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陈伟赞 摄)
中国报道讯 (陈伟赞 见习编辑陈若欣 报道) 10月19日,从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广东省大力发展融资租赁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已正式印发实施。
出席发布会的有,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于海平,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童士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二级巡视员刘云海,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金融工作局局长廖晓生,广州越秀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晓民。发布会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邓鸿主持。
邓鸿介绍,《指导意见》的出台,为广东省进一步扩宽制造业企业融资渠道、丰富产融结合形式,推动融资租赁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于海平介绍,《指导意见》共有15条,包括2条总体要求、10条发展措施、3条保障措施,简称为“融资租赁支持制造业15条”。明确了融资租赁行业未来的发展目标,以横琴、前海、南沙为集聚地,要打造立足湾区、联动港澳、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融资租赁业发展高地,到2027年全省要培育形成一批专业化特色化的百亿元级乃至千亿元级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企业集群,租赁资产规模要达到1.5万亿元以上,比2022年翻一番。“融资租赁支持制造业15条”主要围绕六个方面重点发力。
突出统筹区域布局,充分发挥集聚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持横琴、前海、南沙发挥三个重大平台建设的政策优势,建设融资租赁集聚区。截至目前,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凭借自贸试验区优势发展融资租赁已初具规模,其中南沙区的融资租赁公司的租赁资产余额占全省融资租赁公司业务余额的50%左右。支持制造业大市、沿海城市、粤东粤西粤北等地区围绕各自产业特色发展融资租赁。同时,也要深化跨境合作,探索跨境租赁资产交易,推动跨境租赁外汇收支便利化,通过突出发展跨境融资租赁,联动港澳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融资租赁中心。
突出地方财税扶持,鼓励出台贴息或风险补偿等政策。针对部分企业反映开展融资租赁业务,无法享受与银行信贷类似的贴息和风险补偿政策的问题,在文件中明确:鼓励各地市在出台融资贴息、风险补偿政策时将融资租赁纳入支持范围,推动企业利用融资租赁手段进行融资。针对部分企业反映核销呆账困难,文件明确支持融资租赁公司参照执行《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核销呆账。针对部分企业所反映的此前通过直租无法申请技改补贴的问题,文件明确支持工业企业通过直接融资租赁方式购置设备,对符合技术改造设备奖励条件的,可按规定申请相关资金支持,有效地推动企业利用融资租赁实现技术改造升级,发挥好融资租赁推进技改升级的作用。
突出强化产融结合,主动服务重点产业。对企业提出的现在产融信息还不够畅通等问题,相关部门将及时向租赁企业推送省内企业重点投资项目和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信息,举行产融对接会等形式,畅通信息共享,为实体产业的发展提质增速。推动租赁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带动整个行业与制造业企业加强合作,用融资租赁这种好的形式和方式,推进高端装备的产成品销售,大力地支持工业母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产业化和推广应用,推进融资租赁服务于广东省较有优势的直升机、船舶、汽车等制造业加速发展。
注重完善支持措施,优化经营环境。针对机动车等融资租赁抵(质)押登记难、异地海关监管不畅等问题,文件明确,要完善抵(质)押登记流程,公开备案要求和材料。支持金融案件受理量较大的基层法院推进金融审判专业化建设,建立金融审判团队。推动建立海关跨关区沟通机制,加强海关异地委托监管合作。公安、市场监管、海关、金融等部门形成合力,积极构建一体化政策体系,为融资租赁发展营造良好服务环境。
注重加强组织保障,强化人才培养。人才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基础,支持重点地区加强行业服务力量,形成专业化团队,提供政务协调等“一站式”服务。大力推动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和国际国内院校合作机制,加快培养融资租赁行业人才。
注重加强行业管理,积极有效防范风险。为持续推进融资租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文件明确通过推动租赁企业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快数字化转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夯实分级分类监管等方式,督促租赁企业把控业务红线,防范租赁物合规风险和廉洁风险,营造良好租赁生态。
于海平透露,广东毗邻港澳,粤港澳大湾区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香港是国际知名金融中心,澳门资金进出自由,广东是制造业大省也是金融大省,把跨境资金优势和制造业优势结合起来发展跨境融资租赁,携手港澳打造国际融资租赁中心是广东发展融资租赁的鲜明特色,具有市场高效、资金充裕、政策有力等多方面的独特优势。
童士清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融资租赁支持制造业发展产融结合模式可以从推动产品销售和拓宽融资渠道两个角度来看,在推动产品销售方面,制造业企业可通过控股、参股等形式参与融资租赁公司设立,此类租赁公司一般围绕产成品销售向客户提供配套融资租赁服务;制造业与租赁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制造业企业为租赁公司推荐客户,通过三方合作的模式,解决设备单价高、客户资金相对不足的问题,既达到扩大产品销售的目的,又减少制造业企业应收坏账的风险。在拓宽融资渠道方面,支持租赁企业依法依规开展融资租赁产品创新,提倡以直接融资租赁为主,经营租赁、售后回租、联合租赁为辅的多种模式。大力支持租赁企业聚焦科技自立自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海洋经济等重点领域,通过融资租赁服务各类主体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推进技术改造升级。据悉,近3年广东省融资租赁累计投向装备制造业超2000亿元。今年上半年,25家头部租赁企业(租赁资产余额合计占全省的90%)在飞机、船舶、汽车、光伏、风能和储能等领域新投放近800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发展。
廖晓生介绍,为发展融资租赁,南沙建立了包括发改、财政、政数、金融、税务、海关等跨部门的融资租赁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企业在业务开展中需各政府部门协同解决的问题;设立商事秘书服务公司,提供企业设立、海关备案、银行开户、外管局备案、税务协调等“专家+管家”的一站式服务;加强专项税务服务,南沙税务部门全面落实增值税差额征税、即征即退、按季申报纳税等税收政策,推行个性化税务服务;优化外汇管理,广东外汇管理局及自贸区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保障租赁企业的外汇需求;同时,允许符合条件的南沙自贸区融资租赁企业办理飞机融资租赁业务时收取外币租金,有效避免了企业因货币错配导致的汇率风险;打造专项扶持政策。
杨晓民介绍,广州越秀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战略导向,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响应国家双碳转型的战略要求和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把支持绿色发展、普惠金融、乡村振兴作为公司业务发展的着力点,将户用分布式光伏业务作为公司转型的战略性赛道,围绕“百千万工程”开展融资租赁服务,大力拓展农村户用光伏建设。
杨晓民透露,截至2023年9月末,广州越秀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分布式光伏业务累计投放近百亿元,装机容量超2.5GW,服务农户10万余户,预计年内为村民累计增收1.3亿元,让光伏电站成为村民的“阳光存折”。投放的光伏电站发电累计减排二氧化碳超150万吨,相当于节约标准煤超70万吨。通过数字化手段支撑,实现资产管得细、管得好。前端以微信公众号为载体搭建客户移动服务平台,建立起产业客户的生态圈;中端建立“越租分”智能风控体系,实现了业务审批和风险管控的自动化、智能化;后端构建线上电站资产管理体系,实现远程电站及发电情况的有效监控,绿色光伏平台项目入选“2023年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公司累计发行10期绿债合计金额95亿元,取得15年期长期限融资授信额度52.5亿元,形成了绿色领域资金端、资产端的双向循环,实现从绿色投放到绿色再融资的全链条覆盖。
刘云海透露,辖内金融租赁公司锚定广东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战略,推动制造业租赁业务较年初增长超16%,高于全部租赁业务增速12个百分点;探索业务发展新赛道,加大布局绿色金融的力度,投向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生态环境等绿色领域租赁业务超30亿元。投向中小微企业租赁业务近500亿元,约占全部租赁业务的80%,有效满足中小微企业差异化的金融需求。下一步,辖内金融租赁公司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持续加强监管引领,鼓励金融租赁公司抓住《指导意见》等政策机遇,练好内功,不断提升服务广东省制造业发展的能力,助力广东“1310”部署落地落实。
责任编辑:黄楚芳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