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

广东:锚定“四大目标”!《东莞方案》持续深化两岸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3-10-25 17:40:56 来源:中国报道

发布会现场(陈苑清 摄)

中国报道讯 (陈伟赞 见习编辑陈若欣 报道) 10月25日,从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国务院批复同意出台实施《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总体方案》。

出席发布会的有,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成蹊,广东省台办副主任方涛,广东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龚建文,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何兵。发布会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邓鸿主持。

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邓鸿(陈苑清 摄)

邓鸿介绍,广东东莞是台商台胞进入大陆时间最早、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在营台企超过3800家,常住台胞约5万人,5700多名台籍学生就读,《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总体方案》(以下简称《东莞方案》)的出台实施,有利于加快建设两岸共同产业、共同市场、共同家园,为台胞台企分享更多大陆发展机遇和成果,有力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陈苑清 摄)

朱伟透露,《东莞方案》立足东莞对台交流合作基础和粤港澳大湾区资源禀赋,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深入推进要素开放和制度开放,不断探索新模式、优化台胞台企发展环境,打造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区。广东将按照国务院批复要求,牢牢把握两岸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两岸科技创新合作的新高地、两岸人文交流的新枢纽、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交流合作的新平台等4个目标定位,聚焦产业、市场、民生三大关键领域,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抓好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落实。

首先是携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支持东莞台资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发展服务型制造业新业态。支持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支持台资企业充分利用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政策。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集群申报认定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探索对东莞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给予政策支持。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鼓励中小台资企业向专精特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鼓励更多台资企业在东莞设立研发中心、企业技术创新中心,推动台资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在东莞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在松山湖科学城设立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孵化基地或技术创新转化中心,支持东莞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试点。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支持台资企业参与东莞城市更新,鼓励打造现代新型产业社区。支持依法依规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建设耕地集聚区,加快整合连片产业用地。

其次,携手打造两岸共同市场。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支持台资企业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引导内外贸一体化发展。鼓励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与东莞企业在新兴产业领域合资合作,探索创新技术入股、相互持股等合作新模式。支持拓展国内大市场。深化加工贸易转内销便利化改革,支持台资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加大线上销售力度。在符合行业相关监管要求前提下,在职业教育培训等领域向台资企业开放,全面取消持股比例等限制。支持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台资企业产品展销平台。携手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口岸通关模式改革创新,探索出口货物快速通关“直通车模式”,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支持在综合保税区内开展“两头在外”的研发、维修和检测业务。

此外,携手共建两岸交流合作美好家园。加快建设两岸交流合作平台。创新两岸各界广泛交往的方式方法,积极承办国家级两岸人文交流合作项目。构建莞台轮流展演合作机制,打造公共文化活动标杆性项目。畅通人才就业创业渠道。推动出台有利于东莞集聚台湾人才的政策措施,研究赋予东莞实施台湾地区专业人才职业资格高度便利化管理的权限,建设更多台湾青年创新创业载体。营造安居乐业优良环境。积极试点开展台湾居民来往大陆便利化改革,探索实行与台湾地区人员往来更加开放便利的出入境管理措施。深入推进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在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互联网领域服务事项全流程便利化应用,逐步实现台胞在东莞生活与东莞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朱伟指出,《东莞方案》明确提出“4个目标定位”,重点部署“3大关键领域”工作任务,是推进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的主攻方向、任务表、施工图。要抓住关键重点,牢牢把握新引擎、新高地、新枢纽、新平台四大定位,不断探索新模式、优化台胞台企发展环境,打造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区。

朱伟强调,《东莞方案》为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指明了方向,赋予新的使命、带来新的机遇、加注新的动能。下来,广东将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国务院批复要求,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指导下,结合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会同东莞市和省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东莞方案》,全力支持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开好局、起好步。组织开展方案学习宣传解读;统筹构建方案实施体系;建立健全方案实施机制。

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成蹊(陈苑清 摄)

吕成蹊介绍,东莞既有在两岸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也有大陆第一所台商子弟学校,还有被誉为“天下第一台协”的东莞市台协、地标性建筑“台商大厦”等,素有台商“第二故乡”之称。此次国务院批复同意《东莞方案》,有利于深化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吸引更多台商台胞在莞投资兴业、纵深参与大湾区建设;有利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支持台企加大科技研发和创新力度,助推加快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为台湾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舞台,加快建设两岸交流合作平台,为台湾同胞分享更多大陆发展机遇。

吕成蹊透露,接下来,东莞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对台交流合作基础和粤港澳大湾区资源禀赋,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全力打造两岸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两岸科技创新合作的新高地、两岸社会人文交流的新枢纽、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交流合作的新平台。具体可以概括为“六个一”:构建一套“专人+专职+专责”的推进机制;出台一批务实管用的惠台政策;打造一个高水平莞台产业合作园区;将聚焦台企技术改造、研发创新、增资扩产等领域,谋划组建一支规模约100亿元的东莞两岸创新发展基金,为台企台胞在莞投资兴业;组织一系列深化两岸交流对接合作活动;凝聚一股多方参与的合力。

广东省台办副主任方涛(陈苑清 摄)

方涛介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广东累计引进台资企业3万3千多家,合同利用台资930多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710多亿美元。上半年粤台贸易额达2810多亿元人民币,台湾从广东获得贸易顺差1970多亿元。粤台贸易总额连续多年位居大陆各省市首位,占比超三分之一。17家台企在大陆资本市场上市,660多家台企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近40家台企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0多家获评省“专精特新”企业,420多家入库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260多家入库广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名单,一批台胞台商荣获省市级“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等。

方涛表示,本次出台的《东莞方案》,立足东莞对台交流合作基础和粤港澳大湾区资源禀赋,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深入推进要素开放和制度开放,充分发挥台胞台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共同弘扬中华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探索新模式、优化台胞台企发展环境,打造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区,充分体现了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胞的真诚善意,明确释放了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的政策信号。

广东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龚建文(陈苑清 摄)

龚建文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省科技厅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推动落实惠及台湾同胞的各项政策措施,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牵引,着力推动粤台科技交流合作。做到加强两岸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持续开展两岸科技人员交流活动;支持台资企业创新发展。

龚建文表示,接下来,省科技厅将发挥东莞台商集聚且与台湾地区交往紧密的优势,依托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大科学装置的集聚效应,发挥台胞台企在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上的独特作用,为两岸优势企业和优秀人才提供创新创业平台,支持台胞台企更好参与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与台湾科技服务机构和技术研发机构的合作,促进两岸开展技术研发、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合作;探索通过科技计划项目等方式支持粤台青年科研人员进行双向交流,进一步深化粤台科技交流合作。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何兵(陈苑清 摄)

何兵介绍,广东省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开展的工作如下。省级层面,出台“制造业当家22条”,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根基,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下大力气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一是继续完善战略性产业集群“1+20”顶层设计,组织开展战略性产业集群文件的中期评估及修订工作。着眼未来加快推动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编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二是加大创新能力政策支撑力度。印发产业集群创新体系专项政策,指导二十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围绕“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完善集群创新体系。三是优化外商投资与境外投资环境。印发实施《广东省进一步做好稳外资工作若干措施》《广东省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扩大开放。东莞方面,印发《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实施意见》,聚焦推动四个支柱产业集群以及五个新兴产业集群提质升级。一是以政策为抓手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出台《东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东莞市培育新材料产业集群行动计划》等集群发展行动计划,并编制东莞市“4+5”战略性产业集群统计口径,做好产业集群运行监测工作。二是推进园区建设。推出80多平方公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推出“1+N”产业扶持政策体系,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推动新兴产业在全市优化布局、集聚发展。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企业市长直通车、“企莞家”、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三大品牌,构建市镇联动的“莞家”代办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精准高效服务;持续营造良好发展氛围,通过举办院士峰会、全球招商大会等系列人才交流和行业活动,吸引优质项目在莞落户投资。

责任编辑:黄楚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