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报道) 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国之大者”的政治之责,是增进人民群众生态福祉的迫切需要,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
近年来,广州市海珠区以改善水生态环境为核心,夯实机制、技术、管理能力建设,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更加精准化、科学化、法治化,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城市人居环境大幅改善。
拧紧“齐抓共管”的责任链条
凝聚水污染防治新合力
完善体系,抓好统筹。区河长办加强实地调研,召开专题会议,精心组织部署污染防控工作,拧紧部门齐抓共管的责任链条;优化区河长办污染防控组设置,从生态、城管、湿地等重点部门抽调在编人员集中办公,形成了部门联动、运转高效、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
定期召开季度污控组工作会议,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抓好典型突出问题整治。印发《广州市海珠区2023年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围绕生活源污染治理、工业污染防治、农业污染防治,健全河长制机制、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加强社会监督等几大重点工作建立目标清单和责任清单,将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
强化监督,压实责任。全市率先出台区河长办监督问责工作制度,区河长办监督问责组采取“四不两直”检查、谈话提醒等方式,对群众反映强烈、整改工作滞后、污染源问题反弹等突出问题深入现场督查督办,强化压力传导,落实闭环整改。今年以来,对重点河涌的相关河长、单位负责人提醒谈话21人次。
针对大岗涌沿线某施工项目偷排粪水污染河涌以及乱堆乱放问题,区河长办监督问责组联合区生态环境、水务、城管、市排水公司等部门开展执法检查,推动以上问题有效整改。
系统培训,提升能力。着力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全覆盖的河长培训工作体系,推动河长善为有为。邀请市河长办为区级河长传经送宝,分析治水新形势新任务,提升河长抓统筹、抓落实的能力。
邀请国内治水领域专家作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专题培训,归纳总结自有案例,上门对18条街道开展网格化排查整治涉水污染问题培训;充分利用“共筑清水梦-河长云课堂”“广州河长”APP等资源平台,组织三级河长、治水志愿者、民间河长等治水力量开展业务培训。
各街道河长办每月至少组织村(居)级河长、网格员开展一场河长制工作培训,今年全区累计组织2000多人开展河长制工作培训78场,治水能力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下定“动真碰硬”的整改决心
取得水环境“长制久清”新成效
聚焦重点领域,精准开展整治。紧盯河涌边的工业园区、学校、餐饮、农贸市场、汽车修理、建筑工地、养殖场等重点领域,发挥河长制平台作用,强化部门协同,实现上下游、左右岸系统治理和联防联控。
累计清捞水面漂浮物1400多吨,完成整治涉水污染源问题415宗、排水单元问题3900多宗、“散乱污”场所62家、“四乱”问题29宗、涉水违建1万多平方米。今年以来,全区河涌四类及以上水质占比达到98.6%,比2020年上升19个百分点。
创新执法监管,有效破解难题。在全市率先开创“河湖长+公检法”“1+3”治水新路径,推动河湖长制提档升级,以法治力量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
今年以来,对涉水违法行为立案38宗,收缴罚款40多万元;自河湖长制实施以来,累计侦破涉水典型案件7宗,刑拘13人,逮捕10人,行政拘留3人,依法办理一批涉水刑事及公益诉讼案件;向区法院申请行政强制执行案件42宗;聚焦雨污分流建设等重点工作的难点堵点,河湖长联合公检法等部门顺利推动2个以“资金不足”为由拖延3年的排水单元“硬骨头”开展改造工作。
坚持服务民生,改善人居环境。出台《海珠区水务局加快推进城中村人居环境治理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累计巡检康鹭片区排水管道500多公里,整改“错混接”问题88宗、井盖隐患问题91宗,清疏雨污井5053个,清疏量197吨,有效保障城中村排水管网正常运行。
印发《小洲村等重点地区景区水环境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对小洲村、黄埔古村、广州塔、十香园等重点景区范围的河涌制定整治提升方案,通过堤防提升、生态护岸、水景观打造等项目建设,充分挖掘和展示河湖的治水文化和人文历史,做好水岸经济文章,为各景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水生态环境保障。
建立“常态长效”的管理机制
绘就共建共享治水新图景
固本强基,深化雨污分流建设。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水环境治理保护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按照分类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思路,发挥河湖长+公检法“1+3”机制作用,深入开展排水单元达标攻坚行动,推动全区排水单元达标率达到86%以上,完成63条渠箱清污分流改造。全区累计新建成污水管网900多公里,雨水管网190多公里。
闭环管理,抓好突出问题整改。建立健全水污染问题联防联治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加强水质监测、强化溯源整改。区河长办针对突出问题发出督办件151份,逐一复核整改成效,形成“问题发现、整改、销号”全过程工作闭环,切实做到问题真发现、真解决、真见效。
海珠区河长办监督问责组加强监督问效,建立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责任清单,盯住不放、一抓到底,确保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多元共治,营造良好治水氛围。大力推动全民参与和监督治水,构建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行动体系,打造“青春巡河记”河小青城中村护河行动项目,依托志愿治水驿站、沥滘净水厂、水博苑、河湖碧道等水情教育载体,组织官方河长、退役军人河长、企业河长、民间河长、“河小青”志愿者等力量开展志愿护河活动60多场,接收整改公众举报违法排水问题47宗,让群众体验到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强化舆论宣传工作,讲述海珠治水好故事,唱响海珠治水好声音,今年以来,国家、省、市媒体报道海珠治水做法成效270多篇次,营造了浓厚的全民治水氛围,在全市率先建立的“河湖长+公检法”“1+3”治水模式,受到了省、市领导充分肯定。
责任编辑:陈顺盛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