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

天河区打造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典范城区 争当高质量发展先锋

发布时间:2023-10-16 08:56:14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报道) 广州市天河区2021年、2022年蝉联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第一,连续6年上榜赛迪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区,被评为2023年“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区”,深知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近日,天河区出台了《天河区打造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典范城区 争当高质量发展先锋行动方案》,系统组织实施营商环境6.0改革,进一步深化落实广州市推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任务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出发,以天河中央商务区建设“四个出新出彩”示范区为牵引,突出数字赋能驱动,将天河打造为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开放环境“四个一流”的营商环境样板城区,持续提升区域竞争力吸引力,争当广州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的先锋。

天河区营商环境6.0改革总体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服务、四个一流环境”,即紧紧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心,服务市场主体、服务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一流市场环境、一流政务环境、一流法治环境、一流开放环境“四个一流”环境。

天河区委十届六次全会强调,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增创天河现代化建设关键新优势。天河区营商环境6.0改革,紧紧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心,衔接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部署,贯穿“宜商兴业”这条主线。无论是聚焦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实体产业集聚发展要素,降低企业综合成本,还是聚焦优化政务服务,提高企业准入退出效能,还是强化法治保障,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都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心。

以要素市场化配置为抓手,打造产业要素集聚的一流市场环境。推进空间载体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坚持“制造业立市”,有序推进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引导现有工业专业园区转型升级,谋划打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区级现代都市工业专业园区,为现代都市工业发展提供载体。

加快建设广州国际金融城综合管理服务中心,提供企业开发报建、工程建设、进驻登记注册等“一站式”就地办综合服务,保障重大平台项目早日落地。构建天河动态载体资源库,全面摸查梳理楼宇、产业园区信息,强化政府、商务楼宇、中介机构和专业服务机构之间资源连通共享,为企业提供精准的选址服务。

通过减免租金、提供补贴等措施支持重点产业企业进驻商务楼宇和区属国企物业资源,降低企业办公场地成本。推进人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广聚英才”工程,出台工业软件产业人才政策,着力发展天河工业软件产业比较优势,聚焦重点产业靶向引才。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中国广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先导区)集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最优市场化人才服务体系。修订完善重点人才激励办法,梯度培养更多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充分利用教育、医疗、金融资源,升级改造人才公寓,完善人才综合服务保障体系。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高水平建设广东数字金融创新产业园,支持建设超算金融大数据平台,打造金融科技先行示范区。

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天河)理财资管服务中心运营,积极探索资管产品和服务创新,支持银行开展跨境资产转让业务。高标准服务保障广州期货交易所运营,吸引期货交易、风险管理、资产管理金融机构集聚,打造期货特色楼宇。深化“信用+金融+创新”多层次融资服务体系,发行园区企业专属产品,用活信用数据助力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难题。

推进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积极推动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互动联线,深入推进“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建设市级试点区建设,打造“科创中国”创新试点园区,带动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建立健全“从初创到上市”创新主体梯度成长体系,力争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1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300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国家级孵化育成载体总数超40家。

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设区政务大数据平台,构建区政务大数据中心,健全数据资产管理运营机制,为数据要素流动提供强大支撑。重点开放市场监管、医疗卫生、工业农业、安全生产、科技创新、教育文化、社保就业、生态能源、财税金融、住房城建等十大领域公共数据,便利企业数据开发应用,助力天河数据产业发展壮大。

深入推进天河路全国智慧示范商圈建设,引入一批智慧设施、智慧环境、智慧服务,培育一批智慧商店,助力天河路商圈高质量发展。推进建设天河区数字金融服务平台,聚焦信息技术、医疗服务等行业场景,用活数据助力中小企业用户融资。

以市场准入效能提升为重点,打造便利市场主体发展的一流政务环境。推进实体政务大厅智慧化服务应用,完善区、街政务服务地图,提供全区政务大厅智慧导航、等候人数提醒、等候时间预估等智能服务。聘任“政务服务体验官”,“沉浸式”检阅问题,“零距离”解决难题,拓宽建言渠道,把脉政务服务。深化“5G智慧导办”、远程代办、“免证办”、“云勘查”,推广“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审批。

作为广州试点先行区,推进政务服务多渠道一体化融合,实现线上线下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监督,提高区级政务事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让市场主体享受无差别服务。修订出台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优化惠企政策兑现一站式服务,推动全程线上高效审批,基于“企业画像”“政策计算器”“电子签名”等技术支撑,实现更多惠企政策“智慧办”“指尖办”“免申即享”。

建设天河“政企+”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企业信息、问题和服务清单,推动涉企服务精准匹配高质高效。落实“一重点项目一区领导”,完善部门街道“双责任制”和“前台执行+后台调度”机制,为每家重点企业配备服务专员,提供“贴身”服务,构建线上线下全面融合的企业服务体系。

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石,打造护航产业发展的一流法治环境。制定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使用管理办法,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全面实施“信用+大数据”分级分类,让守信企业“降成本、减压力”。建成“信用天河”综合信用服务平台,以天河中央商务区为试点,全面提升园区信用专业能力,激发企业潜在信用需求,实现招商引资和企业信用一体化服务,打造信用示范园区。

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白名单”制度,建立“白名单”企业数据库,设置“白名单”企业标签,一般实行“一年最多查一次”“进一次门、查多项事”“非接触式监管”等包容监管方式。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完善“天融”“天和”平台,推动金融纠纷诉源治理和商事纠纷社会化有偿调解机制向纵深发展,实现纠纷化解多元化、智能化。

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务与数字经济仲裁中心作用,引入亚太经合组织ODR(在线纠纷解决)平台业务,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利用仲裁方式解决跨国业务纠纷,为服务贸易、数字贸易企业积极开展国际竞争与合作提供法律保障,打造数字仲裁高地。

以湾区融合发展为引领,打造便利投资贸易的一流开放环境。完善落实《广州市天河区深化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建设天河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打造港澳青年就业之家。进一步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总部基地龙头引领作用,推进T.I.T智慧园“五乐”一体化建设,吸引港澳青年投资创业,优化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生态。

探索在香港挂牌设立“港澳青年之家离岸孵化服务中心”,推动政府服务、项目对接和人员交流前移,为港澳青年提供离岸孵化服务。深化与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强化数字贸易企业培育,建设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力争2023年数字服务出口额超20亿美元。制定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举办中国电子竞技行业年会、文创产业大会,推动多元文化外向发展,做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

按照广州市6.0改革方案中“天河区打造一流数字赋能营商环境样板”的定位,呼应数字赋能的时代要求,天河区营商环境6.0改革凸显数字化特色,不仅专门提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在其他改革任务举措中也突出数智赋能的任务举措。

如打造天河智慧政务大厅、天河政务“一阅通晓、百项解读”,深化“信用+金融+创新”多层次融资体系,建设天河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建设“信用+大数据”监管体系、建设天河路全国智慧示范商圈、建设“政企+”综合服务平台、打造数字仲裁高地等,从数字政务、数字监管、数字服务、数字司法等多维度发力,全面提升数字化水平,彰显数字赋能营商环境显著特色。

广州市作为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提出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天河作为广州核心城区,连续多年上榜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区,位列2022年赛迪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第一,今年要再接再厉,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吸引力、竞争力,因此对应提出打造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典范城区。

一是深化全省首创“金融+信用+创新”多层次融资服务体系,发挥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等重大平台作用,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建设,在要素保障上争做典范。

二是依托全市首创市、区共建政企沟通服务中心,结合“政企+”综合服务平台,率先构建线上线下全面融合的企业服务体系,在企业服务上争做典范。

三是用好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务与数字经济仲裁中心,加快建设广州中央法务区天河高端片区,在法治保障上争做典范。

四是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龙头带动作用,优化全省首个港澳青年之家服务平台,完善“1+1+N”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在湾区融合发展上争做典范。

天河区作为广州的经济第一区、核心发展极,是聚众、聚商、聚气的超级引流枢纽,优化营商环境永无止境,天河不满足现状,“二次创业”,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再出发,必将为广州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展现天河担当。

责任编辑:陈顺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