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

东莞樟木头“五聚力”打造乡村振兴特色 共谱“和美乡村”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3-08-09 11:21:3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通讯员供图)

中国报道讯(黄楚芳 通讯员赖文诗 蒋鑫)利用文化发展的契机,推进文化强镇的建设;落实结对帮扶的责任,实现互惠互利共赢的协作;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改善人居环境的现状,提升群众的生活幸福感;坚持党建引领的方向,东莞樟木头乡村振兴的步伐稳步向前。

乡村美美与共,生活蒸蒸日上,治理井井有条,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这就是樟木头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奋斗目标。如今,樟木头正以新担当展现新作为的姿态,努力书写高质量新发展的新“答卷”。

(通讯员供图)

聚力文化发展,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全镇各社区党组织以乡风、家风、民风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自信,提振精气神。

据悉,樟木头成功创建1个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9个社区均已获验收通过省级、市级双标准。镇文联打响“四大品牌”,成为全省唯一被推荐的镇级单位,成功承办“中国文学名家看东莞”系列活动,“作家村”成为全市首个名家驻创基地。

近年,樟木头镇建立广东周陶文化艺术园、观音山古树博物馆、广东粤亮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等9个共享文化项目,依托始建于乾隆年间的“三家巷”,打造首个村级“文艺家之家”。

麒麟是樟木头客家人的图腾。樟木头麒麟队在全国、全省赛事中屡获金奖,曾应邀参加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及广州亚运会等大型表演。所以,樟木头还以“麒麟文化”为龙头,建成“麒麟会馆”、“麒麟制作室”和全市首家“麒麟教习馆”。

“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的村民也成为了中国文学界具有影响力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作协社联部主任李晓东表示,东莞文化气息浓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东莞为文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据介绍,广东省作协2023年6月来樟木头开展实地考察,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计划在官仓社区建设“中国作家第一村”实体村落,将以“思想引领+文化供给”为主线,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通过打造“作家村”文学部落、推进“作家村”品牌建设、优化“作家村”人才服务,不断出精品、聚人才、壮产业,促进文学事业和文化产业高度融合,持续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壮大,努力把“中国作家第一村”打造成为集作家创作、研讨、活动、作品改编、版权交易、对外传播以及文学惠民、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双向赋能的作家村综合体。

镇党委书记黄淦洪指出,“中国作家第一村”是樟木头的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已近吸纳来自全国各地的64名作家,作家文学作品屡获国家重要奖项,相关部门、社区在思想上要做到高度统一,要以项目建设为契机,以“作家村”为抓手,完善规划设计,融入文艺创作、客家文化、乡村文化、红色文化、双拥文化,带动相关工作高质量发展。

文学与乡村振兴密不可分,文学赋能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也将为文学发展提供深厚的创造资源和丰富的创作灵感。

聚力帮扶共建,实现互惠互利“新协作”

落实结对帮扶责任,持续深化协作成果,有效地推动两地协调发展。

樟木头镇与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广东省揭西县南山镇分别结对协作以来,在产业协作、劳务协作、消费协作、人才协作等方面取得了成效。

自开展对口协作工作以来,樟木头镇以“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为契机,与铜仁市江口县探索共建“我在梵净山下有亲人”东西部协作品牌,包括“我在梵净山下有丘田”“我在梵净山下有亩茶”“我在梵净山下有屋”“我在梵净山下有方水”“我在梵净山下有个梦”等5个项目。

2021年9月份樟木头镇发动镇内各爱心企业、商协会及个人认领并成为“农田会员”。

“农田会员可以享受赠送大米等农产品、住宿优惠、免收门票折扣等福利,实现两地人民互利互惠。”樟木头镇农林水务局局长周伟智表示,樟木头以“莞铜一家亲、山海共发展”的理念,利用两地走亲人方式紧密开展相关协作工作,助推江口县高质量发展,使“我在梵净山下有亲人”成为莞铜协作的亮丽品牌。

稳就业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樟木头镇始终将铜仁市江口县劳动力稳岗就业,作为对口协作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从促进稳定就业、输转就业和技能提升等方面持续深化劳务协作。同时,将乡村振兴就业工厂和就业帮扶车间与江口当地特色产业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大力培育和发展相关联产业,推动帮扶车间融入地方特色产业体系。

另外,樟木头镇统筹社会捐赠资金投入到铜仁市江口县福旺户外休闲家居有限公司和武陵景区管理有限公司,用于成立帮扶车间,以便吸纳附近困难劳动力就业。

在协作帮扶工作中,不仅是镇政府在行动,也吸引了爱心企业参与。

今年5月19日樟木头镇向揭西县南山镇捐赠了86万元帮扶资金,圩镇、官仓、金河、柏地、百果洞及裕丰等6个社区分别向南山镇2个重点帮扶村(火炬村、大新村)捐赠乡村振兴帮扶资金合计共14万元。6月1日,东莞市富凯工艺品有限公司特号召广大员工捐赠资金和教育学习用品,向江口县第一小学捐赠价值15600元的学习用品,推动莞铜两地东西部教育协作。

樟木头与帮扶对象通过加强工作创新、深化劳务协作、深化消费协作、深化产业协作、深化乡村振兴、推进社会参与等方面持续发力,形成“优势互补、长期合作、聚焦振兴、实现共赢”的协作新格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好地推动形成两地协调发展、共赢发展的新局面。

聚力生态建设,塑造乡村振兴“新风貌”

樟木头镇各级党组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高强度持续投入、全流域系统治理、大兵团联合作战”模式打响环境治理攻坚战。

近年来,市镇投入超6亿元,组建“1+6+9”治水队伍,14条河流全面消黑,石马河旗岭断面水质国考连续告捷,荣获“内河涌治理”先进镇街称号。

全力推动“三清三拆三整治”,河道和内排渠共清漂清淤约为893.71吨,启动总长35.2公里的碧道建设,全镇15段河涌均完成“清四乱”工作,上南排渠率先成为市黑臭河涌示范整治验收项目;拆除违建约7.51万平方米,各行政村均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投入23亿元新建超200公里截污管网建设,完成385个排口整治,地下管网摸排探测479.4公里,连续5年评为“全市先进镇街”。

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共投入约600万元对18座公厕进行升级改造,建立公厕管理“所长”负责制。

另外,宝山森林公园绿色廊道工程是樟木头镇政府投入资金约2600万元建成的。该绿色廊道起点位于思罗坑水库,直通宝山芙蓉寺,全长约9.6公里,沿绿色廊道行走可欣赏宝山森林公园秀丽风景。

其中,环湖步道9.23公里的广东九洞森林公园(银瓶山森林公园樟木头景区)是省市合作共建的第一个森林公园,也是东莞市政府2019年“十件实事”项目之一。该公园已成为集旅游、康养、科教于一体的珠三角大氧吧,为创新东莞市林业发展模式、拓展省市生态合作提供了典范性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簕竹排水库,水库四面环山,形成了碧水叠潭、水天一色盛景。一座座山包耸立在湖中,如一座座小岛,形成山水相依画面。给居民提供了一个悠闲娱乐的好去处,群众们对公园里的生态环境都竖大拇指说:好!

聚力改善人居环境,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改善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民群众健康,事关美丽乡村建设。

裕丰社区在精品村创建工作中,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核心目标,紧扣自身特色和发展要求,将荔枝文化、红色文化、拥军文化纳入村庄文化建设,先后投入了大约1400万元创建特色精品村,社区把打造宜居环境作为重点内容,因地制宜,改造了一批建筑景观,完善了一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了一批文化设施等“十个一”工程。

同时,裕丰社区建设了村史馆、双拥广场、双拥公园,村容村貌实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社区蝶变换新颜,美丽图景展新姿,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建设,裕丰社区整体面貌已焕然一新,群众生活持续向好。

通过具体的项目建设、景观打造、文化氛围营造,形成社区的特色文化,实现乡村产业和乡村文化的融合发展。其中,刁龙村以百年甘子树为依托,结合拥军文化特色,建设了双拥文化公园,增设景观小品、鱼塘围栏、儿童娱乐设施等,完善篮球场以及村史馆建设,大幅提升村庄整体环境和文化品位。

2021年以来,百果洞社区先后投入了大约1500万元创建特色精品村,改造百果洞社区的主干道先威路,升级改造百果洞公园,进一步提升社区整体环境和文化品位。该社区结合当地人文环境以及特色文化,在村头、巷口、广场、公园先后打造了一批特色景观小品,改造了一批建筑景观,完善了一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了一批文化设施等“十个一”工程,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此外,樟木头农林水务局还围绕“亮点村”的建设推广,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再提档,不断提高人居环境舒适度。通过优化调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宣传结构,增强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推广建立具有特色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积分制度,通过小积分实现大作用。

聚力组织振兴,激发党建引领“新效能”

樟木头镇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实施“党建+”模式,按照“党建引领、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总体要求,从人才、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凝心聚力推动乡村振兴深入实施,成功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获得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省五四红旗团委、广东省民主法治村(社区)、广东省“森林小镇”荣誉称号和“广东绿美森林小镇人气奖”等荣誉称号,切实让广大农民拥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振兴有道’擂台赛”的举办既检验社区综合统筹能力,也能锻炼社区干部在高质量发展中“办大事”的能力和“敢担当”的气魄。

7月28日,樟木头镇开展和美樟城—樟木头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有道”擂台赛活动,通过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参与”的方式,全面展示各社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成果以及未来发展思路,充分展现了构建全社会关注、参与、支持乡村振兴的大格局,真正让企业、群众成为乡村振兴工作的“主角”。

石新社区、官仓社区则用“沾露珠、冒热气”的表现形式,讲述村(社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生动故事,均在东莞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有道”擂台赛中获得“银榜”。

“聚焦乡村振兴主战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心骨’。”樟木头镇副镇长沈琦表示,要找准自身特色定位,充分联动企业和群众,引导企业和群众共同参与到乡村振兴行动中来;要补齐短板,促进提升,在人居环境的量变中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质变;要继续保持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中敢于动真碰硬的斗争精神,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重点,扎实推进樟木头镇乡村建设行动。

当前,全镇共有77个住宅小区创建了党支部,将党旗插在小区一线,打通服务住户“最后一米”。其中,在2月23日樟木头保利林语花园创建了“莞香家园”住宅小区党建工作示范点,构建“一核引领 多元共治”小区治理共同体,以党建引领小区和谐善治,持续深化“香樟家园‘邻’治理”品牌建设。并通过居民点单、党组织派单、党员接单的模式为小区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30件,真正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把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在党建引领下,樟木头镇的乡村振兴步伐向更远更深更扎实的方向推进。在和美乡村的建设过程中,把党建引领始终与群众的利益保持一致,始终关注群众的需求和问题,着重提升为民服务,让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攀升。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