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

强化中心城市门户枢纽功能,为广州“二次创业”再出发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23-08-15 12:23:3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报道) 当前正值暑运,暑运62天(7月1日-8月31日),白云机场预计接送旅客超1100万人次。其中,7月接送旅客604.71万人次,成为全国今年首家单月客流突破600万人次的机场。

广州南站也是人潮如涌,客流持续高位运行,7月旅客到发人数到达1993.9万人次,相比去年同期增长72.5%。广州地铁7月工作日日均客运量约980万人次,其中4天超1000万人次……继“最火五一”“最火端午”之后,广州迎来了“史上最火暑运”。交通“流量”的强势回归,是广州这座城市人气和活力的体现,也是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中共广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指出,要持续强化中心城市门户枢纽功能,提升国际航空航运枢纽能级,建设世界级铁路枢纽和轨道体系,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烟火气回归之后,广州这座“流量之城”燃起了“二次创业”奋斗激情,将城市“流量”转化为推动交通建设和运输管理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以再出发的拼劲干劲闯劲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广州实践。

看发展,聚集高质量发展

助力广州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

近年来,广州市交通运输局聚焦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任务,不断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完善全市域交通网络,加快推进“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大力推动广州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为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提供有力支撑。

交通路网织密织牢

目前,广州已基本形成“三环十九射”骨架路网,去年以来,随着街北高速改扩建主线工程、广州从化至清远连州高速公路(广州段)、广州至连州高速公路花都至从化段、街北高速改扩建、炭步大桥等公路项目建成,以及车陂南隧道、云山隧道、广州大道快捷化一期工程南浦大道隧道等一批城市道路隧道项目通车,全市高快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184公里,居全省第一和国内同等城市前列。越织越密的高快速交通网,让粤港澳大湾区乃至粤东西北之间的往来联系更加便捷,为广州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此外,以全面落实《南沙方案》为契机,完成黄埔至南沙东部快速通道项目全线建设方案联审决策,南沙段已于今年6月底开工建设。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深化“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截至今年7月,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30.75公里,推进建设美丽农村路82公里。

轨道都市圈越扩越大

目前,广州都市圈范围陆续建成开通运营的城际铁路有7条(段),包括广珠城际、广佛肇城际、穗莞深城际(新塘南-深圳机场段)、广清城际(花都-清远段)、广佛环城际(花都-白云机场北段)等;去年以来,随着地铁22号线(陈头岗至番禺广场段)、7号线西延段、8号线彩虹桥站、西村站开通运营,进一步改善了天河、番禺、荔湾、南沙以及佛山顺德等都市圈市民出行条件。目前,广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8条,运营线网里程达643公里。

货运枢纽补链强链

2022年,广州成功入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首批示范城市。市交通运输局及时制定出台《广州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三年实施方案(2022年—2024年)》,开展对重点综合货运枢纽及其配套项目的扶持和资金奖补。针对基础设施及装备硬联通、规则标准及服务软联通、建立健全一体化运营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10项重点工作任务,推动系统构建国家综合货运枢纽体系,提升广州枢纽能级,构建辐射大湾区、链接全球的高质量综合货运枢纽体系,在支撑大湾区打造国家性综合交通枢纽“极”和“集群”中担当“领跑者”角色。去年以来,各项工作任务均按要求开展并实现预定目标。其中,综合货运枢纽布局优化、集疏运体系补短板、推进信息化建设、拓展多式联运网络、深化广佛、广清等城市间合作等5项目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公共交通提质增效

广州大力推进公交与地铁融合发展,已基本形成“中心区以地铁为主、公交为辅,外围区以公交地铁接驳组团式出行”公共交通体系。目前,中心城区建成区500米范围公交覆盖率100%,地铁站点200米范围内公交接驳率100%,地铁站点夜间公交兜底服务100%,公交服务已基本实现全覆盖。现有公交线路1325条,车辆1.5万辆,日均客运量279.83万人次,线路数量及服务能力在全国名列前茅。据第三方测评反馈,2022年广州地铁线网乘客满意度达9.55分,运行图兑现率99.99%。2023年1-7月,城市轨道交通(含有轨电车)完成客运量175497万人次,日均客运量828万人次,同比上升19.1%。全力推进网约车平台公司合规运营。定期公开网约车市场规模、市场运用及服务投诉等信息,订单合规率持续位于99%以上,居全国中心城市前列。

智慧绿色交通创新发展。目前,广州已组织建设“一个中心、三大平台”的广州智慧交通体系,建成多个行业服务管理系统,实现对全市交通运输行业领域全覆盖。全国首创建设城市级智慧交通系统,服务城市对内、对外交通,支撑春运、国庆等重大节假期日交通保障。创新打造全国首个交通智能视频分析平台“交通慧眼”,提升广州交通管理水平。升级推广“广州交通·行讯通”,向市民提供导航、实时公交、地铁、水巴、路况等20多项便民信息服务功能。智慧交通相关成果荣获世界智慧城市中国区出行大奖(全国唯一获该奖的城市)、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荣誉。此外,深化完善公交电动化,累计推广应用纯电动公交车1.39万辆,应用规模和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加快巡游出租车电动化,累计投放纯电动巡游出租车1.94万辆、纯电动网约车14.38万辆。积极推广新能源物流配送车辆,全市在营615台城市配送车全部为纯电动汽车。

谋未来,永葆拼劲干劲闯劲推动交通领域“二次创业”

打开广州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新天地

交通兴则百业兴,交通畅则百业旺

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的“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确定的“1312”思路举措为未来广州交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市交通运输局将深入学习好贯彻好省委市委全会精神,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再出发的拼劲、干劲、闯劲全力以赴推动交通运输领域“二次创业”,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深化运输领域行业改革,不断提升交通建设和运输管理服务品质,打开广州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新天地。

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路网互联互通

全面落实《南沙方案》交通建设任务,支持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重点加快推进深中通道、南中高速、狮子洋通道等道路交通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黄埔至南沙东部快速通道沙湾特大桥。增加广佛、广清骨架型通道,推进佛清从高速公路北段、清花高速、惠肇高速白云至三水段建设。同时,加快建设机场高速改扩建、从埔高速、增天高速、机场第二高速南段等项目建设,力促从埔高速、佛清从高速北段等2个项目于2023年底建成通车,2023年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3公里。

加快建设“轨道上的广州都市圈”

推动广州站至广州南站联络线开工建设,尽早实现广深港高铁引入中心城区目标;积极推动广河高铁江村西至白云机场T3联络线、广州东至新塘五六线等项目开工建设。2023-2025年计划将建成一批轨道交通项目,包括广州白云站、广汕高铁、新白广城际、广佛东环城际、广州地铁11号线、地铁5号线东延段和7号线二期等,预计到“十四五”末期,广州地铁运营里程将突破800公里,线网密度和区域覆盖率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加快建成国家综合货运枢纽

按照《广州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三年实施方案(2022年—2024年)》,以“双区”建设、“双城”联动为引领,发挥南沙重大合作平台优势,系统实施“361行动计划”——围绕“硬联通、软联通、运营机制”三大补链强链领域,推进落实各项具体工作;针对“枢纽场站、集疏运通道、技术装备、信息化建设、网络拓展、标准规则”六大资源投放重点,开展6项重点工程;实现“至2024年底,建成国家综合货运枢纽,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城市”的目标任务。

打造人民满意的广州交通

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监管,组织实施地铁5号线东延段(文冲至黄埔客运港段)、7号线二期(大学城南至水西北段)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为两条新线投入初期运营把好安全关。继续推进中心城区公交线路优化整合,强化地铁公交接驳及市郊区域公交服务覆盖。深化推进广州智慧交通体系建设,持续升级“一个中心、三大平台”的城市智慧交通体系,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车路协同、视频智能化等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的融合应用,打造智慧交通场景应用,强化交通大数据赋能和共享分析,引导行业企业构建智慧管理服务应用。创新服务和管理模式,规范网约车聚合平台管理、共享单车管理等工作,促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铁肩勇担交通重任,丹心谱绘强国华章!市交通运输局将继续弘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奋力推动交通运输领域走在前列、当好示范,在推动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谱写新篇章。(广州市交通运输局供稿)

责任编辑:陈顺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