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海久治:点“绿”成“金” 做足“牛”文章
央广网西宁8月24日消息(记者贾海元) 有着“天赐久治 生态画卷”美誉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是传统的畜牧业大县。随着青海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打造,久治县顺势而为,做足了“牛”文章。
久治县境内良好的生态环境(央广网记者 贾海元 摄)
因地制宜 高质量推动生态畜牧业发展
被称为青海“东南门户”的久治县地处青、甘、川三省交界处,独特的地理和生态优势孕育出了品种优良的久治牦牛。
为发挥资源优势,久治县积极打造“久治牦牛”品牌,在青海省“产业四地”建设全面起势的东风下,“久治牦牛”品牌效应凸显:2014年久治牦牛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2017年19万头牦牛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2022年久治牦牛获得青海省农产品气候品质特有产品认证。截至2022年底,久治县牦牛存栏28万头,完成农牧业总产值2.38亿元。
与此同时,依托“久治牦牛”品牌效应,久治县聚力建设“青甘川”三省活畜贸易陆港基地、高原有机牦牛奶生产、饲草种植等产业。久治县集牦牛养殖、饲草种植、活畜交易、牛羊屠宰、奶制品生产和有机肥加工等产业配套相对完善、聚集程度较高的生态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初步形成。
一年一度的久治县牦牛评比大赛(央广网记者 贾海元 摄)
创新形式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在生态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初具雏形的同时,久治县加快建设牦牛产品全程可追溯体系,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大力开发一系列牦牛副产品,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久治牦牛”品牌效应直接加速了久治县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截至目前,久治县已组建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22家,建设实体养殖基地24处,发展生态家庭牧场5户,千头牦牛养殖基地8处。良好的资源禀赋、有力的政策支持,加之在生态家庭牧场、能人大户的示范带动下,群众对发展生态畜牧业信心十足,入社积极性显著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在推动一产发展的同时,部分有条件的合作社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增收空间,入社牧民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合作社分红逐年增加。2022年全县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实现收益分红1500万元以上。
厚植生态底色 共享“两山”转化成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久治县牦牛产业的发展壮大、当地群众稳产增收的美好生活,这一切都源自久治县“两山”转化的路径探索。
2022年以来,久治县大力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累计投资10324.47万元,治理黑土滩2万亩、人工种草8.98万亩、退化草原补播4万亩、退化草原改良30万亩、建设封育围栏30万米、鼠害防治170万亩、草原毛虫防治28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森林抚育3000亩、人工乔木造林800亩。并采取了以草定畜、草场整合、划区轮牧等措施,使全县退化草地治理率不断提升,草场覆盖度达到69.6%,草原环境持续向好。
随着绿水青山生态红利的不断释放,如今的久治县,生态向好、城镇宜居、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久治县点“绿”成“金”的生动实践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陈赞亮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