明说,现在即便是偶尔出门旅行几日,心里还惦记着这座岛、这盏灯。“总是要打电话问义务陪伴在小岛的妻子,灯塔有没有事,才能安心”。

一家四代都是大海守护人

在舢舨洲,唯一的消遣品就是一台老式电视机和一部收音机,但由于岛上信号不好,电视经常模糊不清,有时只能收到一片雪花,收音机收起音来也是时断时续。

但荒岛的寂寞艰苦并没有击退黄灿明,对黄灿明来说,能够在这座远离繁华城市的孤岛上坚守24年,最大的力量来源于他们一家四代与航标的不解之缘。黄灿明的祖父黄带喜从民国时便开始守护虎门大桥下的金锁排灯塔,一守就是30多年;父亲黄振威,退休前一直在虎门沙角至太平的河道维护灯浮标。2002年,黄灿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3年,他如愿入党。今年,黄灿明59岁了,在这个小岛上,度过9000多个日夜。

明年,黄灿明将光荣退休。面对谁来接替的问题,让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航标处南沙站有些犯难,担心找不到合适的人。随着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灯塔实现了无人值守。在整个南海航海保障中心,设有70座灯塔,其中只有5座尚需有人值守。

有人说,守灯塔即将成为消失的职业。而黄灿明则笑着说:“如果可以,退休后我还想守着这里。”这里是黄灿明许下承诺永远守候的“精神灯塔”。令黄灿明欣慰的是,儿子黄登科也主动选择了航标工这个职业。

2007年,中专毕业的黄登科通过广州航标处招考,成为黄家第四代航标工。巧的是,他职业生涯的起点,正是父亲加入航标工的第一站——深圳蛇口。“当初,我告诉他,修理浮标很危险,有时候会打伤头或脚,还会掉到海里,生活环境也很艰苦。当时,他说不怕。”黄灿明说,当时自己对儿子的态度是有些怀疑的,当还是鼓励和支持儿子选择这个职业,继续坚持守护灯塔的使命。

现在黄灿明的儿子在航标站岗位上已工作了16年,他才信了儿子的话。“我明年就要退休了,但是心里舍不得这个岛。现在,领导安排我去参加疗养,我都不想去,走到哪里,都要不停地打电话回岛问这问那,真的放心不下这盏灯。”

黄灿明的心中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自己退休后,假如儿子能来舢板洲守这座灯塔,他也会选择继续留在岛上,给他打打下手。当提起为什么要继承父亲的职业时,黄登科腼腆地说,舢板洲艰苦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是难以想象的,但在父亲身上,他看到了对灯塔的“忠诚”。

责任编辑:陈顺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