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

文化新地标!东莞市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开工

发布时间:2023-09-28 13:51:59 来源:中国报道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供图)

中国报道讯(黄楚芳 报道)9月28日上午,备受市民关注的东莞市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在市行政文化中心南广场东侧举行了开工仪式,标志着东莞市博物馆新馆建设进入新阶段。

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成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武一婷,市委秘书长黄桥法,市政府秘书长严继宗,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司琪,市城建工程管理局局长朱默河,市中心城区“一心两轴三片区”建设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黄宇东,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郑少鹏,市博物馆馆长李历松出席开工仪式并推杆启动。

东莞市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是东莞市文化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大公共文化项目,是东莞市建设文化强市十大文体设施之一。项目位于东莞市行政文化中心南广场东侧,占地面积53422.13㎡,建筑面积40930㎡,地上4层,地下1层,投资约8亿元。项目以“立足东莞、辐射岭南、面向世界”为使命定位,建成后将打造成为文化强市标志性文化设施、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的博物馆,对提升中心城区文化品质内涵、彰显东莞和传承莞邑文脉、助力“博物馆之城”建设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繁荣发展东莞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供图)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新馆建筑设计主持者何镜堂介绍,东莞市博物馆新馆在满足博物馆现代使用功能要求的基础上,立足于东莞地域文化特色,以山水意象和岭南庭园为切入点,凝练为“山水之城 立体园林”的设计概念,用整体起伏有致的屋顶来表达山水意境,以错落堆叠的建筑盒子建构立体文化聚落,将公园景观与建筑景观融合成为市民的活力滨水空间。通过建筑体量的有机组合、以及岭南特色灰空间的利用,形成适应岭南气候的廊、巷、庭、园空间系统;室内展览空间与室外景观空间相互交融,不同标高的平台与绿化景观连为一体,形成通透立体的新式岭南庭园,为博物馆创造了一种新的空间组织形式,以其独特的舒展、优雅的姿态为市民提供一种新的观展体验。

据了解,东莞市博物馆新馆主要功能区包括陈列展览区、藏品库区、社会教育与综合服务区、行政管理区、业务科研区、设备用房和地下停车场等。其中,展厅建筑面积为12727平方米,展厅净面积约8900平方米。展陈体系由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数字展览、儿童展览组成,主题涵盖考古、历史、人文、艺术、儿童教育,将从不同维度全面立体呈现莞邑文脉、岭南文化、中华文明、世界文明。根据《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相关公式计算,新馆年观众量合理限值为80-100万人次,高峰限值可达120万人次。根据目前进度,新馆预计于2026年10月完成展陈布展施工并试开馆。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供图)

延伸阅读

东莞市博物馆的过去和未来

东莞市博物馆的前世今生

20世纪20年代,在新文化影响下,邑中进步人士认识到一所近代化的博物图书馆对莞邑人民文化普及的作用。1929年,东莞市博物馆前身——东莞博物图书馆诞生,成为岭南地区民间出资建设的第一家博物馆。

1932年5月1日,博物图书馆开放。1932年至1937年,东莞博物图书馆收藏了众多乡邦文献,印刷代售了多本古籍善本,传承着东莞文化。

1938年10月,东莞沦陷,博物图书馆被日军占领,藏品遭到极大破坏。1949年解放后,博物图书馆曾简陋复馆并曾作过党员培训的场所,因经费不足,1949年至1959年十年间,博物图书馆归于沉寂。

1959年,东莞博物图书馆获县委拨款大修,更名为东莞县博物馆。东莞县博物馆以征集文物、解决藏品问题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抢救性考古发掘和文物征集工作,以及到各镇街、阮涌口估衣店及广州市文物商店设点收购文物,藏品得到了极大丰富。

1973年,国家文物局领导和专家一行到东莞视察,时任东莞县文化局副局长的房松青抓住机会、全力争取,促使故宫博物馆调拨了108件珍贵文物,其中陶瓷53件、玉器29件、杂项26件。

1994年,东莞市政府投资建设的东莞市博物馆对外开放。新馆楼高五层,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一至三层为公共开放区,设有服务台、临时展厅、专题陈列区、互动体验厅以及《古代东莞》基本陈列。四、五两层为办公区。设有办公室、保管部、陈列部、宣教部、考古与研究室和金鳌洲塔管理所6个职能部门,架构日趋明晰。

东莞市唯一的市属地方综合性博物馆

作为东莞市唯一的市属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东莞市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是东莞人文记忆的殿堂和市民的精神家园。

东莞市博物馆重视展览的策划和引进。《东莞春秋》大型基本陈列以景观带文物、以文物带历史,全面生动地展示了东莞自有人类以来六千多年历史发展的基本轮廓,是东莞市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乡土教育的重要场所。

东莞市博物馆坚持举办和引进档次高、类型全面的专题展览,作为博物馆基本陈列的补充,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宣传、展示功能,观众反响良好。其中便包括《皇帝的瓷器——景德镇历年出土明代官窑瓷器精品展》《土与火的文明——九江市博物馆藏陶瓷精品展》《马背上的文明——内蒙古游牧民族文物展》《金榜的故事——中国科举文化巡展》《丹青的故事――广州美术学院老教授东莞写生作品展》《花鸟草虫岭南韵——居巢居廉绘画展》等。近年来,东莞市博物馆策划引进的大型特展如《华彩宫瓷——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宫瓷器展》《大唐宝藏——法门寺地宫文物精粹特展》《“神秘古蜀国 理解三星堆”特展》《国宝归来——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备受瞩目,广受市民欢迎,登上“中博热搜榜”全国前十。2022年至今,东莞市博物馆持续入选全国热搜百强博物馆。

东莞市博物馆在藏品管理理论研究不断取得进展的同时,实践工作也成绩喜人。藏品数量逐年增加,文物保存环境改善,库房管理制度完善,文物鉴定积极开展,文物建账科学规范,藏品管理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截至2023年8月,东莞市博物馆藏品总数达33573件,珍贵文物达1566件。一级文物34件,二级文物184件,三级文物1348件。

东莞市博物馆以馆藏文物为依托,先后出版《居巢居廉画集》、《东莞历代书画选》、《东莞博物馆藏碑刻集》,挖掘东莞不为人所熟知的人文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东莞市博物馆与广东药学院携手科技攻关,利用保存在博物馆的两具距今约400年的古尸成功进行了世界首例湿尸塑化,使我国的文物保存技术取得了历史性和革命性的突破。

此外,东莞市博物馆打造文物鉴赏大讲堂,每年推出不同文化主题讲座,曾为东莞市博物馆传承文明、普及知识、资政育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活动品牌。

未来,东莞博物馆将成为东莞这座具有悠久历史底蕴的文化强市的标志性设施、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内涵,为城市建设增添精彩的篇章。(供稿单位: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