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陈伟赞 通讯员 莫晓波 报道)2018年,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加快发展技术市场,健全技术转移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和产业化,技术市场交易成绩喜人。
据统计,2018年广州地区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数12138项,同比增长83.6%,成交额719.02亿元,同比增长101.1%;其中技术交易额689.91亿元,同比增长96.7%;技术合同登记份数、成交额、技术交易额均超深圳居广东省首位。为企事业单位申请减免税超8亿元,同比增长116.2%,受惠企事业单位超过1100家。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成交额和为企业申请免税额同比翻番。
围绕重大创新平台和孵化育成载体建设
推动创新平台体系不断完善
一是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布局建设。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省实验室建设进展顺利,创新发展若干政策已经市政府同意印发实施,20名学术委员会专家中有12位院士,裴钢、钟南山院士等一批国内外高水平研究团队加入,启动实施研发计划43项,在《细胞》《自然》等期刊发表8篇高水平研究成果。黄宁生副省长现场调研时对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指出八方面喜人成绩。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广州)加紧筹建,李希书记、马兴瑞省长多次批示指示要全力支持。广东省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启动建设,邬江兴院士获聘首席科学家。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等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获批建设,冷泉生态系统大科学装置、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启动预研。广州超算中心用户总数超过3000家,同比增长25%,“天河二号”被评为全球超算最具应用影响力五强,为国内唯一上榜超算系统。
二是孵化育成载体提质增效。出台孵化育成政策3.0版,着力推动孵化育成载体向专业化、资本化、国际化发展,推动孵化了一批高成长初创企业。英国最大的孵化器科控国际华南总部落户广州,波士顿创投中心与广州市合作开展面向波士顿湾区的离岸孵化。目前,全市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335家(国家级26家、国家级培育单位41家),5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获A类评级;众创空间206家(国家级53家);孵化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团队)超过1.1万。孵化出的真微科技获得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电子信息行业全国总决赛初创企业组第一名,钛动科技获得互联网行业全国总决赛二等奖;九尾科技、路客民宿等新一轮融资分别达到数亿元;中大国际创新谷单个入驻项目专利成果转让金额达2000万元。
三是技术研发平台不断完善。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5家,总数达到50家,增量与总量全省第一,依托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27个、省级创新平台95个,成果转化及技术服务收入超过132亿元。广东工业大学获批建设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EMT-MET驱动的细胞命运决定”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目前,全市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0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33家。
#p#副标题#e#
聚焦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推动解决科技创新领域“卡脖子”技术问题
一是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明显加强。制订《广州市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实施方案》,构建以高水平实验室为龙头,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为支撑,以国家、省、市联合基金为引导,以基础研究重大创新团队建设为重点的基础科学研究支持体系。与省科技厅共同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粤穗)开放基金,每年投入8000万元,共同支持粤港澳地区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深化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合作,积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联合基金,该基金每年总额1亿元,广州市投入1000万元,近两年来推动广州地区单位获得支持经费分别为5220万元、4980万元,占基金支持总额的64%和62%。
二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提升。制订《广州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实施方案》,结合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重点开展了14个领域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开展AR/VR、物联网、新型精准诊断和治疗、量子传感与量子通信、区块链等9个未来产业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充分利用省科技创新纵向协同管理资金,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可燃冰等项目研发;积极组织承接省部联动“宽带通信和新型网络”重点专项,广州地区单位承担全部5个项目,每个项目支持金额3000万元以上。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发展,首次设立军民融合研发方向,鼓励军民两用技术转化。钟南山院士担任总师的健康医疗协同创新重大专项实施4年以来,共支持93个重大项目,发表SCI论文461篇,获得专利授权94项、国家级奖励13项、省部级奖励24项。
充分利用“投、贷、融”等市场化手段
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一是风投创投日益活跃。实施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风投创投中心行动计划,市政府同意设立财政投入50亿元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基金。出台《广州市鼓励创业投资促进创新创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提出支持创新创业投资的8条政策,其中4条为全国首创。广州科创学院、创投学院、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联盟、大湾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相继成立。成功举办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创投50人交流会、广州创投周、中小企业科技金融服务周等科技金融活动。科技金融影响力大幅提升,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美国风投学院院长克莱尔·菲尔费德,国内顶级投资人沈南鹏、熊晓鸽等金融专家齐聚羊城。
二是科技信贷杠杆效应明显。实施科技信贷行动计划,4亿元规模的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自2016年正式运作以来,备案企业超过1.3万家,推动8家合作银行累计为近13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超100亿元(授信额度超过155亿元)。获贷企业资质普遍较好,高新技术企业占79%,首次获贷企业占36%,纯信用贷款企业占65%,有效缓解轻资产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市政府审议通过《扩大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规模方案》,科技信贷政策的普惠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p#副标题#e#
三是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效对接。实施多层次资本市场行动计划,特别是抓住上交所科创板和港交所政策机遇,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抓住港交所改革契机,成立了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生物科技)赴港上市工作小组,并组织36家企业赴港交所调研。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1月关于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的重要讲话精神,12月份组织召开推进科技创新企业在上交所科创板和港交所上市培育动员会,16家证券公司、13家银行、77家企业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代表参加,已有百济神州、汇量科技、卓越教育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全年新增科技企业上市公司7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6家,累计491家;新增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296家,累计5764家。推进新三板广州服务基地建设。
积极搭建产学研“精准对接”平台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取得新突破
一是在穗高校、科研机构成果转移转化试点正式启动。制定《关于开展在穗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的工作方案》,从产学研“精准对接”、成果评估、转化激励管理、人才评价机制等方面,邀请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省科学院、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参与试点,在五山—石牌高教区打造“广州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开展“产学研融合行动之企业院校行”和“广州高校院所成果转移转化常态化精准对接”系列活动,推动高校院所2178项优质技术成果、10个重点实验室及创新平台向企业开放。华南理工大学的脑机协同技术相关专利成果作价3676万元,落地广州产业化,转让所得的85%奖励给研发团队;健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广东省科学院找到替代进口钛原材料。
二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不断完善。印发《广州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18-2020年)》,聚焦平台建设、培育和发展技术转移人才、支持技术转移转化活动等方面。加快推进华南(广州)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支持其大力整合资源,吸引技术和成果来穗落地转化。建立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点和服务机构两级网络,推动2018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719亿元、登记数12138项、免税约8亿元,实现成交额和免税额两个翻番。2018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吸引20多名院士参与,促成127项成果落地转化,涉及金额66.28亿元。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12家、省科技服务业百强机构58家。
三是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不断发展壮大。按照市场主导、企业主体、院所协作的原则,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全年新增26家,累计166家,成员单位超过2100家,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建筑等领域。联盟开展重大技术攻关超过500项,进行产业化成果400多项,产生销售收入300亿元,争取国家、省、市研发立项191个、获得科技奖励114项,牵头或参与制定技术标准312项,有力促进了全市产业创新发展。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全球首创以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生产线及设备自动化设计,提升设计效率50倍以上;光谱科学仪器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产品出口美、德等国,创国产高端科学仪器出口西方发达国家的先例。
合同类别构成
在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四类技术合同中,技术服务、技术开发合同成交额位居第一、二位,分别占广州地区成交总额的47.8%和44.2%。说明广州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突出,技术开发和服务能力强劲。
一是技术开发合同。技术开发合同增幅明显。广州地区全年共登记技术开发合同5951项,成交额为318.08亿元,同比增长30.9%和74.0%。其中,以委托开发技术合同为主,共登记5703项,成交额为311.96亿元,占技术开发合同成交额的98.1%;合作开发技术合同登记248项,成交额为6.12%亿元,占技术开发合同成交额的1.9%。
二是技术转让合同。广州地区全年共登记技术转让合同523项,成交额为51.05亿元,同比增长2.1%和118.6%。其中专利实施许可转让、技术秘密转让和专利权转让三类技术合同的成交额分列前三位,分别登记了19.20亿元、15.67亿元和10.55亿元,占技术转让合同成交额的37.6%、30.7%和20.7%。
#p#副标题#e#
三是技术咨询合同。广州地区全年共登记技术咨询合同1765项,成交额为6.0亿元,占总成交额的0.8%。
四是技术服务合同。广州地区全年共登记技术服务合同3904项,成交额为343.89亿元,同比增长223.7%和128.5%。一般性技术服务是技术服务的主要形式,共登记合同3824项,成交额为343.81亿元,占技术服务合同成交额的99.98%。
知识产权构成
2018年广州地区涉及知识产权的技术合同5023项,成交额为194.48亿元,占广州地区成交额的27.0%。其中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技术秘密、专利相关的三类技术合同的成交额分列前三位,分别登记了56.44亿元、55.52亿元和54.46亿元,占技术转让合同成交额的7.9%、7.7%和7.6%。
技术领域构成
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技术交易继续领跑,全年共成交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技术合同6871项,成交额为389.87亿元,占总成交额比例超过一半,达54.2%;现代交通位居成交额第二位,全年共成交现代交通领域技术合同264项,成交额为128.16亿元,占总成交额的17.8%;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位居成交额第三位,全年共成交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技术合同874项,成交额为76.83亿元,占总成交额的10.7%。(四)社会-经济目标构成
各类社会经济目标中,为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技术交易目标主要聚焦于社会发展和社会服务,全年共成交技术合同5190项,成交额为340.25亿元,占总成交额的47.3%;服务于其他民用目标的技术合同的成交额列第二位,成交3178项,成交额为163.59亿元,占总成交额的22.8%;非定向研究、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和农村规划两类技术合同成交额位居第三、四位,分别成交547项、364项,成交额为76.15亿元、60.69亿元,分别占总成交额的10.6%、8.4%。
科技计划项目构成
计划内项目成交额占比有所提升。各类计划项目成交技术合同1337项,成交额为67.35亿元,占总成交额的9.4%,与2017年计划项目成交额占比2.5%有较大提升;其中地市县计划项目类技术合同的成交额占比最高,共成交358项,成交额为54.72亿元,占总成交额的7.6%。
技术交易双方构成
各类技术交易法人类型中,企业双向技术交易主体地位稳固,广州地区所登记的技术输出、吸纳相对均衡,都以企业为主体,均呈增长态势。
一是技术输出方。企业法人输出技术合同项数和成交额均高居各类主体榜首,共登记技术合同9032项,成交额为646.92亿元,占总成交额的90.0%;事业单位登记技术合同2756项,成交额为18.11亿元,占总成交额的2.5%;其他法人(含机关法人、社会法人、自然人及其他组织)登记技术合350项,成交额为53.98亿元,占总成交额的7.5%。
二是技术吸纳方。企业法人是技术吸纳的重要类别,合同成交额居各类主体之首,登记技术合同8750项,成交额625.28亿元,占总成交额的87.0%;机关法人、事业单位分列成交额排名第二、三位,分别登记技术合同1653项、1462项,成交额为59.06亿元、24.27亿元,占总成交额的8.2%、3.4%;其他主体登记技术合同273项,成交额为10.40亿元,占总成交额的1.4%。
责任编辑:黄楚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