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

“广州夏日·暖心故事”故事会,聆听他们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3-08-18 14:58:1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报道) 故事,是人类传承和沉淀下来的珍贵财富,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8月18日上午,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聚龙湾展示中心召开“广州夏日·暖心故事”故事会(2023年总第52场)。本次故事会邀请了中国好人、广州市国资委机关党委副书记、一级调研员、广州机关党员志愿者红棉暖心服务队队长陈晓霞,南航股份客舱部主任乘务长王沅,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李孝建,广州市越秀区公安分局东山派出所民警一级警员龚劲宇,珠江股份副总经理喻勇,广州黄埔供电局副总经理王毅,广东好人、广州市荔湾区消防救援大队水上站一级消防长、船长邓洪,广州地铁建设公司质量安全部部长仇培云等嘉宾分享他们热爱、奉献城市的暖心故事。

(主办方供图)

传承责任、使命,守护羊城万家灯火——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保障电网正常运作的故事

每年的高温都会伴随负荷的新高,电力设施的工作强度叠加高温环境都会造成了大量难以预知的故障停电。夜间负荷高峰期间,通过红外测温仪是最容易发现电力设施的故障隐患,所以黄毅与他的师傅其哥都会在夜间开展高频次的夜巡工作。他说,到现在还清晰记得师傅们肩扛长梯穿梭在繁华的闹市中,给他的感觉就像是,可能他们都不记得脚下的路走过多少次了,在哪转过街角,在哪绕过井盖,在哪跳过坑洼,甚至比自己回家的路还要熟悉。

在高温应急响应期间,黄毅参与了班组的现场应急抢修。让她感触很深的是,这些年来,变化的是南方电网更强大了,自动化水平更高了,大家感知的停电时间更短了;始终如一不变的是,在整个迎峰度夏期间,南方电网的同事始终每天坚守在生产的一线,以“绣花功夫”确保度夏期间电网运行安全稳定。大家顶着高温一天工作下来,不知道湿透了多少次的蓝色长袖工作服上,留下一道道白色的盐斑,仿佛是这座城市授予他们的勋章。最后黄毅感慨说道:“这就是我们南方电网人,肩负着历史传承下来的责任、使命,风雨兼程,守护广州城市的万家灯火,薪火相传,与广州这座千年老城相伴前行。

成功跨国救治打造广州特色烧伤救治体系——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跨国救治的故事

6月26日,投身国外某基建项目建设的工程师温先生在一次安全检查中遭遇意外,高压电缆突然喷射出电火花,导致其全身40%二级到三级烧伤。温先生病情严重,但当地医院表示,医疗条件有限,需要立即回国治疗。

温先生所在公司立即联系当地中国大使馆与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寻求帮助。接到求助信息后,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快速响应,立即启动烧伤紧急救援绿色通道机制,烧伤医疗团队通过视频连线为温先生进行了远程会诊,指导诊疗工作和患者转院相关事项,并做好收治准备。

6月30日凌晨5点,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救护队伍早早就来到了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待命,温先生乘坐的飞机顺利落地广州后,便立即送往了医院烧伤重症监护病区进行专科治疗。

本次跨国救援中,温先生顺利转危为安,是各部门共同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得益于高效的烧伤紧急救援绿色通道、烧伤一体化的救治模式和“1+11+N”的联动救治机制。

身在地下城 心系千万家——广州地铁建设者的故事

2006年,仇培云大学一毕业就加入了广州地铁。17年来,他都在做一件事:确保地铁建设的平安和优质。入行多年,他一直谨记:“要让安全成为习惯”,这也成了他一直以来的工作信条。但是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在广州这样一个人口密集、高楼林立、管线密布、交通繁忙、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的大城市建地铁,施工风险是非常高的,仇培云的工作时刻都在面临着各种挑战。也正是在挑战中,我们砥砺前行,不断创造着奇迹。

前几天,有媒体报道了一条在建线路的盾构机顺利下穿高速公路实现贯通,对攻克的施工风险一笔带过,但是那寥寥数笔的描述,却满是他们的辛勤和汗水。高速公路上车流量大、高速公路下的地质情况复杂多变,仇培云记得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就有不少行业权威专家提出忧虑:“不可能,这做不到万无一失!”“说真的,我们当时心里也在发憷,一条城区主干线,牵涉到交通、建筑、管线等各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谁也不敢轻易拍胸脯下定论。难道这就要知难而退吗?当然是不能。回顾广州地铁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攻坚克难史,逆流而上是地铁建设的常态。”仇培云说道。

他们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做起。先是加大勘探力度,全面了解地质情况。再接着,邀请了更多技术专家集中攻关,全面梳理施工风险,制定专项的技术处理措施。夏天气候炎热,暴雨高温蚊虫多,但为了早日通过这个风险点,仇培云和他的同事们从早到晚扎根在施工现场,检查地质勘探的情况、了解注浆加固的效果、复核地面沉降数据变化……紧密跟进进度,时刻都不能放松警惕。一天下来衣服湿的都能拧出水,脸上、手臂经常是黑着出去红着回来。有天晚上回到家,儿子对他说:“爸爸,你的手怎么像小蛇一样蜕皮了。”

皇天不负有心人,扎实的前期工作为盾构下穿的开展提供了保障。盾构推进过程中,以“厘米”为单位,一步一步往前挪,闷热阴暗的地下隧道,温度常常高达四十度,进去就跟“焗桑拿”一样。下穿期间要保证24小时有人值班在岗,每个小时都要人工监测数据,地铁建设者的作息常常是昼夜颠倒、没有规律,由于工期任务紧,很多刚刚才为人父母不久的同事没办法常陪在孩子左右。尽管如此,大家都无怨无悔,因为建设安全不容有失,困难总是暂时的。

警心最平实 民心最炽热——广州东山派出所为民服务的那些暖心事

今年6月29日,东山派出所收到市民温先生《为越秀公安民警点赞》的来信,信中说到:“尽管他们日常事务繁杂、琐事众多,但依然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老百姓谋幸福,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确实值得我们点赞。”这字里行间洋溢的感谢之情从何而来?还要从一宗烟酒铺盗窃案说起。

6月19日,东山派出所辖内寺右二马路的一间烟酒商铺店主报警:6月18日晚,店铺被盗,丢失的香烟、手机、相机价值近10万。接报后,分管刑侦工作的王副所长组织警力开展侦查,发现当天凌晨4时许,有3名男子撬锁进店实施盗窃,得手后开着一辆电动自行车分多次把赃物运走。在追踪轨迹时,民警还发现这3名嫌疑人是先偷了一辆悬挂粤A号牌的电动自行车,再来到店铺实施盗窃的。根据线索,民警很快联系到电动自行车失主温先生。说明来意后,温先生非常吃惊,因为他早上确实发现自己的电动自行车不见了,可想着车也不值几个钱,索性就没有报案。没想到中午时分,所在的民警支队就主动找上门来,请他到派出所提供线索。19日下午,温先生如约来到派出所,民警悉心向温先生解释车辆被盗的来龙去脉,还郑重承诺:将尽最大努力把嫌疑人绳之以法,把电动自行车物归原主!在派出所亲历的每个环节,都给温先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好感。

破案进入攻坚阶段。这3名盗贼是谁,从哪里来?经验老到的王副所长带领民警开展进一步的侦查,经过5天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成功掌握到3名嫌疑人身份信息和活动轨迹。证据收集完毕,收网行动悄然展开。民警兵分两路抓人起赃,6月27日,在外地警方的帮助下,成功将嫌疑人抓获归案,缴回部分涉案财物,被遗弃的电动车也在海心沙附近草坪上找回。看到失而复得的电动自行车,温先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兴奋,写下了那封充满正能量的群众来信。

群众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今年以来,东山派出所共破获盗抢案件30余宗,帮助群众找回丢失的财物20余件。在日常工作中,也坚持做到 “一呼就应”,把“出警快一秒,平安多一分”理念化作“服务不缺位”内核要义,无论是警情还是求助,只要群众有急难,民警就会出现。

无惧“烤”验守护羊城之美——珠江股份高空清洁团队百米高空清洁服务的故事

8 月某日的上午 10 点,五名穿着统一工服的汉子来到珠江新城合景国际金融中心楼顶边沿,大楼总高 198 米,室内气温 26℃,室外气温 37℃。他们和往常一样,将已经准备好的工具依次摆放好,然后熟练地放下主副绳,做好安全措施后双手扒着顶楼的边沿开始小心往下挂——这群“蜘蛛人”当天的幕墙清洁工作开始了。

他们是珠江股份旗下江迅环境的员工,平均有十多年工作经验。50岁的领班李金连是湖南人,也是五人中年纪最大的一位,入行至今已有28年。高空幕墙清洁,经常要面临各种突发情况。如遇到楼层高风大,极端情况下人能被风吹起来在两扇窗之间晃动。但他在一次次作业中总结经验,把经验分享给每一位并肩作战的队友和同事,帮助团队新人克服困难,提升技能。如根据当天天气情况随身携带玻璃吸盘,通过将安全绳与吸盘连结固定身体,然后根据建筑物情况提前给楼体棱角处加上“护角”阻隔对安全绳的磨损等,这一系列操作使得他在面临突发情况时,均能凭借过硬的应急能力以及缜密的安全防护措施巧妙化解。

同时,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优秀的业绩,鼓舞了妻子,把妻子从家乡带到江迅环境公司做室内保洁工作,成为了令人羡慕的“夫妻档”。由于工作轮班性质,夫妻两人很少共同下班,但每当炎热的夏天下班回家,他妻子都会熬好绿豆汤等他回来,听他诉说从每座高楼上空俯瞰城市的景色。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和包容。除了妻子的爱心汤水以外,这个夏天公司工会每天都补给解暑饮品和各类防暑药物药品,这些善意可以稍稍慰藉夏日的炎热。正是家人和公司的关怀不断鼓舞着李金连,他打算带着对这个行业的热爱,以及这个行业给他带来的成就感继续深耕直至退休,为广州美丽的天际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火场救援守护羊城水面安危——广州市荔湾区消防救援大队水上站救火的故事

5月18日,水上消防救援站接到上级调派警情,需驾驶“穗消04”号消防船前往南沙港增援。现场是一艘油船发生爆炸,燃油漂浮在水面上,有蔓延趋势,情况十分紧急。邓洪与11名队员当即整装待发,刻不容缓。他们赶到现场时,现场火势正处于猛烈燃烧阶段,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再次爆炸的危险。结合前期对火场勘测情况与自身多年作战经验,邓洪对火灾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判定短期内不会发生第二次爆炸,当前主要任务是将找准着火点,对其集中进攻,才能在短时间内控制住火势,遏制蔓延。随即向上级报告灭火方案,在获得上级指示后,与随行队员,通力合作,对准着火点,集中水力进行进攻,顶着夏日的高温与烈火炙烤,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紧张处置,成功将大火控制,后将现场移交海事局返回。

消防救援队伍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是他们这支消防队伍训练备战的真实写照。为了能在火场上快速高效施展救援,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必须要努力克服炎热的高温天气与火场里高温带来的不良影响,常态化开展高强度训练,努力锻造灭火救援攻坚力量。

始终坚持生命至上,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南航股份客舱部主任飞机抢救乘客的故事

8月2日上午,王沅执行广州飞往西宁的CZ3249次航班。当时飞机正在滑行,一位同事突然通知王沅说,“有个小孩正在抽搐,主任你赶快去看看吧!”,他赶紧解开安全带前去查看,看见小男孩全身抽搐、口吐白沫,他爸爸搂着他,正在慌张地给他掐人中,一旁的妈妈惊慌失措,焦急地呼唤着小男孩。王沅看到这种情况,马上让孩子在座椅上平躺,脸侧向一边。这样做是为了让口中的液体尽快流出来,避免有窒息的风险。这个时候距离起飞时间只有短短几分钟时间。王沅请同事在现场协助,自己赶紧把情况报告给机长。机长当机立断,立即向白云机场塔台申请暂停起飞,飞机停在了原地等待。

随后,王沅就近拿起广播器向客舱广播寻找医生。很幸运的是,当天的航班上有一位黄医生,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他听到广播后立即找到乘务员,表示愿意提供帮助。乘务员按照工作流程,核查了医生的资质。王沅请同事们取来机上的血压计、氧气瓶等医疗设备,随时配合医生的诊断需要。经过医生的仔细检查,黄医生建议最好马上送孩子去医院,否则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家长听取了医生建议,决定终止此次行程,尽快下机就医。机组协助家长申请了救护车,飞机滑回停机位,舱门再次打开,小男孩被送去就近的医院治疗。当天下午,孩子家长发来报平安的信息,因为送医及时,小男孩已无大碍,小男孩的妈妈在信息里说:“真的特别感谢南航和医生的积极救援及关心!这次的经历真的是特别难忘,也是第一次遇到,还好有你们的积极帮助,让我们也很安心没有特别害怕。”看到信息的时候,王沅心里悬着的石头才算放了下来。

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是不同岗位上的工作人员爱岗敬业的体现,岗位前锋的一个个小人物,最终汇聚成大能量。

责任编辑:陈顺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